糖尿病是由遗传与环境等各种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和/或胰岛素作用不足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表现,可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和功能障碍、衰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显著上升,已成为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癌症之后的第四号杀手。而2010年我国的研究也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也已经分别达到9.7%和15.5%。因此糖尿病已成为世界及我国所面临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糖尿病可引起微血管并发症,导致肾、眼等部位的病变,并且糖尿病患者合并大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的风险也显著增高。
糖尿病可分为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和妊娠糖尿病四类,其中最常见的一类是2型糖尿病。糖尿病诊断标准为:有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或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小时血糖≥11.1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在无明确高血糖症状时,应通过重复检测来证实。需要指出的是,在确诊糖尿病时,需要参考的是静脉血糖值,而非快速血糖仪所测得的指血血糖值。
糖尿病前期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状态,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具体说就是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小时血糖在7.8mmol/L到11.1mmol/L之间(即糖耐量低减),或空腹血糖在6.1mmol/L到7.0mmol/L之间(即空腹血糖受损)的状态。已经属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会有很高的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并且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显著提高,如高血压、冠心病等。但同时,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如改变饮食习惯和增加体育锻炼来防止发展为糖尿病。处于糖尿病前期的部分人群甚至可以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
若确诊是糖尿病前期,应该积极采取饮食、运动等干预措施。
具体有:(1)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少食饮料、薯条等高热量的食物,控制油类、肉类及主食摄入量,多食青菜。
(2)适量运动,根据个体的耐受能力逐渐增加活动量。
(3)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等。
(4)注意监测血糖情况,定期复查糖耐量试验。若饮食、运动干预无效,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研究显示,糖尿病前期者通过及时、合理的饮食、运动等干预措施,部分患者可以推迟或避免糖尿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