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糖尿病怎么办?这样办最好!

作者:糖尿病同伴 2018-01-08阅读:5904次

糖尿病已经是一种常见病了,其中10人中最少一个!中国有1.14亿糖尿病人,所以一定要注意预防,而得了糖尿病后,首先要做的是了解糖尿病,并学会怎么处理、看诊糖尿病,怎么学会自我健康管理!

得糖尿病怎么办?这样办最好!

一、知道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人体内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体内对胰岛素产生抵抗时,葡萄糖就不能进入人体各器官,堆积于血液中,使血糖逐渐升高。糖尿病人如果没有很好的治疗拖延日久,人体长期处于血糖较高的状态,就会危害人体很多器官。引起多种心血管并发症,如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塞)、高血脂、高血压等;还可引起脑梗塞、脑出血,导致瘫痪甚至死亡;糖尿病神经病变可引起肢体感觉异常、活动受限、腹泻、便秘、性功能减退如阳痿等;糖尿病足导致足部感觉障碍,缺血坏死,截肢、足部感染;糖尿病可以使眼睛视力下降,严重的眼睛病变会导致失明;糖尿病的肾脏病变还可导致肾脏的疾病,如蛋白尿、尿毒症、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昏迷,甚至危及生命。糖尿病人如果控制良好的话,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很多糖尿病患者在被确诊时感到很无助,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道该向哪里求助。在这时,一些糖友会感到很无助,从而产生恐惧心理;还有一些糖友会有病乱投医,轻信一些旁门左道的偏方,最终延误病情。

二、得了糖尿病要看正规医生,不要寻求降糖偏方

得糖尿病,尤其是初得糖尿病的人一定不要幻想有什么神医或偏方一次治愈,如果这要等于容易上当了!比如一些糖友在医院短期治疗得不到有效治疗(降低血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快速降糖反而不利于健康),而寄希望于一些偏方,这是非常不可取的。糖尿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您只有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医生一起制订科学合理的降糖方案,才能将血糖控制好,预防或者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如果寄希望于降糖偏方,而舍弃健康的生活方式,舍弃正规的降糖药物,只能是延误病情,吃亏的还是自己。

三、那么得了糖尿病,要怎么自我管理?

得了糖尿病应当怎么办?

1、得了糖尿病要管住嘴:

①主食:按生粮计算每日大约5两,(相当于本人1~2个拳头大小的熟食),按照每日三餐,每餐主食的量相当于患者本人的两个拳头大小。粮食要严格按照规定量吃,不能多吃,也不能少吃,更不能不吃,还要均匀地吃(即每顿饭都要有粮食,蔬菜、蛋白质)。每日三餐,适当分配,定时定量。如采用胰岛素治疗,必要的加餐尤为重要,是预防餐后低血糖的重要措施。如每天5两主食,分配为:早餐1两,午餐2两,晚餐2两。尽量不要喝稀粥、八宝粥、面糊等熬制食品(容易引起饭后血糖高),粗粮和细粮一样计算重量,粗粮(例如莜面)也不能吃的过量。无糖食品也应计入主食总量中,不能随便吃无糖食品。

得糖尿病怎么办?这样办最好!

②蔬菜:每日1斤左右(相当于患者用两只手的一捧的量),各种蔬菜应该搭配。蔬菜中的土豆、白薯、山药、藕、荸荠、菱白、凉薯、芋头、蚕豆、粉条、红薯、碗砣、老玉米主要成分是淀粉,应算作主食,不算作蔬菜,如果吃这些食物应适当减少主食。

③水果:当血糖尚未控制好时暂不要吃水果,当血糖控制达标时(血糖<7.0mmol/L)再试验吃水果,可以吃西瓜(1小块约1斤)、苹果、梨、桃、桔子等(中等大小一个约4两)、草莓、葡萄(6~10个左右)等。应在两顿饭之间血糖最低时吃水果,于吃后1/2—1小时,2小时测测血糖,吃什么水果,吃多少量,以血糖不高为标准。以下水果尽量不吃如:红枣、红果、葡萄干、杏干、柿子饼、果脯、蜜枣、甘蔗等。另外,硬果类食物(花生、瓜子、核桃、杏仁、松子、麻子、榛子)主要成份是油(约占50%),每15粒花生米或一小把瓜子≈10毫升油并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故应少吃或不吃,如果用其“充饥”不但会使血糖升高,还会发胖,增加胰岛素抵抗。

④瘦肉每日2两(相当于患者本人的食指和中指并在一起大小),包括鸡、鸭、鱼、兔、牛羊肉、海鲜等,但是不能吃肥肉、动物皮、内脏(肝、肾、肠等)。鸡蛋每天1个,牛奶每天半斤,豆制品每天1~2两左右,或豆浆半斤左右。

⑤油脂每天2~3小汤勺约半两左右(相当于患者本人1个大拇手指肚大小),少吃煎、炒、烹、炸、烧等油脂高的食品,少吃涮羊肉,不能吃菜中的油汤,可以吃蒸、煮、焖、炖、拌等加工的食品。

⑥戒烟限酒:烟有刺激升糖激素释放的作用,还可使组织缺氧,微循环障碍。酒含热量高(仅次于油),易增加体重,啤酒中含糖约11度(每100亳升含糖11克),易吸收,使血糖升高,长期饮酒会伤肝,引起酒精性肝硬化,使血糖难以控制。所以一定要忌烟,少喝酒或不喝酒。如果饮酒,每日不超过1~2份标准量(一份标准量约含酒精10克,相当于啤酒285毫升、红酒100毫升、白酒30毫升),并且饮酒后应扣除相应能量的主食(一份酒≈20克主食)。

⑦低盐饮食,每日食盐的摄入量每日不应超过6克,可以按照一矿泉水瓶盖的盐≈6克、一啤酒瓶盖的盐≈3克估计每日盐的摄入量。

⑧禁止食用纯糖食品如饮料、白糖、红糖、蜂蜜等。市场上所谓“无糖食品”实际上是“无蔗糖食品”。其中的甜味是甜味剂的味,不是糖,但制作食品所用粮食中的淀粉,馅中的豆沙,奶中原有的乳糖仍可转变成葡萄糖,如果食用市售无糖食品应对应减少相应食物,无糖食品不能随便当做零食吃,甜味剂是非糖食品,一般不会升高血糖,但也需吃后测血糖来证实。甜味剂不能作为低血糖时的急救食品。

⑨千万不要限制喝水,否则引起血液浓缩、血栓形成、水盐代谢紊乱,代谢产物排泄障碍等多种不良后果,要做到“渴了就喝”。

由于每个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利用有差异,前面的计算只是框架,参考,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调整,如肾病患者应减少植物蛋白(如豆制品)的摄入,儿童和孕妇应增加蛋白类食品如瘦肉、鸡蛋、牛奶等的摄入量,体力活动重的患者应适当增加进食量。

2.得了糖尿病要迈开腿:

①做全身性运动,如散步、慢跑、做操、打太极拳、太极箭、跳舞、扭秧歌,使全身得到锻炼。家务劳动常是以局部运动为主,不能代替全身运动。②做有氧运动(吸入的氧气满足运动时身体氧化的需要):运动量不宜过大,活动到中等程度即微汗、心慌、稍微有累的感觉即可,以心率=170—年龄为宜(例如:60岁,心率=170—60=110次/分为宜),每次坚持30~60分钟左右。但有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者,不适于此公式,这些人要量力而行,以不出现心慌、心绞痛、呼吸困难、全身不适为标准。③预防足部损伤,穿有弹性、底稍厚、鞋帮不软不硬的鞋,如运动鞋。要经常检查鞋中是否有异物,及时清理以防硌伤。足部或其他部位受到小伤要及时处理或到医院治疗,不要觉得“没什么”,不要等待,幻想自愈,往往因此酿成大祸,严重感染、坏疽、截肢。④不要空腹运动,防止低血糖,最好三餐后都要运动,至少于早餐后,晚餐后运动。⑤运动时携带血糖仪,血糖试纸、糖类食物、求助卡。以及时测血糖、捕捉低血糖的瞬间,及时自救,及时寻求别人的帮助。

得糖尿病怎么办?这样办最好!

3.得了糖尿病要勤检查:

(1)糖尿病患者除血糖检查外还应到医院做以下有关的检查:

①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现近2-3个月血糖平均水平,应每2—3个月复查一次,它能够更好地评价您的血糖控制好坏,正常值为4~6%,最好控制在6.5%以下,如果超出这个水平,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机会将明显增加,应该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尽快控制达标;另外,此项检查还可以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因此,应坚持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测。

②初诊患者必须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脂,以保证用药安全和全面评估您的病情,以后每3~6个月测一次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如有高血压每月检测血压,即使血压正常也要每半年检测一次。

③糖尿病神经血管筛查,通过这项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神经和下肢血管病变,进行早期干预治疗,防止发展为糖尿病足,导致截肢。

④眼底检查,如果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每年查一次“眼底”,如果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按医生的要求定期检查,一般在第三期病变要做激光治疗,否则治疗效果不会好,容易导致失明。

⑤尿微量白蛋白检测,为明确早期的糖尿病肾脏病变应检测8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如果异常应每3个月复查。

附:如何留8小时尿(指晚10点至早6点的尿)测白蛋白排泄率(UAER)?

晚10点排尿弃去(因是晚10点以前的尿)→晚10点以后的尿无论尿多少次都排在尿盆中→早6点无论是否有尿意排最后一次尿于尿盆中这才算8小时的尿,→量量尿的容量(多少毫升)或量量尿的重量(多少斤、两)均可,并写在化验条上→将尿摇匀后取一点尿液(约送检瓶的多半瓶即可,不要放满)送到医院化验。如果没注明尿量无法计算,需重留。

⑥定期到有关科室做糖尿病并发症相关的检查与治疗,例如进行颈部动脉彩超、双下肢动脉彩超、心脏彩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等,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复诊。

⑦在初次发现血糖异常时(空腹血糖过高和糖耐量低减期、糖尿病早期),可以进行胰岛细胞功能检测(同时做糖耐量试验),以后每1-2年复查一次。有些病人需按医生指定的时间复查,以掌握胰岛素抵抗情况,胰岛β细胞暂时功能恢复情况或功能下降衰竭情况,及时地、正确地调整治疗方案。

(2)每个糖尿病人只要有条件应自备一台血糖仪

购买血糖仪时不要图便宜,尽可能向您的主治医生咨询。如果您拥有了血糖仪,或者您是住院患者,应在以下时候做血糖检查①早餐前血糖(指早晨6—7点的血糖,早8点以后抽的所谓“空腹糖”失去了早餐前血糖的意义):临床意义:体现夜间基础状态的血糖,凌晨血糖升高的情况(黎明现象)及降糖药远期疗效的综合结果(如果降糖药的较远期疗效差,此时的血糖可能比最低值要高)。

②午餐前、晚餐前、睡觉前血糖:临床意义:体现正常人血糖的最低值及糖尿病病人良好控制血糖的最低值、降糖药的较远期疗效(远期疗效差,此时的血糖不是最低值)。

③早餐后2小时、午餐后2小时、晚餐后2小时血糖:临床意义:体现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也是筛选糖尿病的方法之一,若≥11.1mmol/L(≥200mg/dL)可诊断糖尿病,若<此值,需要做糖耐量试验(OGTT)来确诊。注意事项:a.餐后2小时指从吃第一口饭算时间。b.既然体现治疗效果,故验血日吃饭、运动、用药、生活中各种情况要与平常一样。

④夜间血糖:临床意义:若早餐前血糖高,是夜间血糖一直在高还是凌晨时才高的,两种情况的治疗不一样,故可以自行设计测测夜间血糖,如:0点、2点、4点、6点的血糖。

⑤随机血糖:临床意义:捕捉机体在特殊情况下对血糖的影响,如多吃、少吃、吃特殊食品、饮酒、劳累、生病、情绪变化、月经期等。及时捕捉低血糖的瞬间(约10分钟之内)。当低血糖后机体中升血糖的激素马上释放,10分钟左右血糖就会升高,甚至高出平时的水平(梭莫基反应),所以当怀疑有低血糖发生时要及时测血糖捕促低血糖的瞬间。若测血糖晚了,血糖正常或高血糖,则不能明确是低血糖后高血糖反应还是本来就没有低血糖,两种情况治疗完全相反。

⑥餐后1/2—1小时血糖:临床意义:如果吃了消化吸收特别快的食物,如粥、果汁、饮料、西瓜、葡萄,血糖可能升高得更快,故需要测吃这些食品后短时间的血糖,如1/2小时的血糖。如果想了解吃普通食品或吃一般水果(如苹果、梨、桔子等)血糖最高时的情况,应测餐后1小时血糖。

得糖尿病怎么办?这样办最好!

(3)关于血糖仪测试频率及注意事项:

①无论是否用口服降糖药,还是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当血糖未达标时,需每周正规测一天7次血糖(即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觉前血糖),至少监测一天四次血糖(空腹、午餐前、晚餐前、睡觉前)。

②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病人,如果血糖已达标,生活有规律,无特殊情况,每4周最好正规测一天7次血糖,至少测一天4次血糖(即三餐前半小时和睡前血糖)。

③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如果血糖已达标,生活有规律,无特殊情况,每2周正规测一天7次血糖。胰岛素剂量或种类的调整需依据一天7次血糖的结果甚至更多次的结果,病情稳定时可以监测一天4次血糖(空腹、午餐前、晚餐前、睡觉前)。

④以前只测“空腹”血糖及午餐后2小时血糖(或早餐后2小时血糖)现在认为是不全面的,应当纠正。

⑤医院门诊只能测早餐后2小时及空腹血糖,其他血糖的测试是满足不了的,需病人自己在家测试。自备血糖仪并随身携带,出门在外可按时测血糖,也可随时捕捉特殊情况下的血糖变化,及时捕捉低血糖的瞬间。

(4)糖尿病管好高血糖还要防低血糖:

血糖在3.9与6.1mmol/L之间波动时,我们是没有任何感觉的,但当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3.9mmol/L时,就会引起各种不适症状,称之为低血糖。低血糖的表现:颤抖、心悸、出汗、饥饿感、神经质/焦虑、面色苍白、麻刺感,还可表现为精神混乱、协调能力差、头晕、头痛、发呆、困倦、视力模糊、言语不利、耳鸣、行为异常、癫痫样发作、意识不清、昏迷等。有些未警觉的低血糖:缺乏自主神经的警告症状,患者往往无自觉症状。预防低血糖的措施:安排合适的进餐时间和内容,运动后增加热卡的摄入,了解有关低血糖的症状,在家中进行血糖监测,以调节胰岛素的剂量,低血糖是可以预防的。因为低血糖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一旦发生,如果不及时处理,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糖尿病患者外出时,应该随身携带糖果、饼干之类的食品;最好随身携带糖尿病人急救卡。低血糖的自救方法:低血糖时可口服15克碳水化合物相当于1/2杯果汁、1/2杯苏打汽水、1杯牛奶、6或7块糖果、2汤匙葡萄干、1汤匙蜂蜜或1汤匙加糖浓缩牛奶。对于发生严重低血糖并且昏迷的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要给他们喂食或饮水,否则容易引起窒息,这时,可以将蜂蜜、果酱可葡萄糖涂抹在病人的牙龈和口腔粘膜上。昏迷时可静脉注射25克葡萄糖。及时检测血糖水平,如没有好转,要速去医院检查。

4.得了糖尿病了解糖尿病常用药:

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口服降糖药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双胍类

主要作用部位 肝脏

怎样降血糖 抑制肝脏释放过多的葡萄糖,促进已经吸收的葡萄糖酵解(即不需用氧将葡萄糖燃烧掉,也不需胰岛素参与)

得糖尿病怎么办?这样办最好!

药物名 二甲双胍(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荐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和联合用药中的基础用药,即2型糖尿病一旦确诊,就应开始口服二甲双胍治疗,除非有严重心肝肺肾疾病而禁忌使用。研究已经证明该药对肝脏和肾脏没有任何毒性;并且临床试验显示,二甲双胍可以使HbA1c下降1%~2%,并可使体重下降。在UKPDS试验二甲双胍还被显示可减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

与进餐的关系 进餐中或进餐后即服

第二类:磺脲类

主要作用部位 胰腺

怎样降血糖 刺激胰腺分泌更多的胰岛素

药物名 格列齐特、甲苯磺丁脲、格列苯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

与进餐的关系 餐前30分钟服

第三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主要作用部位 小肠

怎样降血糖 延缓一部分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

药物名 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与进餐的关系 吃第一口饭的同时,嚼碎药物咽下

第四类: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主要作用部位 胰腺

怎样降血糖 刺激胰腺分泌更多的胰岛素

药物名 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与进餐的关系 餐前15分钟内服用

第五类:噻唑烷二酮类

主要作用部位 肌肉细胞、脂肪细胞

怎样降血糖 提高肌肉细胞、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

药物名 吡格列酮、罗格列酮

与进餐的关系 不受进餐的影响,餐前、餐后均可

用口服降糖药的注意事项:①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因人而异,一定要遵医嘱,不能停药,不能随意加、减剂量;

②生活规律,吃饭、运动、起居都要固定才能找到用药规律;③不吃饭不要吃降糖药,吃饭量不够降糖药要减量;

④每调一次口服降糖药要经3—4周才是最终药物疗效,故一般一个月调一次剂量,至血糖达标;⑤血糖达标后一般药物不能减量,若需减量由医生决定;

⑥任何口服降糖药都不会“伤肾”,但如果已有肾病,从肾脏排泄的药物不易排出,药物在体内蓄积,会造成低血糖,故有肾病的病人不能用从肾脏排泄的药物,有中度肾病或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一般不用口服降糖药,应改用胰岛素治疗;

⑦用药不要换来换去,每种药都有效,但每种药物的作用强度、药效时间、排泄途径各有差异,要以一个药摸索出目前用药规律,否则什么规律也找不到;

⑧修改治疗方案的依据是监测记录,在每次就诊时要带近日测的血糖结果(一天测4—7次血糖记录)及监测记录。

胰岛素治疗

(1)哪些患者应该使用胰岛素?

1型糖尿病病友,由于自身的胰岛素绝对缺乏,所以必须使用外源性胰岛素进行终身替代治疗,否则就会发生酮症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2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或口服降糖药治疗,仍不能满意控制者,尤其使用过多种口服降糖药或者已经使用最大剂量口服降糖药后糖化血红蛋白仍然不能达标的患者;合并急性并发症(特别是糖尿病酮症及高渗性昏迷);有严重慢性并发症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处于急性应激状态,如手术(尤其大、中手术)、麻醉、严重创伤、严重感染、严重精神应激等;营养不良,如显著消瘦、合并结核、肿瘤等消耗性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妊娠。继发性糖尿病,如外源型或内源性皮质醇升高时。有些初次发现的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超过13.9mmol/L,糖化血红蛋白超过9%,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者,应该积极使用胰岛素治疗,尽快控制血糖达标。无论您属于上述何种情况,都应该及时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2)对使用胰岛素治疗的误解

由于部分人对使用胰岛素存在一些误解,致使在病情需要胰岛素治疗时却拒绝使用,错失良机。这部分病友拒绝使用胰岛素的理由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注射胰岛素会使“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变成“依赖型”;使用胰岛素会“上瘾”,用上胰岛素就再也撤不掉;使用胰岛素需要注射,太麻烦;胰岛素是“激素”,激素有很多副作用;对打针有一种心理恐惧(可能来源于童年回忆);害怕病情失控,胰岛素越打越多;害怕戴上终末期的帽子,认为自己的糖尿病加重了;害怕被人视为残疾人;害怕因打针不便于参加社会活动;害怕自己掌握不好注射技能,造成注射事故。其实产生这些误解的原因是由于病友误传误听,而医生对糖尿病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不够,使患者没有信心;或者以前糖尿病分类过于强调“非胰岛素依赖型”;或者医生曾用打针吓唬患者。结果,许多病友明明具备胰岛素的应用指征也拖着不用,听任各种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直至出现肾功能衰竭、失明或截肢后才追悔莫及。

5、胰岛素不是鸦片,该打就打吧!

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生理激素,它是唯一可以降血糖的激素,倘若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将使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及各种并发症。科学合理地使用胰岛素可以控制急性代谢紊乱,防止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病友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使用胰岛素治疗对肝肾无毒副作用,也不会对生理情况下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造成抑制,相反还会使胰岛β细胞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而在某种程度上恢复所失去的部分功能,因此胰岛素本身不会使病友产生依赖性,它绝不会“成瘾”。

得糖尿病怎么办?这样办最好!

2型糖尿病早期即存在靶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胰岛素抵抗),此时胰岛β细胞本身代偿性地分泌更多的胰岛素,病友可以通过饮食、运动疗法来控制血糖;由于胰岛β细胞长期负担加重而导致β细胞功能逐渐下降,病友则需要通过口服降糖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或者通过别的途径使周围组织利用葡萄糖增加,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使血糖保持于正常水平;由于长期胰岛β细胞负担过重,最后导致功能衰竭,此时病友就要用胰岛素治疗来控制血糖。由此可见,糖尿病是一个进展性的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胰岛β细胞功能逐年减低,多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都将通过胰岛素的治疗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因此,使用胰岛素病情发展的结果,也是控制病情的需要,胰岛素不会使糖尿病加重,更不会使2型糖尿病转变为1型。

对于用口服降糖药的病友,若发生严重感染、肺结核、外伤手术、肝功能不佳等情况,短期应用胰岛素会加速病灶或伤口的愈合,促进肝功能恢复正常,待病情好转后仍可继续用口服降糖药治疗,这类病人即使偶然发生酮症,用胰岛素治疗也是暂时的。可见胰岛素并非一用上便终生依赖。

使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友,胰岛β细胞因负担减少而得到休息和恢复,一部分病友的在维持血糖良好控制的情况下胰岛素用量会逐渐减少,直至可以该为口服降糖药治疗,这种例子在临床实践中并不少见。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就象马拉车一样,自身的胰岛β细胞就是拉车的马,如果它偷懒可以打鞭子,也就是用口服药;如果它病了您就不该打鞭子,而是再套上一匹马帮助它拉车,让它休息一段时间,等它恢复了再接着拉车;否则您的马就会累死,那时,您也就只好另选一匹马(其实就是外源性胰岛素)来拉车了。相信您会是一个聪明的车夫,不会将自己的马打死或累死。

有些病友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过程中,胰岛素用量不能逐渐减少,或者病友有较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这些病友就不能撤除胰岛素治疗了,这种情况多见于2型糖尿病患病时间较长,血糖控制又不好的病友。但其原因不在于是否使用了胰岛素,而是本身的病情所致,而且及时的胰岛素治疗,还有可能使一部分人的胰岛β细胞功能有所恢复,有利于血糖稳定。

还有些2型糖尿病友即使联合两、三种较大剂量口服降糖药,血糖也难以控制达标,就这样还不甘心注射胰岛素,总想再试一试饮食、运动或其他的药物。其实,这种情况属于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应该采用胰岛素治疗,否则不但血糖控制不好,药物的副作用也会很大,而且经济负担也会日益加重,一旦并发症发生,其所花的费用远比控制血糖时的费用多,而且许多慢性并发症迄今为止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这些病友可以试着白天继续使用口服降糖药,在每晚10点注射一针中效或超长效胰岛素,这种治疗方法对早期口服降糖药失效的病人十分有效,在先进国家已广为流行,许多人受益匪浅。夜间打针,白天吃药,即使是对“工薪族”也很方便,而且这种治疗的费用甚至比某些口服降糖药还便宜。已用口服降糖药数年,现已“失效”的您,为什么不试一下呢?一天注射一针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既保护您的眼睛,又保护您的肾脏,即使是终身使用,不是也很值得吗?

当然也有真正胰岛素“依赖”的情况,1型糖尿病人不用胰岛素治疗就会发生酮症酸中毒,甚至昏迷死亡;某些2型糖尿病者因有严重的慢性并发症而需要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这些病友需要终生注射胰岛素治疗,注射时有点痛,出门要带着针和药,会带来不少不便。如果您认为这是“害”,那么,您会选择“酸中毒”和“昏迷”吗?相信您会“两害之中取其轻”。如果这依赖能救命,您又何必在乎呢?况且目前胰岛素的给药技术不断改进,可以适应各类糖尿病人的需要。胰岛素注射专用注射器直接以单位为刻度,清晰醒目,注射时的痛感只如被蚊子叮了一般;胰岛素注射笔可储存两周左右的胰岛素,随身携带极为方便,而且视力不好的人只需听笔转动的声音就可判断注射多少量的胰岛素,注射剂量准确、无痛;无针注射仪靠强大的压力将胰岛素喷入皮下,可供经济富裕的病友或儿童选用。胰岛素泵可以模仿正常人体的胰腺分泌胰岛素的模式,并且可以准确使血糖控制到正确的范围。且胰岛素制剂也不断改进,使注射越来越简单方便。在如此方便的条件下,如病情需要,为什么要拒绝胰岛素这“仙丹妙药”呢?

已有大量研究显示,将血糖控制到接近正常的水平可使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减少50%左右。因此,对某些糖尿病友来说,适时地接受胰岛素治疗,是健康和生存的需要,更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3)胰岛素的副反应

最严重者为严重低血糖反应,尤其老年非感知性低血糖反应最危险。糖尿病患者当饮食、运动或胰岛素失衡时才会发生低血糖,2型糖尿病的低血糖出现率较低。安排合适的进餐时间和内容,运动后增加热卡的摄入,了解有关低血糖的症状,在家中进行血糖监测,以调节胰岛素的剂量,低血糖是可以预防的。低血糖时可服用15克碳水化合物相当于1/2杯果汁、1/2杯苏打汽水、1杯牛奶、6或7块糖果、2汤匙葡萄干、1汤匙蜂蜜或1汤匙加糖浓缩牛奶。昏迷时可静脉注射25克葡萄糖。过敏反应,全身性皮肤反应偶见;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体重增加,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均需严格控制血糖(包括使用胰岛素),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正常或接近正常,与体重的轻~中度增加相比,控制血糖更为重要。胰岛素治疗可以降低一切与糖尿病相关的死亡风险,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4)胰岛素的制剂类型

胰岛素按来源可分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人胰岛素类似物。现在常用的是人胰岛素或人胰岛素类似物。按作用时间可分为超长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和超短效胰岛素。为避免抽取两种胰岛素的麻烦,目前市场上有预混胰岛素制剂供应。人胰岛素类似物包括超短效(可以注射后立即进餐)、超长效(可以每日注射一次)、预混超短效(可以注射后立即进餐)

普通胰岛素和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常为徐州万邦生化或上海第一生化生产(现已少用);甘舒霖为我国通化东宝药业生产,优泌林和优泌乐为美国礼来公司生产,诺和灵和诺和锐为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生产;每支笔芯3ml含300单位,而每瓶10ml含400单位,两者浓度不同,笔芯仅供胰岛素笔使用,绝不可以用注射器抽取笔芯中的胰岛素注射。

(5)胰岛素的使用

胰岛素可以和不同种类的降糖药配合使用:与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可以减少胰岛素注射次数与剂量;与双胍类联合使用—可以减少胰岛素的剂量并且可以控制体重;与噻唑烷二酮类联合使用—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与α-糖苷酶抑制剂联合使用—可以控制餐后高血糖。

胰岛素的注射部位:按吸收的速率由快到慢依次是腹部(脐周较敏感,不要在距脐部5cm的范围内注射胰岛素)、上臂外侧(住院患者多用,如可能尽量转换为患者在家中常用部位)、大腿外上1/4处(运动后吸收加快)、臀部(患者易接受,注射于次可延缓吸收,但运动后吸收亦加快)。腹部的吸收速度是大腿皮下的两倍。不同部位轮流注射,同一部位两次注射间距2.5cm(约两个手指的宽度)。

胰岛素的注射:准备注射前应核对正确的剂型、准确的剂量、正确的时间;保持手部清洁,准备好所需用品,必要时监测血糖并记录;胰岛素的注射按如下步骤操作①选择注射部位;②消毒皮肤;③摇匀胰岛素、排气、调节剂量后插入针头;

④推注药液;⑤数到20,拔出针头;⑥按压注射部位(不要按摩)。

胰岛素笔的应用注意事项:注射针头不可用酒精擦拭,不要冲洗;避免开盖保存;不可与他人共用;在针头变钝、弯曲或出现毛刺时不要使用;针头用后进行处理,避免伤及他人;不要让其他人使用你的注射笔;放在儿童不可触及的地方。

胰岛素的安全储存:通常保存在4~10℃,所以应在冰箱冷藏箱内保存胰岛素,避免冷冻!阅读包装内的说明,核对过期时间,开启后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可以在室温下保存,但应在1个月内用完,避免日晒。

胰岛素治疗方案:常用的方案有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每日二次胰岛素注射、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胰岛素静脉点滴及胰岛素泵治疗等,糖尿病友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适合自己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6)胰岛素治疗的注意事项

①用人胰岛素治疗时主食应该每天吃6次,即3顿主餐,3次加餐(每顿主餐后1.5—2小时加餐相当于25克粮食的食物)。正常人胰岛素分泌到血管中,几分钟就代谢掉了,它与血糖可以完全同步,而皮下注射的胰岛素吸收速度慢,作用消失也慢,当餐后血糖下降后,胰岛素的作用还很强,餐后血糖会继续下降易造成低血糖,加餐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餐后低血糖。当血糖尚未控制或未控制到较好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0.00mmol/L)即使餐后血糖继续下降低血糖也不易发生,当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到最好水平时(4.4—7.8mmol/L)餐后血糖继续下降就容易出现低血糖,因此在出现低血糖前加餐尤为重要。如果使用人胰岛素类似物很少发生餐前低血糖,可以不用加餐。

②注射胰岛素的部位每次要更换、轮流使用,总扎一个部位会造成皮下组织萎缩,药物吸收不良。

③运动前注射的部位应是血液循环慢的部位,以防因胰岛素吸收太快引起低血糖。血循环快的部位:腹部、运动的上肢、下肢。脐周直径10cm禁止注射。血循环慢的部位:上、下肢运动较少时,臀部。

④注射胰岛素最好使用笔式注射器(优伴笔、东宝笔、诺和笔),使用方便而且无痛,非常适用于视力不好的老年人。国产的东宝笔只能用甘舒林胰岛素笔芯,美国的优伴笔只能用优泌林或优泌乐笔芯,丹麦的诺和笔只能用诺和灵或诺和锐笔芯,三种胰岛素注射笔和胰岛素笔芯不能通用。胰岛素笔用针头在三种笔上可以通用。

⑤没有条件的患者也可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胰岛素专用注射器,该注射器无死腔,刻度数为实际胰岛素剂量,针头细、有润滑剂注射时不痛。注射器前后有冒,重复使用干净。经济困难的患者还可使用1 ml注射器。

⑥BD注射器及笔式注射器的针头最好每次更换。⑦饭熟后方可注射胰岛素,到规定时间后再吃饭,如果饭没熟注射了胰岛素不能按时进餐会低血糖。⑧出门、上班要随身携带:胰岛素及注射器、监测记录本、血糖仪、血糖试纸、加餐食品、低血糖自救食品、求助卡。

6.得了糖尿病要放宽心:

对糖尿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或有心理障碍,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疾病不容易控制好。

(1)正确的认识来源于正规医院,糖尿病防治协会的糖尿知识讲座,要尽可能多地听这样的单位举办的有关讲座,对“糖尿病既是终生性疾病,又是可控制的疾病”、“科学饮食”、“系统监测”、“最终都要用胰岛素治疗”等重要概念要有正确的认识。

(2)抑郁症是非常普遍的疾病,一般人群的患病率约4%,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0—40%有不同程度的抑郁表现,其早期的表现是,早醒、兴趣低落、全身不适而检查正常,应尽早找心理医生诊治。

(3)用国家的药法、规定来看待药物与保健品的区别,摆对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药品与保健品的主次位置,识别巫医假药,对那些没有“循证医学”(遵循证据的医学)证据的宣传、夸大其词的宣传,个案报道、商业性质的宣传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要向正规医院的医生咨询,以防乱花钱,不治病或耽误对疾病的防治,上当受骗。

得糖尿病怎么办?这样办最好!

(4)巫医假药常用骗人的手段和宣传:①根治糖尿病;②不限制饮食;③胰岛再造、器官再造;④改变染色体、改变基因;⑤可以不打胰岛素,可以停药;⑥保健食品比药还灵;⑦通过美国“FDA”(F:食品、D:药品、A:管理局)不说明通过的是食品检验还是药品检验,以鱼目混珠的伎俩欺骗群众;⑧自制药,祖传秘方,御药,无国家药物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文号;纯中药,无毒无害,高科技;自治药或保健品中偷偷掺西药(凡出现低血糖一般掺的是优降糖),还否认掺入西药。⑨只用各案报道宣传疗效,无大规模科学试验,无双盲双照,无统计学意义;⑩利用群众,明星等外行人士做专业广告、专业宣传。

(5)用“医疗经济学”的观点对待疾病,在预防疾病或疾病早期花必要的钱,用有效的药物及医疗措施防治疾病,提高生活质量,避免疾病发展到严重程度,受更大的痛苦,花更多的钱还治不了病。

三、得了糖尿病除了看医生,一定看营养师!

得了糖尿病以上知识是不习的参考,但一定要看专业三甲医院内分泌科医生,这是第一步,第二也重要,就是看营养师!

得糖尿病怎么办?这样办最好!

在中国,大部分人得了糖尿病就是想到看医生,这是对的,但是糖尿病还有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营养治疗,而在这方面,专业的临床营养师更好,所以一定要看医生的同时看营养师!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不但需要医生的帮助,也需要营养师的帮助。糖尿病患者需要每天限制能量摄入,来维持血糖稳定。但是限制能量摄入并不是说不吃东西或者少吃东西就可以了,严格限制饮食可能会导致血糖不稳定、营养不良的问题;而且不同食物的升糖指数是不同的,因此,您可以选择升糖指数低的食物,这样既能让您不挨饿又能控制好血糖。

这时候您需要向专业的营养师寻求帮助,他们会根据您的饮食特点及爱好制订适宜的饮食计划,不仅是让您少吃,更是让您吃的营养健康,有利于血糖控制。

四、 得了糖尿病多关注糖尿病同伴,多看糖尿病书籍或杂志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需要丰富的糖尿病知识,而现在网络很发达,一定要多学知识,比如关注糖尿病同伴头条号等,我们总说活到老,学到老,您学习的不一定是一技之长,可以是更全面的糖尿病知识。同时也建议糖尿病患者购买一两本正规的全面的糖尿病书籍或者订购糖尿病科普杂志,这也是获取糖尿病知识的途径之一。

关注微信公众号tnbtbzc(糖尿病同伴支持),关注群学控糖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