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1型糖尿病,子孙后代都会得病吗?

作者:衡必康 2018-01-13阅读:2121次

其实,1型糖尿病绝大多数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某些外界因素(如病毒感染、化学毒物和饮食等)作用于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激活T淋巴细胞介导的一系列自身免疫反应,引起选择性胰岛β细胞破坏和功能衰竭,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进行性加重,最终导致糖尿病。此外,1型糖尿病也存在胰岛素抵抗,在其发病和(或)加速病情恶化中也起一定作用。

得了1型糖尿病,子孙后代都会得病吗?

自身免疫

病因1

1型糖尿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因为:

①遗传易感性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区域密切相关,而HLA区域与免疫调节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②常伴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Addison病等;

.

③早期病理改变为胰岛炎,表现为淋巴细胞浸润;

④已发现近90%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存在针对β细胞的单株抗体;

⑤动物研究表明,免疫抑制治疗可预防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所致动物糖尿病;

⑥同卵双生子中有糖尿病的一方从无糖尿病一方接受胰腺移植后迅速发生胰岛炎和胰岛β细胞破坏。

得了1型糖尿病,子孙后代都会得病吗?

小贴士

什么是自身免疫?

免疫可以形象地理解为人体内的“巡逻警察”,可以帮助我们逮捕并清除入侵的“坏蛋”。通过免疫,人体能把异物、衰老组织排出体外。但有时候,免疫系统会误将身体正常组织当做“坏蛋”,并发动攻击,这就是所谓的自身免疫。自身免疫的“战场”若发生在胰腺,导致胰岛β细胞受到伤害,便会发生糖尿病。这一类型的糖尿病则为1型糖尿病。

相关阅读:

免疫系统?你拥有的,你了解多少?

体液免疫:

已发现90%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存在针对β细胞的单株抗体,比较重要的有多株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样蛋白抗体(IA-2A及IA-2BA)、锌转运体8抗体(ZnT8A)等。胰岛细胞自身抗体检测可预测1型糖尿病的发病及确定高危人群,并可协助糖尿病分型及指导治疗。

细胞免疫:

目前认为细胞免疫异常在1型糖尿病发病中起更重要的作用。细胞免疫失调表现为致病性和保护性T淋巴细胞比例失衡及其所分泌细胞因子或其他介质相互作用紊乱,一般认为发病经历三个阶段:①免疫系统被激活;②免疫细胞释放各种细胞因子;③胰岛β细胞受到激活的T淋巴细胞影响,或在各种细胞因子或其他介质单独或协同作用下,受到直接或间接的高度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攻击,导致胰岛炎。1型糖尿病的β细胞破坏可由于坏死或凋亡,其中凋亡更为重要。

遗传因素

病因2

在同卵双生子中1型糖尿病同病率达30%-40%,提示遗传因素在1型糖尿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涉及多个基因,包括HLA基因和非HLA基因,现在尚未被完全识别。已知位于6号染色体短臂的HLA基因为主效基因,其他为次效基因。HLA-Ⅰ、Ⅱ类分子参与了CD4+T淋巴细胞及CD8+杀伤T淋巴细胞的免疫耐受,从而参与了T1DM的发病。

其他基因可能参与了T1DM的易感性,如可通过影响胰岛素基因的表达,继而影响胸腺对胰岛素反应T淋巴细胞的选择。此外,许多与免疫耐受或调节有关的基因多态性与T1DM的易感性有关。总而言之,1型糖尿病存在着遗传异质性,遗传背景不同的亚型其病因及临床表现不尽相同。

得了1型糖尿病,子孙后代都会得病吗?

糖尿病是遗传病?子孙后代都会得病?

看完这个,大家难免担心:我得了糖尿病,那我的孩子将来也会和我一样吗?

首先得说明:“糖尿病有遗传倾向”并不意味着“糖尿病是遗传病”。也就是说,子女从糖尿病亲属那里遗传的只是容易得糖尿病的体质,并不是糖尿病本身。也绝不是说,父母得糖尿病,子女也迟早会得糖尿病。其次,具有糖尿病倾向的体质,再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才会真正地导致糖尿病。

环境因素

病因3

病毒感染:

据报道与1型糖尿病发病有关的病毒包括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脑心肌炎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等。病毒感染可直接损伤β细胞,迅速、大量破坏β细胞会使细胞发生细微变化,数量逐渐减少。病毒感染还可损伤β细胞而暴露其抗原成分,打破自身免疫耐受,进而启动自身免疫反应,现认为这是病毒感染导致β细胞损伤的主要机制。

化学毒物和饮食因素:

链脲佐菌素和四氧嘧啶糖尿病动物模型以及灭鼠剂吡甲硝苯脲所造成的人类糖尿病属于非免疫介导性β细胞破坏(急性损伤)或免疫介导性β细胞破坏(小剂量、慢性损伤)。而过早接触牛奶或谷类蛋白,引起1型糖尿病发病机会增大,可能与肠道免疫失衡有关。

得了1型糖尿病,子孙后代都会得病吗?

糖尿病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是所谓的:“富贵病”?

有人就疑惑了:为什么同样这么生活的人还健健康康的,唯独我得了糖尿病呢?简单来说,那是因为糖尿病除了受环境因素影响外,还具有遗传倾向性。关于糖尿病的发生,在医学里有一个很贴切的比喻:遗传因素将子弹上膛,生活习惯扣动扳机。

遗传是一个神奇的事情,是难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这个角度看,糖尿病确实是一辈子也治不好的病了!我们或许无力改变容易得糖尿病的体质,但是想要控制住糖尿病的发作,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却绝对不是空想。从这个角度出发,只要糖尿病的病情稳定,一辈子和患者和平共处,不就相当于“治好”了吗?这也需要我们注意饮食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了!

广药大健康(GDPUhealth)每天更新专业健康知识,为你的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资料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733-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