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扎扎扎,无创测血糖!丨一周资讯

作者:医学界内分泌频道mp 2018-02-04阅读:550次

「一周资讯」第45期,再也不怕疼,最新科技有望无创测血糖!

作者丨鲸鱼

来源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本周提要:

■ 告别扎扎扎!泪液和汗水也能用来测血糖

■ 越胖越严重!BMI能独立预测糖尿病肾病

■ 痛风发作了?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或更小

告别扎扎扎!泪液和汗水也能用来测血糖

DOI: 10.1021/acsnano.7b06823.

饮食治疗、适量运动、糖尿病药物或胰岛素的应用,这些糖尿病的治疗手段都需要血糖监测以确定其效果,调整后续的治疗。然而,传统的检测手段,不论是抽取静脉血,还是“扎一针”取末梢血,多多少少都会给病人带来痛苦,令人有畏惧心理,甚至影响患者的依从性。而近日在线发表在ACS Nano上的研究,则推出了一种可以利用泪液或汗液监测血糖的技术,未来可以制成可穿戴设备给糖尿病患者带来福利。

Fig 1.1 特殊技术制成小巧、轻薄的生物传感器

这一设备使用了基于纳米带或纳米线的场效应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 FET),以氧化铟(In2O3)、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 壳聚糖(chitosan)和单壁纳米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制成的生物传感器具有小巧、柔软、轻薄、可弯折的特点,更适合制成可穿戴设备,可以置入隐形眼镜或手表的背面,使用泪液或汗水实时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Fig 1.2 在人工泪液、汗水、唾液中有表现良好

同时,这一设备的灵敏度也可圈可点,至少跨越五个数量级。在人工眼泪、人工汗液、唾液的测试中,该设备可以监测出低至10nM/l的葡萄糖浓度,在1mM/l的浓度中也表现良好。这一设备经过一定弯折后,制成人工眼球或者置于人工手上之后,也不会影响其表现。最后,研究人员还进一步证明了这一传感器可以在真正的人体汗液中工作,并且可以区分饭前和饭后的血糖水平。

Fig 1.3 穿戴于人工眼球、人工手上灵敏度依旧

看来,以后只要在手上贴一层血糖监测膜就好,再也不怕被扎了?

REF:Qingzhou Liu, Yihang Liu, Fanqi Wu, Xuan Cao, Zhen Li, Mervat Alharbi, Ahmad N. Abbas, Moh R. Amer, and Chongwu Zhou. (2018). Highly Sensitive and Wearable In2O3 Nanoribbon Transistor Biosensors with Integrated On-Chip Gate for Glucose Monitoring in Body Fluids. ACS Nano, Publication Date (Web): January 17, 2018. DOI: 10.1021/acsnano.7b06823.

越胖越严重!BMI能独立预测糖尿病肾病

DOI: 10.1038/s41387-017-0012-y.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与遗传、高血糖、高血压等因素相关,常有蛋白尿等表现,治疗较为复杂,若不加控制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则更为棘手。近日,发表于自然子刊Nutrition and Diabetes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是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疾病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

Fig 2.1 BMI与糖尿病主要肾脏事件的关系

这项研究纳入了1万多名糖尿病患者BMI从18.5kg/m2到≥40kg/m2不等,男性占57.5%,平局年龄65.8岁。在五年的随访期间,有487例(4.6%)的患者发生了主要肾脏事件,包括新出现的大量蛋白尿、肌酐水平升高1倍、发展为终末期肾病或者因肾脏疾病死亡,这些事件加上新增的微量蛋白尿被定义为次要终点事件。

Fig 2.2 不同BMI人群发生的主要肾脏事件

结果发现,与体重正常的人群(18.5≤BMI<25)相比,经过多种变量校正的不同体重情况的风险比(95%可信区间)分别为:超重(25≤BMI<30, HR 0.91, 95%CI 0.72-1.15)、1级肥胖(30≤BMI<35, HR 1.03, 95%CI 0.77-1.37)、2级肥胖(35≤BMI<40, HR 1.42, 95%CI 0.98-2.07)、3级肥胖(BMI≥40, HR 2.16, 95%CI 1.34-3.48, P for trend = 0.006)。在强化/标准血糖干预、培哚普利-吲达帕胺与安慰剂相比较的亚组分析中也有相似的结果。总体上,BMI每上升25kg/m2,发生主要肾脏事件的风险增加4%(95%CI 1%-6%)。

Fig 2.3 不同BMI人群发生的次要终点事件

虽然研究结果中BMI的升高增加的糖尿病肾病的绝对风险看上去并不大,但更高的BMI的确是糖尿病患者主要肾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糖尿病人保持正常体重的好处很多,而这一研究为我们鼓励糖尿病患者保持适当的体重又增加了一条理由。

REF:Kamel Mohammedi, John Chalmers, William Herrington4, Qiang Li, Giuseppe Mancia, Michel Marre, Neil Poulter, Anthony Rodgers, Bryan Williams8, Vlado Perkovic, Josef Coresh, Mark Woodward. (2018). Associations between body mass index and the risk of renal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Nutrition and Diabetes (2018)8:7, Published online: 17 January 2018. DOI: 10.1038/s41387-017-0012-y.

痛风发作了?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或更小

DOI: 10.3899/jrheum.170137.

目前,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治疗急性痛风发作的一线药物,而最近的临床试验则表明糖皮质激素可能会有类似的效果。因此,近日发表于Journal of Rheumatology的上的一篇荟萃分析就比较了NSAIDs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在治疗急性痛风发作上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这项荟萃分析纳入了6项随机临床试验的结果,共817名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5天,使用NSAIDs药物的患者平均年龄在44.2-66.0岁之间,其中79%-100%为男性;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平局年龄在44-65.9岁之间,其中70%-100%为男性。研究主要考察了患者用药后的疼痛评分、缓解时间、辅助镇痛药物的数量作为效果评价,同时考察了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Fig 3.1 两者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效果没有明显差异

结果发现,糖皮质激素和NSAIDs药物在控制急性痛风疼痛时效果没有明显差异。糖皮质激素<7天(SMD -0.09, 95%CI -0.26~0.08)≥7天(SMD 0.32, 95%CI -0.27~0.92)的疼痛评分平均差异与NSAIDs药物相比没有明显变化,疾病缓解时间、辅助镇痛药物的数量上也没有明显差异。在不良反应方面,糖皮质激素和NSAIDs发生消化道出血的风险相当(RR 0.09, 95%CI 0.01-1.67),但发生消化不良(RR 0.50, 95%CI 0.27-0.92)、恶心(RR 0.25, 95%CI 0.11-0.54)和呕吐(RR 0.11, 95%CI 0.22-0.56)的风险更低。

Fig 3.2 糖皮质激素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不良反应可能更小

这一荟萃分析提示糖皮质激素和NSAID药物在控制急性痛风疼痛方面似乎没有明显差别,但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可能更小,但考虑到这些试验的纳入的人群数量较小、随访时间都较短,证据质量较低等不足,尚不能对两者在治疗痛风方面的优劣下定论。

REF:Billy, C. A., Lim, R. T., Ruospo, M., Palmer, S. C., & Gfm, S. (2018). Corticosteroid or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gout: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45(1), 128-136. DOI: 10.3899/jrheum.170137.

「一周资讯」系列,点击蓝字即可查看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