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清明时节糖尿病患者该如何养生?

作者:澎湃新闻 2018-04-05阅读:2819次

问:在清明时节,糖尿病患者如何养生?

问答|清明时节糖尿病患者该如何养生?

清明,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意思是每至清明时节,气候渐暖,草木萌动,一眼看去,自然清净而又明亮。就中医养生来讲,清明时节是一年之中养生的重要时期,中医认为人应四时,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是如此。因此在清明时节,糖尿病患者如何学会养生,对于糖尿病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增强体质,预防感染

“清明断雨,谷雨断霜”时至清明,气候逐渐变暖,但此时也正是冷暖空气冲突剧烈的时候,故人们经常会感觉气候忽冷忽热,而糖尿病患者由于抵抗力弱,稍不注意加减衣服,便容易感冒引起感染,从而导致血糖控制难度增大,病情加重。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应遵守“春捂”原则,不骤减衣物,应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清明作为一个多雨的时节,容易产生湿邪,许多细菌、病毒也进入了繁殖期,易于传播各种传染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血糖较高,自身抗病能力较弱,更容易因为感染产生各种疾病,如肺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皮肤多发性疖肿、糖尿病足感染等,因此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同时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少去公共场所从而减少病菌的产生,进而减少感染的风险。

合理膳食,饮食调护

清明是一个多雨阴湿的时节,此时容易产生湿邪。湿为阴邪,易损伤人体的阳气,脾主运化水液,性喜燥恶湿,故外感湿邪,常易困脾,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湿邪内生。湿邪又易阻遏气机,致使气机不畅,两者相合导致机体代谢失常。此外,随着天气逐渐变暖,体内阳气升发,此时肝气最为旺盛,而肝旺容易产脾虚,此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也易受到影响。

因此,在清明时节,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应以养肝护脾为原则,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减少摄入过多的酸性食物,因酸入肝,过食酸味之品,易致肝亢;

其次,适当摄入温胃祛湿之品,如地瓜、白菜、萝卜、芋头、韭菜,但不宜进食笋、羊肉等发物,多选择含热量低但纤维素多的食品,如青菜、冬瓜、苦瓜、芹菜、燕麦等;

此外,减少进食煎炸烧烤及高脂肪的食物,多采用蒸、炖、煮等低油量的煮食方法以减少脂肪的摄入。

养生健体,适当运动

清明时节是踏青的好时节,但对于糖尿病患者应适当选择。糖尿病患者应在充分考虑自身病情的前提下,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量力而行,合理选择。最好选择既有利于全身肌肉运动而又便于长期坚持的运动。

如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肺功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选择一些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打乒乓球等;而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则适合低等强度的活动,如太极拳、散步、轻便的家务劳动等;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步行则是最安全、最适宜的运动方式。糖尿病患者在运动中容易发生低血糖、心血管意外,因此,运动前应做好充分的评估。

对于以下情况发生时尽量不要运动:

1、低血糖;

2、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时。

总之,糖尿病患者不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运动。出门踏青时应随身携带饼干、糖果、含糖饮料以防低血糖发生。

调畅情志,恬淡平和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中医理论认为,春与五脏之中肝相对应,肝有调畅气机和调畅情志的功能。所以春季养生应当以通达气机,调畅情志为主。科学研究发现,不良情绪也是诱发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人体处于紧张、焦虑、恐惧状态时会引起某些对抗胰岛素的应激激素分泌增加( 如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导致血糖代谢异常,因此,应将控制不良情绪作为预防糖尿病的一个重要手段。患者应正确对待生活和工作,平日做到“节喜怒”、“减思虑”、“怡情悦志,胸襟开阔”以保持情志调畅、气血流通。

糖尿病是一组以持续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久病可引起各组织,特别是眼、肾、神经及心脑血管、下肢等慢性损害,严重者可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目前尚没有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积极治疗可以减缓病情的发展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树立足够的信心,通过临床药物的治疗和平常生活的养生保健,达到控制血糖延缓病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