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糖尿病肾病,读懂这10个问答就够了!

作者:糖尿病之友 2017-07-04阅读:5282次

一提到肾,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摸摸自己的腰背部。

一提到肾病,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可怕的尿毒症,它让病友的生活自由度大大受限,因为本来肾脏可以干的工作——过滤身体的毒害物质,必须通过体外透析来完成,占用时间不说,还耗资巨大。

而糖尿病又和尿毒症有一定的渊源,因为一旦发生严重糖尿病肾病,就有可能发生尿毒症。

别担心,糖尿病病友只要读懂以下10条知识,就不会发生严重糖尿病肾病,更不会发生尿毒症。

1.什么是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起病隐袭,缓慢进展,早期为微量蛋白尿,随后发展为持续性蛋白尿,但是患者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尿中泡沫多。

随着肾脏损害进一步加重,将逐渐出现肾功能损害(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升高)、肾性高血压、水肿,最后病情进展至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需要血液透析或肾移植治疗,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糖尿病肾病的诱发因素是什么?

糖尿病肾病是明显高血糖导致的肾脏损害,病变可累及全肾,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肾血管等。

糖尿病患者出现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原因是血糖控制不佳,长期的高血糖损害微血管,从而影响肾脏功能出现病变。

除了高血糖,还会有其他因素。如:血脂紊乱可损伤肾小球,加重蛋白尿;高血压时,肾脏血管阻力升高,肾脏血流量下降,造成肾小球内高压;肾小球高压的存在又会促进肾小球硬化,引起蛋白尿;

高蛋白饮食可以明显增加肾小球血流量,从而加剧肾脏损害,加重蛋白尿。

3.糖尿病肾病可以预防吗?

有研究证实,改善多种危险因素(降糖、降脂、降压并且加强干预后)糖尿病肾脏病变发展到肾功能衰竭的比例明显下降,生存率明显增加。因此,糖尿病肾脏病变患者应该采取健康生活方式(饮食疗法及体育锻炼)来预防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当然,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来预防糖尿病肾脏病变。

4.血糖控制在多少?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应遵循个体化。一般糖化血红蛋白≦7%,中老年患者可适当放宽,标准建议为7%-9%。

需要强调的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可能不准确,因为慢性肾病患者的红细胞寿命缩短,糖化血红蛋白可能会被低估。

5.血压控制在多少?

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标准为140/80毫米汞柱,对于年轻或合并肾脏病变的患者血压标准为130/80毫米汞柱。

该类患者首选的降压药为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类如:坎地沙坦等),用量可为平常降压量的2倍,此时需要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

6.血脂控制在什么水平?

当糖尿病肾脏病变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8mmoL/L,甘油三脂>2.26mmoL/L时需要启动降脂治疗。

7.需要戒烟吗?

烟叶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主要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等,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烟草中还有一种天然成分——去甲烟碱,会使血管收缩、痉挛,血供减少,组织缺血、缺氧。

吸烟不仅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还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的发生,也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的独立因素,会加重糖尿病肾病的微血管并发症,所以必须戒烟。

8.需要做哪些检查?

要想预防或早期治疗糖尿病肾脏病变,一定要定期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每年都要进行筛查,检查项目如下:

(1.)病程大于5年的1型糖尿病以及所有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要每年一次筛查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CAR)。

(2.)所有成年糖尿病患者不管UCAR如何,每年需要至少检查一次血清肌酐,并用血肌酐估算GFR(肾小球滤过率)。

(3.)如发现UCAR异常,需要在3-6个月内再重复检查2次,如果3次中UCAR有2次升高,排除其他干扰因素,便可做出诊断。

9.24小时尿微量蛋白与尿白蛋白/肌酐比的区别?

尿白蛋白/肌酐比(ACR)是指尿微量蛋白与尿肌酐的比值,是一项简单、快捷、准确反映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的指标。糖尿病患者检测尿ACR是用来检测尿液微量白蛋白浓度,诊断是否患有早期糖尿病肾病。

临床医生经过研究显示,晨尿ACR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呈高度相关,所以采用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可以代替24小时尿微量蛋白的排出比。并且其留取方法与留取24小时尿相比,简单易行,对于老年人来说比较简便。

10.如何做尿白蛋白/肌酐比检查?

患者只需留取一次晨尿或随机尿即可。如结果异常,则应在3个月内重复检测以明确诊断。如三次ACR中有2次升高,排除感染等其他因素时,可诊断为微量白蛋白尿。

所以,对于不方便留取24小时尿的患者可以留取尿ACR来诊断是否有微量白蛋白尿异常。

你读懂了吗?觉得涨知识,记得转发哦!

作者: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副主任护师 郭玉佩

糖友网:www.tnbzy.com

内容合作:15810397226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互动:请关注tnbz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