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刘某,男性,55岁,1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多尿等症状,本厂职工医院监测空腹血糖为10.7mmol/L,并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自行服用“保健品(具体不详)”降糖治疗,平时基本不监测血糖。2016年7月,体检时监测空腹血糖17mmol/L,同时发现尿蛋白升高,再次就诊本厂职工医院,予以胰岛素治疗,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目前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且用药不规律。1周前就诊于我院查空腹血糖16.8mmol/L,尿常规示:尿糖3+,尿蛋白3+,尿微量白蛋白286mg/l,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 46.1mg/mmol,伴有明显的口干、多饮、多尿,乏力、双眼视物模糊等症状,为进一步求治来诊。入院后进一步检查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872mg/24h,血肌酐升高,入院诊断:糖尿病肾病Ⅴ期、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Ⅳ期(双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双眼)、玻璃体积血(双眼)、继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后经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患者孟某,男性,66岁,1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消瘦,体重减轻30余斤,就诊于某中医研究所,住院治疗,测餐后血糖18mmol/L,确诊为2型糖尿病。给予口服用药(具体不详)控制血糖,血糖控制达标后,自行改服保健品控制血糖。6年前出现双眼视物模糊,血糖控制不佳,就诊于我院,经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9月前,患者旅游后出现双下肢麻木、憋胀、双足水肿、双足趾疼痛。双足趾疼痛逐渐加重。20天前,感冒后出现血糖控制不佳,停保健品调为消渴丸、二甲双胍控制血糖,监测血糖,空腹血糖波动于9-10mmol/L,餐后血糖波动于15-20mmol/L,出现周身乏力,小便有泡沫,入院进一步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测定:1005mg/24小时。入院诊断:糖尿病肾病Ⅳ期,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动脉硬化、脂肪肝、高酯血症。后经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两名患者发病时均有三多一少症状,病程15年左右,24小时蛋白尿均大于0.5g,都先后服用不明成分的保健品药物,最后都出现临床肾病。分析其原因:两名患者均没有早期发现的尿微量白蛋白异常,没有及早干预,到最后发现时已经出现临床肾病,很难逆转。
通过以上两个典型病例特点我们简单解析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约占整个糖尿病患者的30%,是糖尿病患者肾衰竭的主要原因,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特征是尿中白蛋白排泄轻度增加(微量白蛋白尿),逐步进展至大量蛋白尿和血肌酐水平上升,最终发生肾衰竭。
大家可以对照这个表格来判断自己是否有糖尿病肾病或者处在哪个阶段,这个表格是我们临床医生对糖尿病肾病的一个分期,在1到4期尤其是1到3期,高血糖导致的肾脏损害,是可以通过血糖控制和药物治疗逆转的,而文中的两位患者来院就诊时就已经到了4到5期了,已经合并不同程度的其他脏器的损害。这样一来,不但给医生的治疗造成难题,关键是患者疾病的逆转可能性几乎没有,只能延缓向更糟的状况发生了。
通过典型病例要告诉大家的是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是缓慢的,大量研究表明从确诊糖尿病到最后发展成糖尿病肾衰竭大约需要30年时间,而1到3期肾病也需要20年时间,故而告诫广大糖友:糖尿病肾病不是一蹴而就的,疾病的进展是一个慢性过程,我们只要经常检查,总会发现蛛丝马迹的。而尿微量白蛋白的发现就是给我们一个“预警”信号,只要是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也并不可怕,离临床肾病乃至尿毒症还有相当长的距离,我们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是关键。
关注糖尿病同伴微信公众号:tnbtbz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