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今天的科普以前,微医君先小小地做个调查~体检时你最怕检查哪一项?
肛检?测视力?抽血?胃镜?妇科/男科?结肠镜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查?
……
其实,除了这些尴尬可怕的体检过程,大家最怕的还是体检报告单出来后的结果吧。今天,微医君要告诉大家,体检时若查出以下5种疾病,先别慌,因为多数情况下不用治。
1.慢性浅表性胃炎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很关键
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慢性胃炎中很常见的一种,临床检出率高达80%~90%。即便是健康人群做胃镜检查,也可能发现该病。
尽管在胃镜下一般可观察到小的充血点、糜烂等轻度的炎症,但许多患者并无明显症状,这种情况无需进行治疗,只需在平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限酒,减少食盐摄入,避免吃过冷过热、辛辣等对胃有刺激的食物,饮食宜软易消化。慎用伤胃的药物,比如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
而对于出现胃部疼痛、胃胀、消化不良、嗳气、反酸或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患者,则需要及时就诊,对症治疗。比如胃胀明显,可适当用些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胃反酸明显,可用一些抑酸及中和胃酸的药物。
还有部分患者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视情况吃药根治幽门螺杆菌。这样可改善消化不良症状,减轻胃黏膜慢性炎症。
2.骨质增生
人体产生的自我保护反应
骨质增生俗称“骨刺”,但这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是骨头里长了一根“刺”,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关节逐渐退化。骨头与软组织接触的地方因长期承受压力、拉力、损伤,造成关节间的软骨渐渐失去水分与弹性,骨头与骨头磨损。
人体为了减小骨关节之间的压力,在骨关节边缘上自然而然就会增生一部分来减少这个压力。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人体生理上的代偿功能,是人体为适应力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
(颈椎、腰椎、膝关节、足跟,这四个部位
最容易长“骨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骨刺”对人体反而是有益的。比如有些长期腰痛的患者,因为腰椎长了骨刺,使得腰椎增加了稳固性反而消除了腰痛。
所以,如果骨刺没有引起不适,一般不用刻意去纠正。只有当增生的骨组织压迫周围组织造成疼痛、肿胀、肢体功能障碍(比如不能伸直、弯曲肢体等)等症状时,才应该进行治疗。
3.宫颈糜烂
一个被名字“坑”了的正常生理现象
也怪这名字太坑爹,叫什么“糜烂”……很多女性就是被这两个字吓住了。所幸,这名字已经不再出现妇科教材中了,取而代之的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准确来说,宫颈糜烂并不算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本来宫颈阴道部的上皮应该是鳞状上皮,但有些女性因为雌激素水平较高等原因,上皮变成了柱状上皮,且外观呈红色颗粒状,即所谓的“糜烂状”。但这并没有什么病理性的改变,属于正常的。
因此,一般情况下对于轻度的宫颈糜烂患者,完全不需要治疗。中重度糜烂患者,或是经进一步检查发现是由某些疾病(如宫颈炎症、宫颈癌等)而导致的糜烂症状,才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4.慢性前列腺炎
没有明显尿频尿急尿痛或可自行缓解
这个发生在男性隐私部位的疾病,常让人觉得难以启齿,又焦虑异常。加上前列腺炎还有急性、慢性之分,很多患者对两者的概念又很模糊,以致于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一般来说,急性前列腺炎的病因比较明确,是细菌对前列腺感染所引发的急性炎症反应。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比如畏寒、发热、乏力、肌痛等),治疗主要是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并配合对症支持治疗。
而慢性前列腺炎只有不到10%由感染引起,大多数病因并不十分明确,而且也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治疗。对于那些没有明显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通过定期查体,避免久坐,多运动、多饮水、少憋尿,杜绝辛辣饮食,戒除熬夜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或可自然痊愈。
对于有明显症状的患者,目前多采用简单、方便、无创或微创的综合治疗及结合以往的经验进行治疗,同时关注患者的饮食、生活方式和精神心理。主要是为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排尿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提醒:过度焦虑紧张反而可能造成心理性的性功能障碍……)
5.甲状腺结节
90%~95%的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
体检的普及使得检查出“甲状腺结节”的人越来越多,据调查,人群中50%的人都有甲状腺结节。但是,大家别一看到“结节”二字就联想到肿瘤,因为据临床报告显示90%~95%的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
对于良性的小结节(大部分人都是这种~)
●直径<1厘米
●B超显示形态规则、边缘清晰、粗大钙化……
●甲状腺功能正常
这种结节一般既不需要用药,也不需要手术,唯一要做的就是定期观察,每6~12个月进行复查。平时注意休息,避免疲劳。
还有一些良性结节,可能出现这类情况:合并甲亢或甲减、炎症反复发作、压迫器官和周围组织、使患者脖子变粗等,这时可能就需要进行开刀手术或微创消融。(开刀有风险,具体情况需和医生沟通~)
至于很小的一部分被定义为恶性的结节,早期进行手术,患者大多还是可以长期生存的。
最后微医君提醒大家,以上5种疾病仍需由专业医生判定。且平时需注意观察,一旦出现症状加重要引起重视!但是也勿过度担心。
*本文为微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来源:123RF正版图库,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以作处理。
*欢迎关注【微医】公众号(weiyi_guahao),下载微医APP,挂到全国抢手的三甲医院专家号,足不出户咨询名医,获取更多实用有趣的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