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谢你们了,这里很好,但是我再也不想回来了!”5月3日下午2点,娜娜(化名)从浙医四院ICU的病床上被推出,成功转入呼吸内科的普通病房。跨出ICU那道象征着“高危病重”的厚重铁门,娜娜笑容满面,跟共同战斗了60天的“医护战友们”一一挥手道别。
“差点死了!”这是娜娜“断片”60天后写下的第一句话。采访过程中,她告诉记者,这4个字是感谢,更是倾诉,闭眼的时候在地狱,睁眼后有种重获新生的感觉。
两个月前,娜娜因甲流感染至重症病毒性肺炎住进浙医四院,住院治疗期间多次濒临死亡边缘,最终在顶尖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的支撑下,浙医四院多学科团队合作成功把她从死神手上拉回,成为义乌首例通过ECMO成功救治的重症肺炎患者。
严重呼吸衰竭
她双肺全“白”生命垂危
娜娜来自江西九江,36岁,今年2月底初来义乌,准备和朋友一起做淘宝生意。没两天,娜娜就发热不退咳嗽不止,以为是普通感冒,但在社区医院多天未好转后来到浙医四院。3月2日,娜娜因“咳嗽咳痰伴发热7天”紧急入住呼吸科。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也是重要的造血器官,而此时,CT拍片显示娜娜的肺部已被病毒侵蚀,“两个肺是白茫茫的一片(正常人为黑色),80%的区域被感染丧失了功能,已无法正常呼吸。”
娜娜被确诊为甲流病毒感染导致的重症肺炎,且呼吸衰竭病情仍在迅速恶化,甚至在呼吸机持续支持下吸入纯氧仍难以维持机体基本需求。持续一周的传统治疗、严密监护效果并不尽人意,更不幸的是长时间高强度的呼吸机支持下,还出现了并发症皮下气肿。
此时,娜娜的病情已经危在旦夕。
60天花费60万元
浙四首次启用ECMO治疗
3月14日,命垂一线之际,浙医四院ICU主任苏群率多学科会诊团队充分评估权衡后毅然决定:启用ECMO行体外膜肺支持。
“通过ECMO,原本被感染的肺部可以暂时罢工休息,通过机器后,人体血流会变成氧合正常的血流流回患者体内。”可正如之前朋友圈疯传的热文《流感下的北京青年》所描述的一样,ECMO有救命神机之称,但它存在费用高昂、高风险的特点,在全国范围内应用并不广泛,而它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生命,而非祛除疾病本身,它的投入使用更考验一个医疗团队的整体救治能力。
“随时都有危险发生,每一个数据都要牢牢紧盯。”在ICU负压氧病房里,医院特地调集高年资且有ECMO经验的护理团队进行1对1的特殊照护,体外循环师更是从ECMO上机后的一个月时间里没有离开医院,24小时不间断检测娜娜病情的变化。
然而坚持了12天,娜娜的情况仍无根本性好转。不幸且必然的是,各种并发症随之而至。上机2周后,娜娜开始解大量鲜血便,每日流失鲜血上千毫升,伴有严重且难以纠正的失血性休克。撤机训练过程中,娜娜又出现气胸、穿刺后合并胸腔出血等重症,每每徘徊在死亡边缘,娜娜都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下挺了过来。
4月3日,甲流病毒正式解除。
尽管提心吊胆
但一直充满信心
4月10日,娜娜平稳安全地脱离了ECMO,这一天也成了弟弟小健最心惊肉跳的一天。“担心脱机之后无法呼吸,那过去一个多月的努力都会变成泡影,”撤机前,小健早早把父亲支开独自进入ICU,与苏群主任、张剑春护士长一同站在床边,一眨不眨地盯着监测数据观察病情,“那天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大家都整整站了三个小时,谁也不离开,直到姐姐的状态平稳下来,那天我太感动了。”
转离ICU的当天,家人特意制作了一面锦旗表达感谢,两个月的相处也让医患双方彼此熟悉和了解,“期间,为了深入浅出地让我们了解病情变化,护理团队还专门为我姐建了一个微信工作群,虽然每天都过的提心吊胆,但这让我们一直充满信心。”小健告诉记者。
目前,娜娜身体恢复情况良好,经医生评估,预计下周就能出院。
据悉,浙医四院院方负责人持续高度关注娜娜的病情进展,多次组织多学科会诊,医院首例ECMO的开展和成功救治,代表着这家年轻医院强大的综合实力,更代表着自此义乌人面对心肺急危重症时又多了一张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