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感冒发烧」的饮食宜忌

作者:神在对你笑 2017-07-12阅读:2057次

夏季「感冒发烧」的饮食宜忌

夏季「感冒发烧」的饮食宜忌,听听专家怎么说。(图/康健杂志提供)

2017年5月,LINE上广传一则「中学生感染肠胃型感冒后,4天内因续发感染『超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病株(MRSA)快速病逝」的讯息,对于此类医疗讯息,我总是耐住性子仔细阅读,且佩服家长分享自家骨肉的病痛,以提醒多数家长对学童健康保持更多谨慎,其用心之真切令人动容。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类似病例能在完整的中西医医疗与照护下,憾事或许能避免,至少伤害是可以减轻的。

气候在变,流行病也会跟着变

此篇LINE分享讯息中提到,这位学生在今年3月曾感染A型流感,并在西医指导下服用过克流感,使病情得以控制。按照疾管署监测资料显示,今年的类流感门、急诊人次到5月底仍在上升,其中确诊为流感数也持续增加,流感患者中71%是H3N2,13%是B型流感,发病者症状除了发烧、头痛、喉咙痛,此波流感全身酸痛的症状相对较不明显,反而有一半以上会伴随呕吐、腹泻等肠胃症状。

夏季「感冒发烧」的饮食宜忌

为何原本好发于干冷冬春季节的流感,病例数在今年到湿闷的梅雨季节仍持续上升?

以中医的五运六气学说加以解读,可能是因为2016年冬季不够冷(暖冬),使得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产生的症状,逐渐从冬日的寒燥疫症,转为梅雨季的湿热疫症。正因为属于湿热型病因,所以发病位置除了上呼吸道,腹腔肠胃道也是感染发病的重点。在中医来看,随着大环境气候而改变感染症状,是外来疫气的特点之一,只要回想2003年清明节后,SARS在台湾流行的指标症状之一便是腹泻,而这是当年同样SARS的加拿大株与北京株病毒所未列的症状。

改善肠胃湿热,夏季养生重点

一旦外在大环境相对湿度高、温度也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就会以肠胃道为重点;尤其在既闷且热的气候里,人们总偏向多吃生冷瓜果与饮品,使得肠胃道的湿气更重,口感更淡、不敏感,所以就想吃烤炸炙煿等重口味的食品,如此从而加重肠胃道的「热」,于是人体内在肠胃环境与外在环境均处于湿热状态,一旦有外来的病毒感染,肠胃型症状(呕吐、腹泻)便成为必然反应。

临床上观察,如果中医判断是脾胃有湿的体质状态,再请该患者照胃镜取得影像便可发现:其胃壁黏膜会有部分呈现水肿,颜色较淡红、甚至偏白,就像手泡在水中过久浮现的白色皱褶;若判断为胃中热盛患者的胃镜影像,胃黏膜就容易出现局部深红或鲜红的现象;如果判断为脾胃虚寒的患者(如长期茹素者),则从胃镜或大肠镜检中,其消化道内膜颜色则普遍偏黯红。

由此可知,一旦肠胃偏离中和平衡状态,肠胃黏膜便会失去原来应有的分泌酵素功能与屏障作用,甚至酸碱度也会改变,连带肠胃附近的淋巴品质也可能受影响(比例变多或黏稠),如此一旦有外来感染进入肠胃道,就会产生一连串反应。

夏季「感冒发烧」的饮食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