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50岁以上人群中,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为50%,55岁以上,则病率提高至80%。在我国,1990年只有4000多万骨关节炎患者,2000年患病人数达到了1亿多人,而目前,约1.5亿中国人正在经受着骨关节炎的折磨。难道说,人老骨弱是生命不可逆转的趋势?怎样知道自己的关节是好是坏?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最大限度延缓关节的使用寿命呢?
时间,骨健康的小偷
“唉!人老了,腿越来越不中用,才走上两步就开始痛。”似乎一上年纪,就开始遭遇腿脚不灵便的毛病。的确,年龄的增长会让我们的身体不复年轻时强健,而表现在腿脚等关节处,就是常见的老年性骨关节炎——正如车子跑久了零件会损坏一样,关节耗损久了,出问题也难以避免。
“人老腿先老”是真的吗?
“树老先老根,人老先老腿”,人老后,腿就一定会出问题吗?“从医学上来讲,有四个因素会导致腿部肌肉病变,分别是神经性因素、废用性肌萎缩、年龄、营养状况。这四个因素里面,老人占到了50%——年龄和废用性,所以老年人腿脚活动不灵,就不足为奇了。”
人体的老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缓慢过程,一般说来,骨骼、肌肉和皮肤老化较早。下肢是肌体的重要支柱,长期担负着全身的重量,以及活动等耗损,所以最容易出现肌肉松驰,收缩无力,神经调节机能下降,软骨钙化,关节粗糙变形等一系列改变。从而造成站立不稳,下肢沉重,关节僵硬,行动困难等“腿”老的表现。
不少老人一旦发觉腿脚行动不灵便,首先想到的不是对症治疗,而是刻意减少活动量,整天待在家里,哪儿都不愿意去,如此一来,形成恶性循环,就更动不了,更不愿动了。
腿老,往往膝盖先中招
如果说人老腿先老,那么腿老的话,一定最先集中表现在膝盖上。为什么呢?因为膝关节是下肢正常功能得以发挥的有力保障,在人体所有的关节中,它最大最复杂,不仅活动度最广,所承受的压力也最大——在承担几乎全部体重的同时,还要担负起腿部的各种运动任务,如步行、奔跑、跳跃等。可以说,膝关节可谓人体最“劳苦功高”的关节。
一般来说,人在活动过程中,膝关节是由组成关节的股骨关节面、胫骨关节面以及髌骨关节面三者有机的统一,若有任何因素导致关节面不平、摩擦力增加,都会相应导致膝关节的不适及功能障碍。所以,如果日常生活中不注意保护,膝关节就最容易出现磨损、退化。
早期疼痛,不容忽视
如前面所说,膝关节是人体活动关节的排头兵,也最容易因为活动产生损耗,从而引发骨性关节炎。然而遗憾的是,许多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朋友,早期膝关节疼痛时,并未引起充分重视,以致错过了最好的修复时期。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早期的骨关节炎性膝盖痛,通常不红不肿,而且只是上楼或下楼痛,走平路时无明显疼痛。
这个时候,其实是膝关节髌骨软骨表面出现毛糙或裂缝,由于范围小、程度轻,所以只在上、下楼梯受到过多压迫时产生轻微痛感。此时若能积极采取措施促成软骨修复,对关节加以润滑,并减少磨损,是能有效降低疼痛,阻缓骨关节炎的进一步发展的。
然而,不少人由于症状轻微,所以并没太留意,时间一长,软骨磨损加重,变得凹凸不平,失去软骨的保护后,裸露的骨头与骨头之间直接发生摩擦,继而导致严重的骨痛。这时候再来处理,难度显然就加大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所有的中老年朋友们,虽然骨骼老化不可避免,但是生活中多注意,感觉不适的时候对症下药,我们依然可以越活越年轻!
了解更多骨病资讯,点击微信公众号搜索“骨病健康一点通”,即可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