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拔罐疗法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部长期劳损,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发生病理改变或骨质增生等,导致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而引起的一组复杂的症候群。多因风寒、外伤、劳损等因素造成,一般出现颈僵,活动受限,一侧或两侧颈、肩、臂出现放射性疼痛,头痛头晕,肩、臂、指麻木,胸闷心悸等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偏盛及轻重不同分为寒湿阻络、血瘀阻络2型。
一、寒湿阻络
(一)症状
头痛、后枕部疼痛,颈项强硬,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背与手指麻木酸痛,或头痛牵涉至上背痛,颈肩部畏寒喜热,颈椎旁有时可以触及肿胀结节。
(二)治法
(1)选穴 肩井、大杼、天宗、曲池、合谷。
(2)定位 肩井:在肩上,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 。
大杼: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低头,可见颈背部交界处椎骨有一高突,并能随颈部左右摆动而转动者即是第7颈椎,其下为大椎穴。由大椎穴再向下推1个椎骨,其下缘旁开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
天宗: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垂臂,由肩胛冈下缘中点至肩胛下角做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处为取穴部位,用力按压有明显酸痛感 。
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仰掌屈肘成45°,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为取穴部位 。
合谷:第1、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以一手拇指掌面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尽处为取穴部位 。
(3)拔罐方法 叩刺、走罐、艾灸法。先用梅花针轻叩上述部位,以微出血为度。血止后走罐,走罐前在罐口和走罐部位均匀涂抹上红花油,走至皮肤潮红为止。起罐后再用艾条温灸l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二、血瘀阻络
(一)症状
头昏,眩晕,倦怠乏力,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视物模糊,食欲不振,面色无华,或伴有胸闷心悸。
(二)治法
(1)选穴 大椎、大杼、肩井、曲池、合谷。
(2)定位 大椎: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
大杼:见前。
肩井:见前。
曲池:见前。
合谷:见前。
(3)拔罐方法 刺络拔罐法。先用梅花针在上述各穴叩刺3~5遍,以皮肤发红、有少量出血点为度。叩刺后拔罐,留罐10分钟,以拔出瘀血为宜。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三、注意事项
(1)减少低头伏案工作时间,常抬头作颈肩部活动。
(2)睡觉时枕头的高度要适合,注意肩颈部的保暖。
(3)拔罐治疗时要配合推拿,加强肩颈部的功能锻炼。
四、病例
某 男 ,34岁。颈项部疼痛伴头晕1年, 伴有颈项强硬,转侧不利,一侧肩背部麻木酸痛,颈肩部畏寒喜热。 颈5~7椎体明显增生。穴取肩井、大杼、天宗,采取叩刺、走罐、艾灸法。先用梅花针轻叩上述部位,以微出血为度。血止后走罐,走罐前在罐口和走罐部位均匀涂抹上红花油,走至皮肤潮红为止。起罐后再用艾条温灸1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采用上法治疗3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
坐骨神经痛的拔罐疗法坐骨神经痛以疼痛放射至一侧或双侧臀部、大腿后侧为特征,是由于坐骨神经根受压所致。疼痛可以是锐痛,也可以是钝痛,有刺痛,也有灼痛,可以是间断的,也可以是持续的。通常只发生在身体一侧,可因咳嗽、喷嚏、弯腰、举重物而加重。根据是否由脊椎病变引起或坐骨神经本身病变引起疼痛,一般分为根性疼痛(继发性)和干性疼痛(原发性)2型。
一、根性疼痛
(一)症状
一侧或双侧臀部、大腿后侧疼痛,多伴有腰椎叩击痛,疼痛可因咳嗽、喷嚏、弯腰等而加重,或伴有小腿外侧、足背皮肤感觉明显减弱。多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病史。
(二)治法
(1)选穴 肾俞、大肠俞、腰阳关、次髎、环跳、委中。
(2)定位 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 (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
大肠俞: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两侧髂前上棘之连线与脊柱之交点即为第4腰椎棘突下,其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
腰阳关: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俯卧位,在腰部,两髂嵴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为取穴部位 。
次髎: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俯卧,骨盆后面,从髂嵴最高点向内下方骶角两侧循摸一高骨突起,即是髂后上棘,与之平齐,髂骨正中突起处是第1骶椎棘突,髂后上棘与第2骶椎棘突之间即第2骶后孔,此为取穴部位 。
环跳: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骨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侧卧位,下面的腿伸直,以拇指指关节横纹按在大转子头上,拇指指向尾骨尖端,当拇指尖所指处为取穴部位 。
委中: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
(3)拔罐方法 刺络拔罐法、走罐法。先用梅花针以中度手法叩刺委中,以出现较多出血点为度,拔罐后留罐,出血量以较多血点冒出皮肤为准,然后取掉罐具。在患者腰部涂抹万花油,用大罐吸定于腰部肾俞处,采用来回横走腰骶部的方法,以局部皮肤红晕,或有痧点为度,最后各穴留罐lO~15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二、干性疼痛
(一)症状
一侧或双侧臀部、大腿后侧疼痛,无腰椎叩击痛。单纯为坐骨神经发炎等引起。
(二)治法
(1)选穴 环跳、风市、委中、承山、飞扬、悬钟、阿是穴。
(2)定位 环跳:见前。
风市: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为取穴部位 。
委中:见前。
承山: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腘横纹中点至外踝尖平齐处连线的中点为取穴部位 。
飞扬:在小腿后面,当外踝后昆仑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处(腘横纹至外踝尖之中点再往下方外侧1横指,当小腿腓骨后缘处为取穴部位 。
悬钟: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
阿是穴:局部压痛点处。
(3)拔罐方法 刺络拔罐法、走罐法。先用梅花针以中度手法叩刺环跳、委中、承山、阿是穴,以出现较多出血点为度,拔罐后留罐,出血量以较多血点冒出皮肤为准,然后取掉罐具。在患者大腿后部坐骨神经线路上涂抹万花油,用大罐采用走罐的方法,以局部皮肤红晕,或有痧点为度,最后各穴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三、注意事项
(1)坐骨神经痛可由多种疾病引发,故在拔罐治疗的同时,应对原发病症积极进行查治。
(2)治疗期间要静卧休息,睡硬板床,调节饮食,节制房事,注意保暖,适当做腰腿锻炼。
四、病例
某 男性,36岁。坐骨神经痛5天。症见右臀后至大腿内侧、小腿后外侧有持续性疼痛,时有短暂针刺样加剧,右下肢活动时疼痛加重 ,在坐骨神经循行途径上有压痛, 穴取右侧环跳、承扶、殷门、合阳、委中、风市、承山、飞扬、悬钟、阿是穴,行刺络拔罐法、走罐法。先用梅花针以中度手法叩刺环跳、委中、承山、阿是穴,以出现较多出血点为度,拔罐后留罐,出血量以较多血点冒出皮肤为准,然后取掉罐具。在患者大腿后部坐骨神经线路上涂抹万花油,用大罐采用走罐的方法,以局部皮肤红晕,或有痧点为度,最后各穴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治疗当天疼痛明显减轻,继续以上法巩固治疗2疗程,痊愈。
慢性前列腺炎的拔罐疗法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和生殖系统常见病之一,多发于20~50岁的人群。慢性前列腺炎有排尿延迟、尿后滴尿或滴出白色前列腺液、遗精、早泄、阳痿等症状。一般分为湿热内蕴和脾肾亏虚2型。
一、湿热内蕴
(一)症状
小便次数增多,余沥不尽,或小便浑浊,排尿延迟,或见尿道有涩热感,口渴等,或伴有遗精、早泄、阳痿等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肾俞、中极、阴陵泉、三阴交。
(2)定位 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 (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
中极: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坐位,用拇指沿小腿内侧骨内缘(胫骨内侧)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关节下时,胫骨向内上弯曲之凹陷为取穴部位 。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以手4指并拢,小指下边缘紧靠内踝尖上,食指上缘所在水平线在胫骨后缘的交点,为取穴部位 。
(3)拔罐方法 针罐法。上述各穴用毫针针刺得气后留针10分钟,拔罐后留罐l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二、脾肾亏虚
(一)症状
小便次数增多,余沥不尽,或小便浑浊,小腹坠胀,尿意不畅,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劳倦或进食油腻则发作或加重,或伴有遗精、早泄、阳痿等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脾俞、肾俞、命门、关元、中极。
(2)定位 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个椎体,即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
肾俞:见前。
命门: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俯卧位,在腰部,后正中线上与脐相对处为取穴部位 。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
中极:见前。
(3)拔罐方法 灸罐法。先用艾条点燃温灸各穴15分钟,以皮肤有温热感及人体感觉舒适为宜,之后吸拔火罐,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三、注意事项
(1)注意个人卫生,防止尿路感染,调整饮食结构,忌食辛辣食物,节制房事,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四、病例
某 男 ,45岁。反复尿频、尿后余沥不尽2年余,伴有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遗精、阳痿症状,自行服用多种补肾壮阳药物未见明显好转。穴取肾俞、中极、关元、命门,采取灸罐法,先在上述各穴吸拔火罐,留罐10分钟,起罐后用艾条点燃温灸各穴15分钟,以皮肤有温热感及人体感觉舒适为宜,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自觉症状明显好转,继续以前法治疗2疗程,诸症悉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