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我们已经知道:枕头高度不合适、乘车时打瞌睡、长时间伏案工作、趴着午睡等等,都很有可能导致颈椎病,出现颈部不适、活动受限,甚至是头昏、眩晕、头疼、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如图1)。
医学上专门有一类病就叫做颈性眩晕,是指由于颈部病变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常有以下特征:头晕或眩晕伴随颈部疼痛;头晕或眩晕多出现在颈部活动后;部分患者颈扭转试验阳性,诱发头晕或者头晕症状加重。
现代人运动时间越来越少,不良姿势下久坐、久卧的时间越来越多,发生颈性眩晕患者越来越多,深度认识椎动(静)脉解剖学显得尤为必要(如图2)。
图2
椎动脉是由锁骨下动脉左右各发出一支,左侧较大,右侧较小,从第6颈椎横突孔进入后沿各横突孔上行,至环椎侧块后侧弯向后外侧椎动脉沟内,然后转向前方,穿过环枕后膜外缘上行,经枕骨大孔入颅内,到延髓前内上行,达桥脑下缘时,双侧椎动脉汇合而成基底动脉(如图3)
图3:椎动脉的行径
▐ 第一段:
自锁骨下动脉至第6颈椎横突孔,其通过颈长肌和前斜角肌的裂隙,当斜角肌痉挛时椎动脉受压迫。与椎动脉并行的椎静脉多位于其前方,其后侧有第7颈椎横突,7、8颈神经前支及交感神经干和星状神经节。此神经节发出的交感节后纤维,与椎动脉并行,形成椎动脉神经丛,故临床上常见椎动脉与交感神经症状合并发生。
椎动脉进入横突孔的位置多见于第6颈椎,亦有个别人从C7、C5或C4颈椎横突孔穿入者。
▐ 第二段
一般以第6至第2颈椎横突孔之间的椎动脉称为第二段。此段椎动脉较垂直,在各椎平面分出椎间动脉,此分支经椎间孔进入椎管,营养脊髓及被膜。
第二段椎动脉周围有神经丛及静脉丛,其前内方有钩椎关节。该关节错位或骨质增生时易压迫椎动脉使其扭曲、偏斜,造成管腔狭窄或发生痉挛而引起供血障碍。
▐ 第三段
位于枕下三角内,自第1颈椎横突孔上方穿出,向后绕过环椎上关节突的外侧和后侧,到环椎后弓上面外侧的椎动脉沟内,转向前方,穿过环枕后膜的外缘,沿椎动脉沟进入椎管,贯穿脊膜上行通过枕骨大孔入颅腔。
第三段椎动脉的前方有头侧直肌和环椎侧块,后方有头上斜肌、头后大直肌和头半棘肌。第1颈神经在此段椎动脉与环小椎后弓之间,沿椎动脉沟穿出。
此段椎动脉有肌支和后颅凹脑膜支。基第三段椎动脉迂曲度大,当枕环关节或环枢关节发生错位或邻近肌肉痉挛时,均可使椎动脉受压或受刺激引起动脉痉挛而使血供受阻。
▐ 第四段
自枕骨大孔向上绕到延髓前内上行,达桥脑下缘时,双侧椎动脉/汇合成基底动脉。
椎动脉第四段发出如下分支(如图4):
▐ 1、脊髓前动脉
在汇合成基底动脉前,各分出一支在延髓前方下行一段,汇合组成一条脊髓前动脉,供血脊髓前部。
▐ 2、小脑后下动脉
在延髓两侧,左右椎动脉各发出1支,分别进入小脑两侧及延髓外侧。
▐ 3、脊髓后动脉
从椎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左右各分出一支下行动脉,供血脊髓后部。
▐ 4、内听动脉
又称迷路动脉,有时发自小脑后下动脉,左右各分出一支而汇合成细长迂回的动脉,供血内耳。颈椎病故能影响内耳血循环而出现耳鸣,听力减退。
图4:椎动脉第四段及其分支
椎动脉—基底动脉供血范围(如图5)包括脊髓、延髓、小脑、桥脑和大脑枕叶,故颈椎病损害椎动、静脉而引|起缺血时,多出现头晕、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体征可出现水平性眼球震颤,一侧肢体力弱和腱反射亢进等。临床上还可发生中脑病变,如动眼神经受累,引起眼肌麻痹、复视和视物不清等。有些还发生猝倒的症状。
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