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嘴里有什么?牙齿、舌头、扁桃体!没错。还有呢?空气、食物、唾液!也对。还有么?
我们的口腔里还有一群数量巨大的生物群落——口腔微生物,每天与我们朝夕相伴。
迷你世界
如果把每个人的身体都看作是一个微生物的星球,那么皮肤、口腔、肠道等就是这个星球上不同国家的“领土”,在这些国度内生活着一群群不同“种族”的微生物。
肠道是人体微生物的主要聚集地,有约30个菌属的500-1000种微生物生活在那里,总数超过人体细胞10多倍,称为肠道菌群,是人体微生物星球上的超级大国。
肠道菌群对人体的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肠道菌群也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点击这里了解肠道菌群)然而,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是,在我们的口腔中,同样有着众多微生物定居,与肠道菌群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也和人体健康休戚相关。它们在牙齿上、牙龈中、舌表面、唾液里各自“占山为王”,又互相依存。从生物多样性上讲,口腔微生物群落构成了人体星球第二大微生物王国,一个充满恩怨情仇的小小世界。
这些生活在口腔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但我们却看不见、摸不着甚至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
人类口腔中有着超过700种细菌、真菌、病毒、螺旋体常驻,每个个体的大小不超过几微米,每克口腔生物膜中的细菌密度可达10的11次方。
每时每刻牙齿和舌头的表面都会有几十万至数十亿个不等的细菌驻扎。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口腔微生物世界。我们的牙齿、牙龈、舌头、唾液、粘膜等等,就是这些小家伙繁衍生息、相爱相杀的居所和战场。
细菌是这个世界里面的主要居民。它们主要是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细菌。这里绝大部分的居民对人体是无害的,一部分还能够帮助人类消化食物、保护我们的牙齿和牙龈,是我们的朋友。还有一些则会伺机破坏,导致龋齿、口臭甚至身体其它部位生病,成了我们欲除之而后快的敌人。
菌以食为天
和所有的生物一样,生活在口腔各处的细菌们想要活下来,首要任务就是找到食物。当我们的口腔处于空闲状态时,细菌们会分解唾液中的糖蛋白获取养料。
在这个过程中,糖蛋白会被不同种类的细菌们分别分解为酸性和碱性的代谢产物。这些产物可以相互中和,使口腔基本处于中性的状态。此时我们牙齿钙质流失的速度和补充的速度也是大体平衡的。
如果小朋友们吃完甜食又没有及时刷牙,残存在口腔中的糖类就相当于留给细菌的大餐。平时无害的一些细菌,例如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等细菌大吃一顿之后会代谢产生酸性物质,使口腔内PH值长时间处于偏低的酸性状态。这不但会抑制其它微生物邻居的生长,同时会腐蚀牙釉质,进而诱发龋齿。平时相安无事的细菌,为了抵御这种趋势还会展开“军备竞赛”,竞争性地产生更多的酸性物质意图抑制其它对手的生长。所以,若不注重口腔卫生,正常的口腔菌群也会造成蛀牙。
菌想有个家
除了吃饭的问题,微生物国度里面的居民还会想办法找到合适的居所尽快定居下来。平日里黑暗、湿润、温暖的口腔正是这些微生物理想的生活乐园。
在从出生到大约12岁之前,由于小朋友会经历牙齿萌出、乳牙脱落、恒牙长出、食物结构变化等过程,口腔内的环境也在发生持续的波动。由于绝大部分口腔微生物没有运动的能力,所以各“种族”的居民也是想尽办法停留在自己最适宜的位置进行繁衍。
以牙齿为例,坚硬的牙齿表面最受链球菌的喜爱。这里有丰富的食物和充足的氧气,为链球菌们提供了理想的生存条件。但同时,这里也是唾液冲洗、牙刷清洁的重点区域。
链球菌们会先黏附在牙齿表面的微小间隙和唾液蛋白膜上,继而各个菌体之间再交联成网,构成初级生物膜。随后其它种类的细菌再依次与链球菌及后来者身上的受体接合,形成第二层、第三层生物膜。这些生物膜会最终生长出保护性外层,形成牙齿菌斑。
菌斑中的各个菌属不但相互支撑,还会彼此交换遗传信息和食物,把有利于抵御人体免疫系统和抗生素等的基因传递给其它“帮派”。在这个有吃有喝、温暖安逸的家里,微生物们会不停的繁殖,直到原来的家再也容纳不下。此时原生物膜破溃,里面的居民向临近的牙齿表面迁徙,形成新的菌斑。这也是为什么一旦出现龋齿,如不及时处理,很快会影响临近牙齿的原因。
王国保卫战
除了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制衡,人体星球本身当然也不会任凭这些居民为所欲为。在与这些小家伙的长期斗争中,人体也进化出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
首先,我们的免疫系统会派出免疫细胞、分泌杀菌酶,对各类口腔微生物进行清理和限制。
其次,我们唾液中的蛋白成分还能在牙齿表面形成保护膜,抵御细菌的附着,抑制菌斑形成。
另外,唾液的冲刷、咀嚼粗糙的食物、漱口、刷牙等方式,对居住在口腔中的微生物来说都像是经历了一场场山崩海啸般的巨变,对于控制微生物群落的个体数量有重要影响。
除了机体自身的防御措施,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先进的武器来查找细菌们“作乱”的蛛丝马迹。如果家长们发现宝宝牙齿变黄,不像刚萌出时候洁白,那很可能细菌已经在牙齿表面建立了自己的小“根据地”——菌斑。
及早查清“坏分子”们的势力范围,让这些小团伙原形毕露,是口腔护理的重中之重。菌斑染色剂,是一种安全的植物色素。它会临时黏附在菌斑上,使食物残渣和菌斑显示出不同颜色。
这样,我们的小朋友和口腔科医生就可以根据颜色的不同,有的放矢的对这些细菌“根据地”进行清剿。甚至自己在家靠牙膏、牙刷就可以做到高质量的口腔清洁。对于口腔清洁还不能完全配合的宝宝,我们还可以通过龋齿细菌检测,评估口腔中细菌产酸的能力。
在这些武器的帮助下,我们就能时刻掌握细菌们的动向,在龋齿风险增高的时候及时采取措施。比如使用木糖醇,调节宝宝饮食的频率、内容,使用含氟牙膏,护牙素等等。
少数派报告
除了细菌之外,真菌也是口腔菌群的一员。口腔菌群王国中可以有多达80种真菌生活。其中最主要的是念珠菌(candida)。在口腔菌群正常的情况下,念珠菌只是茫茫“菌”海中没有什么存在感的一员。
然而,当正常口腔菌群遭到破坏时,例如滥用抗生素、过度追求所谓“无菌”“消毒”等过于清洁的状态,使原来的细菌邻居、竞争对手们纷纷“阵亡”,念珠菌就会借机繁殖,一家独大。
当上临时“国王”的念珠菌通常会和其他的坏细菌联手,一同作恶。例如,念珠菌会和变形链球菌一起造成龋齿;会和口腔链球菌(Streptococcus oralis )一起引发口腔黏膜的损伤,导致口咽部念珠菌病,也就是鹅口疮。
口腔黏膜是与我们的内环境相连接的,它是我们身体的一道防火墙。口腔黏膜的防御系统一旦被攻破,人体的的各个系统都将面临威胁。原本正常的口腔细菌由破损的粘膜进入血流,就可能会变成致命的杀手,引起心内膜炎、肺炎、脑部脓肿、肝脏脓肿等严重疾病。
病毒在口腔微生物王国中也有一席之地。它们中的大多数是寄生于口腔细菌中的噬菌体。在某些疾病状态下,外来的病毒也可能在口腔中“落草为寇” 。例如常见的腮腺炎病毒。某些血液传播的病毒,如疱疹病毒也可能进入口腔,在特定条件下与其它细菌共同引起口臭或舌炎。
治国安邦
平衡的口腔菌群能维持口腔的健康,避免口腔及其它部位的疾患。所以我们应当以合理的方式,更好地管理人体微生物第二大王国的居民。
首先,要限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使用。强效、广谱的抗菌素是微生物界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会对口腔甚至全身菌群的平衡造成严重打击。滥用抗生素以及含杀菌成分的漱口水,将正常的微生物们赶尽杀绝,是错误的做法。
其次,要合理控制细菌数目。正常菌群的过度繁殖也会造成龋齿;失去制衡和约束,“乖乖菌”也会变成“ 熊孩子”。因此,应该让宝宝从小养成每天至少刷两次牙、吃东西后漱口、使用牙线等好习惯。
最后,应大力保护口腔“生态环境”。吸烟产生的“空气污染”会降低口腔菌群的多样性;糖会造成口腔PH下降引发“酸雨”,导致龋齿的反复发作;使用牙签剔牙及不正确的刷牙方式会导致“水土流失”,使牙龈受损、萎缩。
想让王国内的菌群安居乐业、平衡发展,这些是必须落实的政策。
人体是充满生机的微生物星球,口腔菌群组成了这个星球上的第二大王国。第一永远是最闪耀的,第二往往会被忽视。而对于一个健康完整的系统来说,一个都不能少。与各个王国内的居民和谐共处,对整个星球的健康至关重要。愿每一个星球都生机勃勃,和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