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津养生”是中医养生的办法之一,就是通过有规律地吞咽口中的唾液来达到养生目的。据记载,这也是老子的养生观,老子平时“叩齿鼓漱”,然后再把这些津液咽下去,每日必做,以此养生。
“津”其实就是胃气
所谓津,就是唾,也是俗称的“口水”,既是口腔的精华,也是重要的消化液,它由唾液腺分泌而来,但却参与整个消化功能。因此,仅仅通过输液保证营养的人是很难恢复健康的,就是因为他们缺少唾液的参与,失去的不仅是唾液中可以检测到的生物酶,还有中医说的“胃气”。因为中医讲,唾液是饮食水谷经脾胃之气化生而得,因此,口中唾液的正常与否,与人的脾胃有直接关系。一个脾胃之气正常、消化功能好的人,唾液是微甜的,反之,如果唾液有了异味,比如感觉到苦或者粘腻,都和脾胃不调有直接关系,或者是肝火犯胃或者是湿邪内阻。
唾液如果细分的话,分为涎和唾,中医认为,脾是主管涎的,肾是主管唾的,因此唾液与脾、肾二脏密切相关。
其中,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从这个角度上说,也为“吞津养生”提供了理论基础。所谓吞津,就是使唾液运动起来,这也是对脾肾机能的顺应和成全。
叩齿和吞津一起做更好
一般来说,吞津往往和叩齿一起进行,具体的做法是:早晨醒来后,先不说话,心静神凝,全身放松,口唇微闭,闭目,使上下牙齿有节奏地互相叩击,铿锵有声,次数不限。
刚开始可轻叩20次左右,随着锻炼的不断进展,可逐渐增加叩齿的次数和力度,一般为36次为佳,力度可根据牙齿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此为完成一次叩齿。
叩齿结束后,用舌头在口腔内贴着上下牙床、牙面搅动,用力要柔和自然,先上后下,先内后外,搅动36次,可按摩齿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牙龈部的营养血供,诱发唾液的分泌。
当唾液产生后不要咽下,继续搅动,等唾液渐渐增多后,以舌抵上腭部聚集唾液,鼓腮用唾液含漱数次,最后分三次徐徐咽下,这样就是一次完整的“叩齿吞津”。如果有可能,一天当中,早、中、晚各叩齿10次,多做更佳。
其中早晨叩齿吞津最重要,因为人经过一夜休息,牙齿会有些松动,此时叩齿既巩固牙龈和牙周组织,又兴奋了牙神经、血管和牙髓细跑,对牙齿健康大有好处。
文/李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