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缺失不仅影响美观,也影响个人身体健康,“种植牙被称为人类口中的第三副牙”具有稳定、不损伤临牙、美观舒适等优点,成为越来越多牙齿缺失患者的选择。
但人们对种植牙的认知也存在不少误解,记者整理归类有关问题,前往汕头口腔医疗中心向副院长解超勇求证,得出以下五点内容。
误区一:老年人没必要种牙
3月11日上午,汕头口腔医疗中心副院长解超勇为一名89岁高龄的老大爷“即拔即种”两颗种植牙。据院方介绍,老人家多颗牙齿缺失,牙槽骨吸收严重,本身还患有高血压,“但是口腔局部环境条件还可以”,解超勇花费约半个小时为老人成功种植两颗牙,过程顺利,患者无明显不适。
“若是换作十几年前,种植牙技术刚刚传入中国,不仅在理论知识、技术材料上达不到人们的需求,在观念上许多牙医也认为种植牙的风险太大,更不可能主张为高龄的患者种植。”
老人常因多颗牙齿缺失,咀嚼功能下降,导致营养吸收差,甚至还有可能出现营养不良。“换句话说,老年人更需要种植牙”,解超勇说。
过去,人们用活动假牙、固定桥弥补缺失牙,但是活动假牙固位不稳定,容易松动,另外,活动假牙主要依赖缺牙处下方的黏膜和牙槽骨支撑咬合力量,容易导致牙床逐渐萎缩。
误区二:所有人都适合种植牙
种植牙与其他医疗手段一样,也存在着禁忌症,并不是每一个缺失牙者都适合做种植牙修复。种植牙虽然优点良多,但专家不支持随便拔牙,仍以积极治疗保住真牙为主,万不得已再考虑拔牙。
此外,种植手术应在患者身体健康状态良好时进行。患者若有严重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如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血液病,精神类疾病等,都不适宜种牙。种植牙技术对患者的口腔局部情况也有禁忌,如有口腔内未消退的软、硬组织的各种炎症等。
据研究数据统计,种植牙手术的失败率在3%到5%左右,从医学上来讲成功率非常高。种植牙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医生的医术,还取决于患者全身情况、局部条件以及术后反应等等。无论如何,患者都应到正规医院在具备种植专业水平的医生处接受治疗,即使种植牙手术失败,大部分情况下仍有第二次种植的机会。
误区三:种植牙可以一劳永逸
种植牙的使用年限,目前观察通常能达到10年以上,最长的已达50年以上,但这与每个人的使用习惯和保护意识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植入后的纯钛人工牙根很稳固不易出问题,但如果患者咀嚼过硬的东西,也容易导致种植牙的牙冠崩裂或损坏,这时就需要更换牙冠。也有一些患者种牙后不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引发类似牙周病的种植体周围炎。
种牙后,患者应保持半年洗一次牙,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误区四:“种牙”手术很可怕
很多人一听到“种牙”就觉得非常可怕,即使自身有实际需求,也不敢尝试。
解超勇表示,经过20多年的飞速发展,我国口腔种植医疗取得巨大进步,种植技术日趋完善,先进的技术让种植牙的适应症越来越广泛,种植牙手术并不可怕。
“那位年近九旬的老人,我们就为其施行了‘即刻种植’手术,在拔牙后立即植入种植体,过程中无痛微创,老人做完种植牙后很快就能正常地咬合咀嚼。”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种植牙手术目前已微创操作,术后出血少,较少出现肿痛。其痛苦、创伤甚至比拔牙还小。在患者自身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拔牙后即刻种牙,方便、损伤小。
误区五:种植体价格越贵越好
市面上的种植体价格差别很大,从6、7千元到1、2万元不等。
解超勇表示,在材料的选择上,以下几点非常重要,“该材料应该是在国内外具有众多文献支持的,数据越充分,说明使用的医生越多,它的生物相容性就越好,越安全;另一个考量标准是该材料的种植成功率;此外,就是舒适度,患者和医生的植入体验。”
目前,业内常用的种植体基本以进口种植体为主。不同的种植体形态、螺纹设计、表面处理等都有所区别,适应症不同。患者首先要选择常见的、已经成熟完善的种植体品牌,然后再综合考虑自身身体状态、牙槽骨情况、功能需求,价格等多个因素来选择种植体,并不是价格越贵越好。
链接
解超勇
种植牙专家,副主任医师,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会员,拥有二十多年口腔临床经验,ITI、BEGO、OSSTEM等多家国际知名种植体特约讲师,现任汕头口腔医疗中心副院长。
1995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临床医学专业,2005年至2008年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攻读种植学硕士学位,1995年至2009年于公立三甲医院从事口腔医学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2003年到2004年于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进修。2013年到2016年,先后赴美国、德国、瑞典等国家学习深造,并多次受邀参加中外口腔学术交流。
熟练应用上颌窦内、外提升植骨术等多种植骨技术,擅长治疗牙槽骨骨量不足问题的疑难病例,精于数字化导板种植技术、微创种植技术、即刻种植技术。种植技术精准,拥有8700多个成功案例。著有《种植牙周围颌骨质量的评价和意义》《放射直射影响在口腔种植术中应用的评价》《牙种植区不同曝光强度RVG骨密度测量结果比较》,所研究“骨增量技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
【记者】宋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