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牙齿出现问题无法保留,或是智齿需要拔除时,都会因为怕疼而犹豫不决。那么拔牙究竟疼不疼呢?
首先明确的是,拔牙前都要先进行无痛局麻注射,以此保证拔牙全程无痛。
口腔局部麻醉
因此,拔牙疼不疼,主要取决于医生的麻药注射水准。
很多患者对于拔牙的焦虑来源于注射麻药时的疼痛感或者担心麻药是否注射成功并起到作用,而如果医生按照无痛注射原则注射,则不仅在打麻药时不疼,而且在麻药的作用下,拔牙全程都是无痛的。用敲、凿等方式拔除复杂牙时会有震荡的感觉,但不是疼痛。
注:每颗患牙的情况不同,拔牙的方式也各异。
牙冠较完整的牙齿,麻醉后可直接用拔牙钳拔除;
对于牙齿大面积缺损,或者牙齿残根、断根、则可能需要辅助敲、凿等方式拔除;
阻生智齿相对比较复杂,可能需要切开牙龈,用钻磨牙,把牙齿分为多半后分别拔除。
多数患者害怕拔牙,因此,医患之间的沟通和注射麻药的技巧非常重要。专业医生的态度一定会十分和蔼,并通过言语交流创造轻松的就诊氛围,其次,通过适当的解释、安慰性的语言(比如,拔牙并不疼等)获得患者的信任,避免刺激性的字眼,患者通常非常信任大夫。最后,尽量不把注射器械暴露于患者的视野中。
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状态放松后,医生的注射技巧就该发挥关键作用了,用“手持注射器”打麻药时,手一定要稳,扎的一瞬间速度要快,但推的过程中速度会放缓,按照无痛注射要求,注射速度应为每分钟2毫升(mm/cc)左右,推得太快肯定会产生注射痛。此外,当注射器和药液温度较低时,应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再使用。
除了手动注射麻药方法,现在还有更为精准的电脑控制无痛局麻注射仪,俗称机器打针,在电脑的控制下,注射点更准,稳定的注射药液速度,更能把无痛发挥到极致,非常适合心脏病、高血压、儿童等特殊人群患者。
一般情况下,拔牙后基本不用消炎药,有些病人拔牙后自行服用消炎药,消炎药只能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拔牙后引起的肿胀等会自行消除。
很多人很忌讳“拔牙”,最主要的原因是怕疼。随着口腔医疗水准的提高,通过治疗能保留的牙齿并不建议轻易拔除,但对于既没有保留价值、又会影响口腔健康的患牙,拔牙仍然是最终的治疗手段。只要医生技术过关,实现无痛拔牙不是问题。
哪些牙需要拔?
定期检查是及时发现“坏牙”的必要手段。等到牙齿出现松动、疼痛时,可能已经到了非拔不可的程度。当牙齿出现反复疼痛、咬合关系不良、畸形影响邻牙、严重病变乳牙或滞留乳牙时,患牙需要拔除的可能性极大。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牙体病:在有细菌环境的口腔里,食物残渣长期堆积在残根残冠上,极易引起感染、发炎甚至影响邻牙。此外,残根、残冠等锐利牙齿边缘长期对口腔黏膜的不良刺激,或位置异常的智牙长期咬颊,可引起多种口腔黏膜问题,严重者易癌变。据统计,出于不良刺激诱发颊癌或舌癌的约占45%。因此,经牙体及修复治疗不能恢复的就要考虑拔牙。
根尖周病:牙齿明显松动,经过根管治疗和根尖手术无法治愈者,需要拔牙。
牙周炎:牙齿经常肿痛、无正常咀嚼功能,经洗牙后仍不能治愈者,也要拔牙。牙周炎传染,一颗患牙出现问题,病菌也会侵蚀其他邻牙。
移位、错位、多生牙:很多人不太在乎移位牙和错位牙,认为只是影响美观。移位、错位牙早期可通过矫正方法调整,但如果治疗得晚,导致邻牙龋坏,可能就需要拔掉了。有些多生牙埋伏在颌骨里面,外面看不见。比如小孩到了萌牙阶段,如果两颗牙之间缝隙特别大,或者该长的恒牙不萌出,就要怀疑是不是多生牙在捣乱。
埋伏多生牙多见于上颌中切牙区,占到所有埋伏多生牙的70%左右。上颌正中多生牙有可能导致邻近恒牙阻生,异位萌出,牙齿移位或牙列拥挤等症状,也建议拔除。
牙创伤:因体育运动或其他外伤导致牙齿断裂,冠根折断面位于牙颈部以下较深,无法修复的。
埋伏牙、阻生牙:下颌阻生牙导致冠周炎、邻牙龋坏、牙根吸收、牙列不齐等。上颌阻生尖牙或其他部位阻生牙无法保留者。
病灶牙:引起颌骨骨髓炎、牙源性上颌窦炎等局部病变的病灶牙。引起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虹膜睫状体炎、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等的病灶牙。
其他治疗需拔牙:矫正时需要减数的牙,修复前需要拔的牙,病变波及牙、放疗前拔牙、滞留乳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