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中看不中用?是“咀嚼力”出了问题!

作者:新桥牙医 2017-07-21阅读:3748次

缺牙修复,是为了吃好饭,而吃好饭的关键在于强劲的咀嚼力。据了解,种植牙凭借可恢复天然牙95%以上咀嚼力的特性,被口腔医学界公认为缺牙修复首选方式,受到了众多牙缺失患者的欢迎。

但是,也有不少人提出疑问: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种植牙的咀嚼效果真的可与天然牙媲美吗?什么因素会影响种植牙咀嚼力大小呢?为此,笔者对多名种牙市民进行了随访,希望能帮助大家揭开这些疑惑。

种植牙中看不中用?是“咀嚼力”出了问题!

种植牙中看不中用,万元种牙费打水漂?

郫都区的秦阿姨今年年初种了2颗牙,没想到却因此受了半年罪。“当时为了方便,就选了个离家近的医院种的。种完以后,牙齿看起来倒是跟真牙没啥两样,但对于吃东西一点帮助也没有,不是摇摇晃晃,就是疼痛不止。前两天因为啃了一口苹果,其中一颗种植牙居然完全松动了,当时差点没把我给疼晕过去。“

种植牙中看不中用?是“咀嚼力”出了问题!

据秦阿姨讲,在这之前,她曾跟种牙的医生反应牙齿不好用的问题。但医生也束手无策,只让她稍微硬一点的东西都不要吃了。秦阿姨抱怨到:“花了那么多钱种的牙,咬个苹果就掉了,我还不如用假牙算了!”

为了彻底弄清自己种植牙失败的原因,秦阿姨经过多方打听,找到了新桥口腔种植专科主任马燕。马医生通过CT检查后发现,秦阿姨原本种植体的并未能与牙槽骨良好结合,因此牙根始终未能稳定,而疼痛则是由种植体周围炎症引发的。现在只能先把失败的植体取出来,等牙槽骨恢复好了再重新种植。

真牙般咀嚼力,需遵守三大原则

做种植牙,怎样才能避免重走秦阿姨的老路呢?笔者采访了新桥口腔种植专科主任马燕。马燕医生表示,种植牙要想达到真牙般的咀嚼效果,需达到以下三大要求:

>>>>种牙如种树,牙周要健康

中老年人掉牙,多是因为牙周病引起。而牙周作为种植牙根的载体,就像树的土壤一样,如果不健康却没有及时治疗恢复,牙根将无从依附,难以“立足”。

种植牙中看不中用?是“咀嚼力”出了问题!

>>>>牙根想站稳,骨结合得牢

使用劣质的种植体,不仅难以愈合,甚至会造成牙槽骨损伤。而优质的种植体则是用生物相容性很好的纯钛金属制作而成,能与牙槽骨产生良骨结合,像真牙一样牢牢扎根口腔里。

种植牙中看不中用?是“咀嚼力”出了问题!

>>>>

咀嚼赛真牙,植入需精准

牙齿是非常精密的,每一颗都有各自的任务。如果种牙时,忽视了全口力学的原理,植入角度和深度把握不精准,就会导致咀嚼时肌肉牵引和发力不协调,受力效果自然也无从谈起。

种植牙中看不中用?是“咀嚼力”出了问题!

十余年精研种植牙,确保强劲咀嚼力!

马燕主任表示,为了帮助缺牙者恢复真牙般咀嚼力,新桥口腔种植专科在中国种植领域殿堂导师级人物、资深华西口腔专家刘果生领衔指导下,十多年来不断探索,开发出一套风险全面可控,咀嚼力可媲美真牙的高品质种植体系:

1、术前牙周恢复

通过术前拍片检查,发现牙周疾病,则采用包括牙周基础治疗、GTR等相关治疗,快速恢复牙周健康,创造良好植牙环境,保护植牙初期稳定性。

种植牙中看不中用?是“咀嚼力”出了问题!

2、成熟植体运用

种植牙使用频率高、负重大、受力方向复杂,所以种植体选择至关重要。通过十余年案例跟踪,新桥建立了全球主流植体数据库,对不同植体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表面处理工艺等都有深入了解,能帮助缺牙者快速匹配最适合自己的强韧种植牙。

种植牙中看不中用?是“咀嚼力”出了问题!

3、权威专家定制

植牙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治疗,医生的经验和技术至关重要。马燕主任说:“口腔不是试验田,我们的种植医生必须经过多年训练和临床实践,且熟练掌握数字化精准种植技术,才能亲自操刀为顾客定制种植牙。”

种植牙中看不中用?是“咀嚼力”出了问题!

4、三年术后质保

为解除种牙患者对后期效果的担忧,新桥口腔还率先公开提供3年质保,并承诺对治疗无效且符合退款条件者返还费用。同时还对所有种植牙患者发放种植护照,定期专人指导术后康复。

种植牙中看不中用?是“咀嚼力”出了问题!

最后,马燕医生还提醒广大市民:种植牙像真牙一样,一旦变成我们身体组织的一部分,也需要我们的精心爱护。只要做到恰当使用、定期维护,相信大家的种植牙都能和生命一样长久。

种植牙中看不中用?是“咀嚼力”出了问题!

种植牙中看不中用?是“咀嚼力”出了问题!

新桥种植专家马燕简介

新桥口腔副主任医师

新桥口腔成都总院种植专科主任

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师从我国著名种植专家、国家卫生部口腔种植科技中心、华西牙种植医院副主任刘果生教授。曾担任卫生部口腔种植中心技术指导,从事口腔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擅长种植修复治疗、各类美学修复,在口腔种植学领域造诣深厚。对口腔内科、外科的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的处置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授课专家多次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在相关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