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失眠——古人“睡觉原理”探究

作者:汉籍数字图书馆 2018-03-20阅读:5115次

何以解失眠——古人“睡觉原理”探究

今天是春分,也是世界睡眠日,就是如此之巧,在这春意盎然的日子里,我们却夜不能寐,为睡眠的问题而苦恼。是手机,还是韩剧,又或者是球赛、游戏绑架了我们,但一定不是我们自己对吧,不禁遐想,如果在刀耕火种的年代,我们一定睡得好,想睡多久就多久,饿了出门打只兔子吃完又能睡一天……那么古人如何睡觉呢,什么时候睡,睡在哪,穿什么睡,什么睡姿呢,我们一探究竟。

何时睡——亥时入眠最佳

早在先秦时代,古人已总结出一套“睡觉原理”,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可谓是古人睡觉的指导性文件,其中较大篇幅对健康的睡法和睡觉作了详细叙述。

何以解失眠——古人“睡觉原理”探究

《黄帝内经》(唐)王冰注(宋)林億等校正 (宋)孙兆改误 金刻本(选自《汉籍数字图书馆》)

古人严格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从具体入睡时间来看,亥时被认为最佳。亥时自汉代被称为“人定”时分,人定即人静,也即21时-23时之间,东汉末年的《孔雀东南飞》就有“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之语。

传统中医认为亥时三焦经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 具有主持诸气、通调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此时睡觉,百脉可以得到休息,对身体十分有益。睡觉再晚也不能过23点,因为23点为子时,此时胆经旺。中医理论认为,“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胆又为少阳,“少阳不升,天下不明”。即此时不睡觉,第二天就没得少阳之气升起,人就没有精神。

何时起——五更起床最妙

古人崇尚早起,一般早上4点左右就起床,即便帝王之家亦如此。据宋代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记载,宋太宗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深夜就寝,五鼓而起”。需要上早朝的臣僚们起床时间更早,所以才有“朝臣待漏五更寒”的痛苦。

《曾国藩家书》曰:我朝列圣相承,总是寅正(早晨4点)即起,至今二百年不改。我家高曾祖考相传早起,吾得见竟希公、星冈公皆未明即起,冬寒起坐约一个时辰,始见天亮。吾父竹亭公亦甫黎明即起,有事则不待黎明。

何以解失眠——古人“睡觉原理”探究

苏东坡被认为是一位会睡觉的高人,他从不睡懒觉,每天“五更初起”。但他起来后并不是立即投入工作和学习,而是梳头洗脸一番,穿戴整齐后,再找一张干净的榻闭眼躺一会儿,称作“假寐”,即 “再眯一会儿”,无异于睡个回笼觉。苏东坡乐于假寐,并深得其妙,称“数刻之味,其美无涯;通夕之味,殆非可比”。

睡在哪——床、榻颇讲究

古代人称“睡觉”的字眼很多,而且分工非常细。坐着打瞌睡叫“睡”;闭上眼睛,但是不一定睡着叫“眠”;躺在床上睡觉叫“寝”;伏在矮几上睡觉叫“卧”;睡着了叫“寐”;睡醒了叫“觉”或“寤”。

古代卧具分为四种,分别是榻,罗汉床,架子床和拔步床。传说上古时代的神农氏发明了床。三国时期是中国低矮家具的形成期,人们多以席地坐卧为主,战国到东汉之前没有椅凳,这时的“床”包括两个含义,既是坐具,又是卧具。

何以解失眠——古人“睡觉原理”探究

西汉后期,出现了“榻”这个名称,榻大多无围,所以又有“四面床”的称呼。它在当时专指坐具,后来在生活中常被古人用作一种搬运方便,可供临时休息的家具大量使用。

罗汉床是指左右和后面装有围栏但不带床架的一种床。围栏多用小木做榫攒接而成,也有用三块整板做成,罗汉床有大小之分,大的罗汉床可供坐卧,它的作用就像我们现在的沙发。古人一般都把它陈设于厅堂待客,中间放置一几,两边铺设坐垫,是厅堂中十分讲究的家具。

架子床是古人使用最多的床,它的做法通常是在床的四角安立柱,床顶部安盖,称做“承尘”,床的三面装有围栏,多用小料拼插成几何纹样,也有的在正面多加两根立柱,称为六柱架子床。床屉用棕绳和藤皮编结成胡椒眼形。四面床牙浮雕螭虎、龙等纹饰。架子床是明清两代很流行的一种床。

除此之外我国还有一种造型奇特的床,它像一间独立的小屋子,我们称它为拔步床。顾名思义,“拔步床”就是要迈上一步才能到达的床,从外形上看,它好像是把架子床安放在一个木制平台上,床前设浅廊,长出床沿三四尺,廊子的两侧可放置一些小型家具和杂物。此床多在南方使用,四面挂帐,既防蚊蝇,又可方便主人起居。

睡姿——《睡决》当中有妙言

对于睡姿,古人有个七字评价:“侧龙卧虎仰瘫尸”。最讲究睡觉的宋代人还总结出一套理论,如南宋著名理学家蔡元定曾推出22字《睡诀》:“睡侧而屈,觉正而伸,勿想杂念。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

何以解失眠——古人“睡觉原理”探究

古人一般认为侧卧最好,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里说:“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这个观点也为中国道家所崇尚,《道藏·混元经》持有类似的观点:“仰面伸足睡,恐失精,故宜侧曲。”

在寻找到最佳睡姿的同时,古人还在睡觉的朝向上进行了探索。古人认为,以东为上,西次之;南亦可,北不宜。有的养生家干脆认为,睡觉的朝向宜“寝恒东首”,即睡觉固定头朝东,脚朝西。其理由是,东方主春,主升发之气,四季头朝东睡觉最适合,“谓顺生气而卧也。”现在人认为南北向与地球磁场方向一致,睡眠效果更好,其中究竟,还需大家解惑。

穿什么——宋元明清各不同

中国很早就有睡衣了。在《论语·乡党第十》中记录了春秋时期孔子的着装习惯:“君子不以绀诹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诊浠裕,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霓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抉。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

两汉时期,内衣在汉代被称为“抱腹”、“心衣”, 两者的共同点是背部袒露无后片,质地多用平织绢,图案多以爱情为主题,如果在抱腹上加以“钩肩”及“裆”,则成了“心衣”。

何以解失眠——古人“睡觉原理”探究

在三国和晋朝时内衣称为“福裆”,隋唐称“内中和亵衣”,《礼记·檀弓下》:“季康子之母死,陈亵衣。 敬姜曰:‘妇人不饰,不敢见舅姑。将有四方之宾来,亵衣何为陈于斯?’命撤之。” 汉司马相如《美人赋》:“女乃弛其上服,表其亵衣,皓体呈露,弱骨丰肌。”

宋元时期,内衣在宋代南方叫“袜肚”,在元代北方叫做“袜胸”,宋代时,女性流行在称为“袜胸”的内衣之外再穿上对襟褙子或襦,露出一部分袜胸。

在明代内衣称为“谰裙”,在清代则被称为“肚兜”。《红楼梦》中写过:“宝钗来至宝玉房中,看见袭人在做针线,原来是白绫红里的兜肚,上面扎着鸳鸯戏莲的花样,红莲绿叶,五色鸳鸯。”

何以解失眠——古人“睡觉原理”探究

《红楼梦》(清)曹霑撰 高鹗撰 清乾隆五十六年木活字印本(选自《汉籍数字图书馆》)

古人认为,睡觉不仅是休息,还是一种养生;不仅是一种境界,还是一种学问,早在秦汉时期,人们就看出了睡觉对养生的重要性。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汉简医书《十问》,就披露了时人对睡觉的认识:“一昔不卧,百日不复。”这么充足的睡觉理由还不赶紧把握,所以认认真真睡好每一觉。

(编辑整理/马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