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十一点多钟,一个30来岁的父亲抱着个三四岁的孩子心急火燎地来看急诊。后面跟着腆着个肚子的孕妇。原来,孩子在睡眠过程中突发呼吸困难,喘得额头都冒汗了。
“以前喘过,住院治疗后就缓解了。没想到几个月后又会犯病。”孩子妈急急地说,“唉,这孩子一喘起来,呼吸也费劲儿,我看着,都快心疼死了。”年轻母亲说完,眼圈一红,眼泪差点掉下来。
排除其他疾病之后,孩子被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
再看这个患儿,显然是重度哮喘发作,他由于呼吸道阻塞,肺泡通气不足,造成机体明显缺氧,患者已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口唇、指甲青紫必须尽快吸氧。医生让护士迅速为患儿吸氧,以每分钟3L的高流量氧气通过鼻导管给患者吸入。并加以其他的治疗和抢救措施。
在抢救室外,怀孕的母亲流着泪对丈夫说:“这回,你甭再劝我,我下决心一定打掉肚里的孩子,省得他生下来再受罪。”
丈夫苦苦哀求:“老婆,求求你,千万别这样做,你看孩子都6个月了,别伤害她好吗?”
妻子怒气冲冲:"你以为我舍得这样做啊?还不都是你做的孽。”
原来,孩子的父亲小时就患有哮喘,大夫说孩子这是遗传。
的确,哮喘与遗传有关,同时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许多调查资料表明,哮喘患者亲属患病率高于群体患病率,并且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其亲属患病率也越高。
既然遗传因素在哮喘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那么是不是出生后很快就发作哮喘呢?不一定,其规律目前还不很清楚。下一代可以在出生后的婴儿期即发病,也可以到了成年后才发病,也可以在第三代才出现哮喘患者,即所谓隔代遗传。我们曾察到一位哮喘患者,其女儿只有过敏性鼻炎症状,毫无哮喘状,但肺功能及气道激发和扩张试验显示明显的气道高反应性。大约经半年以后,因感冒,哮喘即开始发作。
不久,患儿脱离了危险。母亲又是喜极而泣。她说:“我可不能再让第二个孩子出生受罪了。”
丈夫扑通跪在妻子面前哀求:“老婆,求求你,千万别打掉肚里的孩子,她都6个月了,怎么着也是你我的骨肉啊!”
妻子摇头流泪不止。
父亲这时可怜巴巴地问大夫:“大夫,患过哮喘的人后代一定会得哮喘吗?”
答复说:“”这个不一定,据国外报道内源性哮喘家族中患内源性哮喘的比率,要比外源性哮喘家族史中患内源性哮喘的比率明显增高,反之亦然,这说明不同遗传基因使某些人易患外源性哮喘,而另一些人易患内源性哮喘。我只能给你提供一组统计数字,如果父母都有哮喘,其子女哮喘发病率可超过50%;如果父母其中一人有哮喘,其子女的发病率可降至20%;如果父母双方都没患过哮喘,其子女患哮喘的机会仅有6%左右。”
丈夫高兴喊道:“老婆,听到了吗?咱们的孩子不是每个都会得哮喘,老婆,留下肚里的孩子吧!”
妻子听后说:“可是,还是有五分之一的可能啊?”
丈夫说:“倒霉事不可能都发生在咱身上。”
妻子不置可否,犹豫道:“这,我得好好考虑考虑。”
丈夫就一直跪在那里眼巴巴看着妻子,着实让人可怜。
哮喘,根据发病有无过敏源,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哮喘。诱发因素有空气中尘埃等吸入物过敏、运动、气候变化等。无发作时与常人无异,发作时表现为支气管痉挛,狭窄,气流受限,肺通气障碍,呼吸困难等。可有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
实际上,小儿哮喘一般需要1—3年的长时间规范化治疗。根据其病情轻重程度不同,治疗时间上会有所差别,用药上也有异同。轻症可采取单一类药,重症者数种药物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吸入剂常作为儿童哮喘的首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