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暖花开,冷暖空气频繁交替,各种花粉、雾霾刺激,以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诱发,哮喘的发病人数明显增加。大家要正确认识哮喘,减少哮喘发作,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哮喘,又称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病,目前医疗水平还无法根治,但通过合理治疗可以有效控制。
哮喘病人一定要学会自救

哮喘病人每遇病情发作时,会自我感觉口干、咳嗽、胸闷、气短、出汗、呼吸困难。

1.哮喘急性发作时,家人不能慌乱,最好帮助患者坐起来,身体微向前倾,靠在自己的手肘或手臂上,或是半卧状,或让其抱着枕头跪坐在床上,此时应该保持患者的腰向前倾,这样有利于让患者呼吸大量的新鲜空气。

2.立即让患者吸入手边备用的气喘喷雾剂,用量参见该剂型的说明书,一般沙丁胺醇气雾吸入。条件允许的话,尽快的给予吸氧,改善患者缺氧症状。如症状没有缓解,应立即拨打“120”,请求急救人员。
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忌精神紧张。不良情绪会引发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导致支气管平滑肌过度收缩,从而导致哮喘情况加重。患者要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心理平衡,避免激动。

2.饮食健康教育:忌烟雾和异味刺激。哮喘患者应禁烟禁酒。给予营养丰富的清淡饮食,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忌食油腻、生冷、过甜的食品,避免进食可能诱发哮喘的食物如鱼、虾、蛋等。

3.用药健康教育:哮喘患者应随身携带气喘喷雾剂,以备紧急时使用,忌自作主张随意用药。目前社会上流传治疗哮喘的药物及方法很多,应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用药,不要单纯根据广告宣传自行用药。不明成份、无生产批号的药物不能滥用,并且应注意防止偏方的毒副作用。

4. 环境方面健康教育:尽量避免出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出门尽量戴口罩。此外,保持患者所在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避免花粉、灰尘、煤气、烟雾等有刺激性的物质。注意患者的个人用品包括床单、被罩、窗帘等的清洁,有明确过敏原的患者应尽可能脱离过敏原。
近年来受环境等因素影响哮喘的发病率呈不断增高的趋势。约半数哮喘患者于12 岁前发病并累及所有年龄组的人群,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也易患本病。许多患者的病程长达十几年至几十年,不仅严重影响个人健康,而且造成巨大的家庭及社会负担。因此,预防和治疗急性哮喘显得越来越重要,希望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中心这篇科普宣传,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作者:朱长举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
小编:放放
注: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系微信公众号“中华医学科普联盟”独家用稿,
转载前请先与我们取得联系,
欢迎您给中华医学科普平台投稿:
并转发我们的作品
您可以直接留言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