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预防,要从原因上去解除

作者:道医学堂 2018-04-19阅读:3058次


“哮喘”,在中医里面叫做“哮病”、“吼病”。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痰气搏击所引起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


“哮喘”必有素根

“根”,也是“本”,或者称为“种子”更加合适。绝多的疾病,在体内都有相应的“种子”。从人生的角度来说,父母就是“根”。


古人认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那么,父母并精,则是人生之始。先天禀赋,在现代又叫做体质遗传,更时髦一点讲,叫做基因遗传。

“阴寒”体质的遗传,也就是人体属于阴性,平时怕冷、手足冷的人,遗传给下一代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哮喘”必有后天失养。

一个是饮食问题:

开始几年错误喂养是喂不出哮喘的,但是种子却种下了。


那么,为了所谓的“营养”或者“溺爱”,而错误的喂养随之出现,例如营养过剩、喝饮料、吃生冷等等。这些,都能导致孩子的脾胃损伤,甚至形成积食,严重者则是疳症。


如果是已经哮喘或者过敏性咳嗽有往哮喘趋势的,以下食物需要谨慎。


痰湿类食物:肉类(动物肉,内脏等,也包括鱼虾蟹的海鲜、河鲜之类)、奶类、蛋类。过敏性体质,实际上很多是对动物蛋白都过敏的。


饮料类,最好不喝。除了寒冷之类,还有就是里面含有添加剂。其饮食之后,容易引动体内痰湿,使得“伏痰”动而上逆。

辛燥类食物:有垃圾食品、煎炒油炸干燥的食物及一些调味品、罐头类等。

湿热型水果:湿热的水果,多是导致过敏,如芒果、菠萝、榴莲等。


一开始吃的多可能不会太大问题,但是慢慢的,会发展成为津血不足,生长发育迟缓,使得孩子错失恢复机会。而且,脾胃损伤,痰湿必生,从而使得素体的“伏痰”有了滋养,并且逐渐无知觉地引动“伏痰”。

一个是医疗不当:

中医方面,主要是过度使用寒凉清热药物,或者过于温燥的药物。都是伤脾藏、肾藏的,而且,津血不断损伤,痰湿也是内生。久而久之,“伏痰”没有正气的制约,就会容易引动,临床当中,也见过此类孩子出现首次“哮喘”。



西医方面,主要有输液、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过敏药物的频繁过度使用。对于“输液”,其危害则是损伤阳气、元气、中气,从而伤肾藏与脾脏,而且会瞬间给人体增加大量的水湿,无法排除体外,从而变成“痰饮”,反正体内“伏痰”很喜欢它。慢慢的,人体涨水了,蔓延至肺藏,使得“气道”存在大量的痰,只要东风一来,即可发病。

还有反复感冒:

“感冒”,也就是受了风寒之邪,而反复感冒,则是需要重度重视。孩子总感冒,容易发哮喘。在临床中,导致人体容易感冒的疾病,主要有鼻炎、腺样体肥大、咽炎、慢性咳嗽(包括支气管炎、肺炎、过敏性咳嗽)等,这些病症,都是因为反复感冒受风寒而导致,同时,也是容易导致人体反复受风寒。反反复复伤害身体,不断损耗正气(元气、阳气、中气、津血),不断使得体内痰湿增加,“伏痰”见到会很喜欢的。


还有就是感冒治疗不彻底。
本来患儿咳不严重,也没有反复发作,但要是多次治疗不彻底,没有坚持治愈,则会形成反复咳嗽。


慢慢的,就演变成鼻炎,或者过敏性咳嗽,那么,哮喘就不远了。


因为在治疗不彻底,使得外来邪气不能排出体外,结果留邪在体内,变成“内鬼”,特别是风与痰湿,导致反复感冒,最后气血受伤,肺脾不足,慢慢导致“气道”亏虚明显,发为“哮喘”。


“哮喘”体质平时看着没事,但因为有内鬼,所以会一触即发。

其在没有发病的时候,可能是“好人”一个,或者“虚人”一个,但是,每当“哮喘”发病,不管是典型,还是反复咳嗽、鼻咽炎,基本处于以痰湿内盛为主,兼有风寒、郁热、瘀血情况,就会表露出来!

最后一个是情志问题:

忧、思、悲,此使得“气结”,体内痰湿增长,并且使得阳气不能正常运转工作。一是喜、怒、恐、惊,此使得“气乱”,能使得气上逆,引动“伏痰”,发为哮喘。


对于小孩,也存在“情绪”。其实,从娘胎开始,胎儿就还是感受情绪,可见古人重视胎教原因。外界的环境情绪,对胎儿或者出生后的小儿,其影响是相当的大的。


对于鼻子有问题的患者,不管大人还是小孩,不管是鼻炎还是平常流鼻涕,都可以进行艾灸疗法:温温的悬灸四白穴、人中穴、迎香穴,一天一次或者两次,每一次小儿10到15分钟,大人大约30分钟。


而对于容易咳嗽的患者,则是可以温灸大椎穴、肺俞穴、云门穴,一天一次或者两次,每一次小儿10到15分钟,大人大约30分钟。


坚持,再坚持,对于长期疾病者,建议至少坚持3个月,而短期患病者,至少坚持1周。

为了避免哮喘的发生,一定要抓紧对感冒的治疗与防御,而防治措施的重点,切不可放在治疗。别以为病了就治疗,因为一年之内发生4次以上感冒,就会使得气道反应处于增高状态,不能正常。

所以,重点还是在于:预防。


治疗不是保险箱,预防才是根本!以上所说的内容都可以避免哮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