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也少者,称为月经过少。正常月经期的月经血量多数为50毫升左右,一般每天换3~5次卫生巾,就算是正常。
月经量少,意味着灌溉子宫的天水即将干枯,易引发子宫这片土壤的“旱灾”。经量过少,发生于青春期和育龄期者可发展为闭经,发生于更年期者则往往进入绝经。
经量减少首防卵巢早衰
如果你近期没有为了减肥过度节食,或者作息无度,或人流,而月经量却开始一次比一次少,那就要首防卵巢功能了,卵巢的功能直接影响着女性的月经。
卵巢早衰最明显的征兆就是,经量逐渐减少直至闭经。此外,还可能会出现潮热、脱发、盗汗、烦躁、失眠、性欲减退等症状。
月经的产生首先就是肾气充足,肾虚是卵巢早衰的主要病机,其中又以肾阴虚为主,兼肾阳气不足。若肾阴不足,肝失涵养,则肝经血虚;肾阳不足,导致精血气虚,子宫失养,引发卵巢早衰。
早衰治疗上以补肾填精调肝为原则。艾灸的本就是扶阳补肾,正好和肾虚导致的卵巢早衰一拍而合。再配合疏肝解郁的穴位,充盈肝血,以延缓卵巢功能的衰退。
早衰需根据体质辩证施治,一人一方案。 艾灸主穴:肝俞、脾俞、肾俞、三阴交、太冲。
肝俞:
脾俞:
肾俞:
4种类型经量少,中医辨证分型治
如果你经过激素测定排除了病变的可能,只是单纯的经量变少,那就可以通过以下的调养法来调理。
月经过少的原因,中医认为有血虚、血瘀、肾虚或痰湿4种,需要辩证调理。
一、血虚型
原因:多因大病久病,堕胎多产,数伤营血;或饮食劳倦伤脾,气血化源不足,导致月经量减少。
证候:经行量少,色淡红,质清稀,面色萎黄,爪甲苍白,舌淡,苔白。
调理方案:
1、补血益气调经,取足三里、三阴交、血海为主穴,配脾俞、胃俞、肾俞、中脘、神门;
肾俞穴:
神门穴:
2、食疗:归芪炖乌鸡:原料:当归黄芪各20g,熟地、白芍、大枣各15g,乌骨鸡1只,生姜、胡椒粉、食盐适量;制作:乌骨鸡切块,再将当归、黄芪、熟地、白芍、大枣与鸡肉共放炖锅中,加入调味品,以文火隔水炖。
二、血瘀型
原因:多因素体肝郁不舒,气机郁滞;或产后瘀血内停;或经期产后感寒,寒客冲任,寒凝血结,血行不畅,故经行量少而涩滞。
主要证候:经行涩少,色紫黯有血块,小腹胸胁胀痛或下腹刺痛拒按,舌紫黯或有瘀点瘀斑。
调理法:理气化瘀,取三阴交、血海、足三里为主穴,配中极、地机穴、膈腧。
足三里:
食疗:生化蜜膏,原料:当归,益母草各30 g,川芎、桃仁、甘草、丹皮各10g ,炮姜5g,白蜜50毫升;制作:前七味加水5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渣,加白蜜收膏,每服30毫升,日服3次。
三、肾虚型
原因: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不盛,天癸乏源;或后天房劳多产,损及肾元,精血耗损,以致经行量少。
证候:经色淡黯,质稀,腰酸腿软,小便频数,或外阴发育差,子宫细小,月经初潮较迟。
调理方案:
1、艾灸补肾益精、取三阴交、血海为主穴,配肾俞、太溪。
太溪:
2、食疗:枸杞炖羊肉:原料:羊腿肉1000g,枸杞50g,调料适量。制作:羊肉开水煮透,切块,用姜片煽炒,烹入料酒炝锅,翻炒后倒入枸杞子、清汤烧l—1.5小时。
四、痰湿型
原因:多因素体肥胖,痰湿壅盛,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职,痰湿内生;痰湿阻滞冲任,血痰互结,致经量减少。
主要证候:经行量少,色淡质粘稠,倦怠身困,胸脘痞闷,纳呆,舌胖边有齿印,苔白腻,脉弦滑。
调理方案:
1、艾灸健脾化痰,理气调经。取三阴交、血海、足三里为主穴,配脾俞、阴陵泉、太白、丰隆穴。
丰隆穴:
2、食疗:理脾祛湿汤,原料:党参15g,干姜10g,茯苓30g,陈皮6g,牛肉150g 生姜10 g ,红枣3个;制作:将牛肉洗净,斩块,将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5~3小时。
注 意 事 项
1、 充足的睡眠。“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养肝血对女人来说至关重要。最迟也要在晚上11点以前入睡,才能使肝血得到滋养。
2、多吃含有铁和滋补性的食物,如乌骨鸡、羊肉、鱼子、青虾、对虾、猪羊肾脏、淡菜、黑豆、海参、胡桃仁等滋补性的食物。
3、月经过少伴月经后期者要与流产或宫外孕鉴别,不可疏忽。
想了解更多灸疗资讯,或者在线咨询灸疗相关问题,
可手机关注:艾灸匠心居 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