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性格火爆,脾气急躁,在家一直处于很强势的地位。不知是因为遗传还是言传身教的影响,或者两者都有,我也脾气相当急躁。这样的两个女人碰到一起,家里绝对每天都有好几台戏,尤其是当年青春期撞上更年期,那真是三天一打五天一闹,撒泼耍赖离家出走,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情节时常上演。闹的严重时,我有一年的时间没有叫过”妈“。
直到我慢慢渡过青春期,妈妈也过了更年期。我又多年在国外求学工作,这段紧张的母女关系才又渐渐缓和起来。但这些年“不见面想,见了面吵”还是我跟妈妈之间常用的沟通方式。所以我一直觉得并没有跟妈妈真正建立一个良性的亲密的互动关系。
后来我结婚有了自己的家庭,在跟老公日日的相处中,我常常发觉当我跟老公生气控制不住脾气时,我对老公脱口而出的话竟然跟当年父母争吵时妈妈对爸爸的“恶语相向”如出一辙,连语气都是那么的惊人相似,那么的伤人。我变成了当初的自己最讨厌的那个人!
后来有了女儿,在跟女儿这个小魔头相处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该怎样避免跟妈妈的这段“亲密关系”折射到我自己的生活中,该怎样避免我与妈妈那些“互相伤害”的经历在我与女儿身上重蹈覆辙?边思索边成长,却一直不得其所。直到前几天的机缘巧合,在头条妈妈写作班听了张娟老师的分享课“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重塑亲密关系”。听完后醍醐灌顶,如沐春风。原来我跟妈妈之间从来不缺少爱,我们缺少的是表达爱的艺术。我当然相信妈妈是爱我的,但是她用了她的表达方式,而我没有感受到。张娟老师说“爱是双向的,你给出去爱,对方收到爱,那才是爱。如果你给出去爱了,对方没有收到,甚至对方收到的是被阻碍、被控制、被管教,那就不是爱。” 我明白,原来在那些本该温暖明媚的青春日子里,我跟妈妈一直在相爱相杀。
而我现在有了自己的女儿,她温温热热的在我怀里慢慢长大,从最初只会用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到现在会笑会闹,会发脾气,也会偶尔的小暴躁。开心时欢快的大叫,不高兴时用小手拍打着玩具出气,不小心磕到脑袋时呜呜的大哭…这就是我的女儿,我接纳和爱她原本的样子。不管她是高矮胖瘦,是聪明还是愚钝,是美丽还是丑陋,我都无条件的深深的爱着她。我希望她能感受到妈妈对她的爱,让爱的能量在我们亲密的关系中自由流淌。
我买了两本张娟老师的书《在生命深处与孩子相遇》,一本留给我跟女儿,一本送给我跟妈妈。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以爱为马,与女儿相伴同行。因爱之名,与妈妈相遇在生命深处!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