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很多父母,百般努力,倾尽所有,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但是结果却并不理想。也有很多退休老人,一方面省吃俭用,透支自己的养老金,一方面无原则的供孩子高消费;也有很多父母,借钱供孩子上高档幼儿园,后来孩子说别人都有毛毛虫鞋子,也想法设法的给孩子买……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同理,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真实的成长,让孩子懂得困难与艰辛,教孩子珍惜馈赠与财富,引导孩子依靠勤奋和努力,才是对孩子最好的馈赠。
最近2个家庭因教育方式不同,产生明显的对比,引起了大家广泛关注。
对比1:一个小男孩,帮他做环卫工的母亲打扫街道。
对比2:前不久发生在上海的一则新闻:一名体型较胖的年轻女子,用手狠狠地拽着一个环卫工人的头发拖行数米,旁边其他环卫工急忙上前拦架。
后来记者一采访才知道,原来是女儿在向母亲要钱。
这位母亲已经48岁了,做环卫工10多年了,一个月才几千块钱。她的女儿孩子都有了,还隔三差五伸手向母亲要钱,不给钱就辱骂、吵架、打架……
同是环卫工的子女,为什么这个小男孩这么体恤母亲,那个年轻女子却丝毫不体谅母亲?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种区别呢?
看到下面的故事后,我恍然大悟。
某君高中时沉迷网络,时常半夜翻墙出校上网。一日他照例翻墙,翻到一半即拔足狂奔而归,面色古怪,问之不语。从此认真读书,不再上网。后来他考上名校,昔日同学问及此事,他沉默良久说,那天父亲来送生活费,舍不得住旅馆,在墙下坐了一夜。
有没有被这个父亲感动到?
可是假如这个父亲的艰辛,没有被调皮捣蛋的儿子意外发现,儿子会洗心革面、改邪归正吗?孩子不是天生就懂得体恤父母,他们只有切切实实感受到了父母的艰辛后,才会对父母心生感激,进而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
相反,如果父母把生活中的风风雨雨、艰难困苦,都向孩子进行过滤、屏蔽,为孩子刻意营造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生活环境,又怎能奢望他们知父母恩?蜜里泡大的少年,如何懂得愁滋味?
当下的中国,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全民富二代”。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有不少父母,百般努力,倾尽所有,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
夫妻俩加上四个老人,六个人面对一个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真是含在心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放在过去的确是成立的。
上学时,我拼命地努力,想通过学习,去争取更好的生活。我从来不大手大脚地花钱,因为我知道,父母供我读书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都是他们的血汗钱。不仅是我,那个时候,我身边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这样。我们从小目睹父母辛劳、体验生活困苦的孩子,懂得热爱生活的道理,有着奋斗与吃苦的自觉。
现在,一些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觉得亏欠了孩子,担心孩子被别人家孩子比下去,产生自卑心理,反而更加娇惯、宠溺孩子。大多数的孩子都过着一种极其享乐的生活,热了有空调,冷了有暖气,家家都有零食吃,人人都有新衣服穿。
父母再苦再累,也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罪。当父母恨不得把全世界所有的好东西和所有的爱都给孩子时,却忘了告诉孩子一件事:生活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
孩子们心安理得享受着一切,根本不知道知足,不知道感恩,不知道体贴父母,不知道生活的不容易,相反,还滋生了很多虚荣、懒惰、不学无术的坏毛病。
给孩子再好的教育,都不如让他亲自去感受一下,成人世界的不容易。正如曾国藩所说:“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今天的父母,总想着把最好的条件给孩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在“害”孩子。
成长过程中,物质越充裕,精神越疲敝;精神疲敝时,创造物质的脚步自然会停歇。反之,给孩子真实的成长,让孩子懂得困难与艰辛,教孩子珍惜馈赠与财富,引导孩子依靠勤奋和努力,才是对孩子最好的馈赠。
有父母担心,当别的孩子要什么有什么时,要求自己的孩子勤苦俭约,会不会让孩子感到变得自卑、压抑,影响健康快乐成长?
我们要求孩子勤苦俭约,不是说要像祥林嫂一样,天天跟孩子诉苦,抱怨“我们买不起东西”,唠叨“我每天起早摸黑地干,还不是为了你?你如果不成才,你还有脸吗?”这么做,当然会把自卑感深深植入到孩子的心中,挥之不去。
在生活的艰苦面前,有两种选择:“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或 “坦然面对,自立自强”。父母的选择与示范非常重要:
我认识一个母亲,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总是穿着干净的衣服,很早去捡瓶子,又很早回家给女儿做饭。她的脸上从来没有那么多情绪,洋溢着淡淡的知足和随遇而安。而她的父亲也是那么平和,哪怕每天回家汗流浃背乃至脸色通红,依然平和得没有一点脾气,开开心心地和家人一起吃着粗茶淡饭。
从他们身上,我能感受到一种在困境中仍然充满希望,依旧保持坚韧的意志品质。这样的父母培养的孩子,即便生活环境不好,也不会养成寒酸、刻薄、拘谨的习气,相反还能直面现实,锤炼内心,进入曾国藩所说的“极耐得苦,故能艰难驰驱”的境界。
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里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
这是我们应有的生活观和教育观,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永不止息 ,深信再大的磨难,只要人活着,肯勤劳,就有转机。■
不是金钱、不是房子、不是珠宝,李嘉诚给孩子最珍贵的东西,是这个!延伸阅读
香港首富李嘉诚先生说:“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
李嘉诚的家庭教育无疑是成功的。
要了解他的教育理念,可以从他和家人吃饭的视频开始。
李嘉诚家有个规矩,无论工作多忙,每星期一晚上,一家人都要腾出时间,一起吃个晚饭。
视频中,一家人围坐在一张中式圆桌旁。李嘉诚居中,大儿子李泽钜在右,小儿子李泽楷在左。
简单几个家常菜,大家一边吃,一边聊。
李泽钜聊起他女儿michelle(中文名李燕宁)近期有点犯“公主病”。
李嘉诚立即正色道:“你们千万不要鼓励她。”
李泽钜连连点头,说:“没鼓励她,我骂她了。”
然后,李嘉诚顺着这个话题,对儿子们讲起了为人处世的道理。
这时,一位佣人给李嘉诚端来一碗汤。李嘉诚对佣人点头微笑,说:“谢谢,我过一会再吃。”
佣人会意,把汤端走,李嘉诚再次说了声“谢谢”,才继续和儿子们聊天。
这个短短几秒的镜头,我反复看了三次。
十九世纪英国教育家、著有《教育论》的赫伯特·斯宾塞说:“野蛮产生野蛮,友爱产生友爱,这是真理。”
李嘉诚对人的尊重,不仅是饭桌上对佣人的尊重,还体现在其他许多细节。
比如,他请人吃饭时,会到电梯口迎接客人,然后给每个客人发名片,即使他的名气已经不用名片了;
比如,开始吃饭时,他会让客人们抽签,根据抽签号码落座,彼此不分尊卑;
比如,他送客人时,会与大家一一握手,包括边上的服务人员。然后送大家到电梯口,直到电梯门关上才离开。
李嘉诚对人的尊重,是对孩子最好的言传身教。
李嘉诚说:“孩子们小时候,我和他们在一起时,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是教他们做人的道理。现在,我们三分之一的时间会谈论生意,但三分之二的时间,依然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关于李嘉诚的育儿心经里,还有另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两个儿子小时候,李嘉诚带他们坐电车、坐巴士,去破旧的棚户区“体验生活”,这样的做法坚持了四年。
这样的做法并不是矫情,而是一个站在人生更高的地方的智者,给孩子的引导和教育:只有看见更多和自己身边不同的景象,才能了解这世界真实的样子,才不会有“何不食肉糜”的笑话。
李嘉诚坚信,只有先做一个好人、一个正直的人,别人才愿意和你交往、合作,你才能真正成功。
让孩子从小懂得尊重别人,事关孩子一生的幸福。
朋友Z的女儿,从高一开始到英国读书,大学毕业后回国,如今在杭州工作。
朋友说,在国外的7年,她在女儿身上,看到了最可贵的一点变化,那就是发自内心地尊重别人。
比如,和女儿逛商场。每次掀商场门口的帘子时,女儿都会回头,看看后面有没有人,防止帘子甩到别人身上。如果后面的人距离不远,她会掀着帘子,等后面的人进来后再放下。
“一开始,我觉得女儿有点傻气。但女儿说,她傻人有傻福。事实确实如此,女儿人缘特别好,一直挺顺风顺水的。”朋友Z感叹。
想让孩子从小尊重别人,身为父母,不仅要带头尊重别人,也应尊重孩子。
只有以应有的尊重来对待孩子,孩子才会真正懂得尊重。
比如,如果想让孩子帮自己做什么事,可以对孩子说:“请你帮我……,好吗?”而不是用强硬的命令口气。
当孩子帮父母做了某件事,父母应该对孩子说一声“谢谢”,而不是觉得理所应当。
有时候,孩子不是故意不尊重人,可能只是不懂。这种时候,就需要父母及时告知和提醒。
著名画家丰子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他请一位朋友到饭馆吃饭,让孩子们一起参加。孩子们才十来岁,刚吃完饭就坐不住了,向父亲提出要先回家,丰子恺马上悄悄地制止了孩子。
后来,回到家里,丰子恺对孩子们说:“我们家请客,你们也是主人。如果主人比客人先走,那是对客人的不敬。”孩子们听懂了父亲的话。从此,家里请客吃饭时,孩子们都争当好客的小主人。
我们身边也曾有很多过类似的故事。
听一个朋友说她女儿还在读幼儿园时,有一次,她让她女儿帮忙去小区传达室取快递。不一会,她女儿一脸沮丧地回来了。
我朋友问她女儿怎么了?女儿回答说:“妈妈,传达室的爷爷批评我没有礼貌。”
“你见到传达室爷爷时,有没有说爷爷好?”
“没有,我只是说妈妈让我来拿快递,我是几幢几室的。”
“孩子,见到长辈时,应该先问好,比如爷爷奶奶好,叔叔阿姨好,然后再说具体的事情,这样才有礼貌,别人也才乐意帮你。”
后来她女儿把这事记在了心里。从此,她女儿每次去传达室,都会甜甜地叫一声“爷爷好”或“伯伯好”。
最近朋友也有提到,说有几次,快递有点重,她女儿拿不动,传达室的爷爷就主动帮忙将快递拿到家里。
朋友的女儿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尊重他人带来的快乐。
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一个尊重别人的孩子,他(她)得到的,一定比他(她)付出的更多。
从这个角度来讲,尊重别人,既是“利他”,也是“利己”。并且尊重别人也不光是表面的讲礼貌,更重要的是尊重别人的想法,给别人同等表达自己的空间。孩子的想法虽然有时很可笑甚至是错误的,但是尊重他们的决定也很重要,让他们早早的学会掌握自己的生活。
尊重别人的最大受益者,其实是自己。■
编辑整理:小漫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共青团中央、年糕妈妈教育,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