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家长
很少有机会体验当老师的感受
今年暑假有幸当了两次老师
真是收获满满,感慨也颇多
以前看问题都是站在家长的立场上
如今站在老师的角度面对学生和家长
感觉真的大不一样
我不敢说对老师工作理解得很透彻
但至少在他们的角度上
有了一些感悟和新的思考
1
老师真心想对每一个孩子好
记得小麦入学前那段时间,我一直为“老师会不会不喜欢她”而感到焦虑,总担心老师忽略或者冷落了她。现在想想,这种焦虑好没有缘由啊,孩子们在和老师相识之前,都同样没有任何联系的,所以,老师没有任何厚此薄彼的理由。
家长能放手把孩子交给老师,一定是对老师有最起码的信任。所以稍有责任的老师,都会尽力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甚至比对待自己的孩子还要尽心尽力。
我带的夏令营队伍里,有个性格比较孤僻的孩子,他很少跟我以及其他小朋友交流,甚至经常和我们的集体行动对着干,他也确实给我们的队伍带来了一些麻烦。但当他因为没有争取到表演机会而伤心落泪时,我依然用极大的耐心安慰他,想办法给他创造机会。
我想大多数老师都和我一样,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每一位老师都想做一名好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好评是老师更加努力的重要动力源泉。虽然现在的师生关系没有很早以前那样的亲密,但学生对老师的认可和爱戴,是每一个老师最想得到的成就。
2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一种说法:孩子的一切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这其实是在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能会有人觉得这样讲有些极端了,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可以通过孩子的行为表现,大致推断出其父母是什么样的人。
我的阅读课上有个性格非常活泼的小姑娘,有主见又充满热情,什么事儿都不用我操心,还能主动帮助我处理一些她力所能及的事。我猜这孩子的家长一定是睿智的,他们信任孩子,愿意放手让孩子自由发展,他们应该很少批评和指责孩子。
后来和孩子妈妈接触之后,我之前的猜测几乎完全被证实了。这位妈妈经常就某些事情征求孩子的意见,而不是对她提出各种要求。当孩子做错的时候,她也不去一味责骂,而是给孩子一些鼓励,让孩子重拾信心和勇气。
另外一个男孩却刚好相反,他一跟我见面就不停地炫耀他身上的装备,妈妈给他买的眼镜多少钱,有多少种功能;他的鞋是从美国买的,书包是爸爸的属下送给他的……乍一看,他好像也是一个爱表达自我的活泼骚年,但当我和孩子们互动提问时,他却只会举手,不会答任何问题。而且只要他和其他小朋友玩闹,一定会打起来,先动手的也一定是他。
后来我也领教了这个男孩妈妈的极品表现,她表面上对孩子是百般呵护,一路上帮孩子拿书包、系鞋带,吃饭时帮孩子抢饭,上课帮孩子占座,但当孩子出错时,又劈头盖脸的当众怒斥,以至于后来孩子不小心受了伤,都不敢让她知道。
每当我遇到调皮捣蛋不着调的孩子,并不会对孩子有太多的怨气,但我却会从内心里埋怨孩子的家长。我想很多老师都会有和我类似的感受,孩子能有什么错,他们只不过是家长的一个镜像反映。教育不是靠老师就能很好完成的,虽然我们的老师肩负着教书又育人的责任,但教书才是老师的工作重点,育人这样的工作,还需要我们家长自己努力。
3
老师很难做到一视同仁
我发现当老师的都有一项特异功能,就是能迅速地把自己所有的学生看得一清二楚。不光能看清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小动作,就连孩子的内心最深处,老师也能在初次见面的第一天,看得清清楚楚。
在每一个老师的心中,孩子们都会自觉的排成一个队,而且是个纵队。虽然老师不可能很快了解每个学生的详细情况,但是每个学生在队里的位置很快就可以形成。
我的阅读思维课里有十几个孩子,估计他们在自己爸爸妈妈眼里都是最棒的,但一节课下来,无论是从智商、情商还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哪一个方面,他们之间的差别很快就呈现出来了。有既聪明又活泼的,有活泼但不太着调的,有聪明但不爱表达的,还有既不着调又不积极的……到底该怎么公平对待他们呢?我自己也很迷茫。
虽然我们家长都希望老师能特别照顾我们自己的孩子,但从现实情况来看,那是不可能的。我们无法要求老师给与孩子同样多的关注和爱,就像我们的父母无法绝对公平对待自己的多个孩子一样。
一些性格好的孩子,经常与老师互动沟通,自然就会和老师的关系好点;而性格较为孤僻的孩子,很少跟老师沟通交流,那么就和老师的关系疏远了一些,但这绝不代表老师会偏心。
经过这个暑假的体验和经历
我更加理解了家长、老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我们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决定了孩子会以什么样的状态呈现在老师面前
而孩子的状态决定了
他在老师心中排在队列的什么位置
这个位置又影响着孩子与老师之间的关系
也许我们根本不在乎老师怎么看孩子
但孩子终究是要在集体中生活
那他在集体中也一定会有一个属于他的位置
既然我们无法要求老师
按照我们的要求和想象对待孩子
那如何优化孩子在集体中的位置
就要靠我们家长先塑造好孩子自己
再过几天孩子们就要开学了
他们马上要进入一个新的集体
无论孩子在新的集体中暂时处于什么位置
我们家长都要对孩子有信心
相信我们的付出和今后的努力
可以让孩子在那个集体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如果你有家庭教育的困惑和经验
欢迎和我们共同交流探讨
微信互动号:immi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