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2016选秀的前前后后,大街小巷报道最多的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周琦。从参加选秀前人们的期望,到选秀结果后我们的失落。各样的心情交织在一起给周琦带来的,也许更多是压力的一面。
相比2015年的亚锦赛,周琦在奥运会赛场上的表现是令人失望的。包括主教练宫鲁鸣在接受于嘉采访时也表示:如果非要选择一名表现最差的球员,那就是周琦。
可是大家是否留意到,相比之前的比赛,周琦在这次奥运会赛场上的很多表现,都源自内心的不自信。他经常是一脸的茫然,他的注意力显然经常的分神。有一定的原因是因为奥运会的比赛强度太大所致,但更多的原因是他的心态。他在与塞尔维亚的比赛中,几乎连队友的球都接不到,基本的掩护换防他都要反应2秒钟以上,对方罚球时的篮板保护他都可以漏人。这不是比赛强度导致的,是他真的已经不能专注于比赛本身了。
对于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运动员,他的心智真的还不够成熟。外界给的压力,在他的身上并不能转换为动力。他还是一名孩子,与其他普通家庭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但他要比相同年龄的孩子承受更多社会舆论带来的冲击力。试想我们20岁左右的时候,我们的心智,我们抗挫折的能力,在面对各路媒体、教练、评论员指责的时候,我们能否承受的住呢?
在NBA选秀前,外界给的期望难免会让周琦自己有内线膨胀的倾向。再加上之前的2015亚锦赛他的表现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表扬。对于一名20岁的孩子,他的内心免不了骄傲与自大。可是他万没有想到,奥运会几场不佳的表现,让原本爱他的人在一夜之间都如洪水般成了谩骂者。其实奥运会的前两场他的表现还没有那么槽糕,又或者说他的表现与其他中国球员表现的竞技状态是相差无几的。但扑面而来的骂声与社会舆论,让原本在NBA选秀中失落的周琦,被深深的打到谷底。而这样的积累导致周琦在最后一场的比赛中(与塞尔维亚),上半场上场90秒,2失误,2漏人,0得分。所有的负面能量、不自信等让他在这场比赛中彻底“爆发”了。
我们可以用倒U型曲线来描述周琦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从11年入选U16国青男篮,在与德国队的比赛中取得大号三双数据(41分,28篮板,15次封盖)到13年入选U19国青队,5.4次封盖居榜首,再到15年亚锦赛入选最佳阵容;这个阶段的周琦,其心理的趋势是一路向上的,可以说是自信满满的阶段。而这样的心理优势在NBA2016选秀前达到了顶点;在此之后,就是倒U型曲线的第三个阶段,下滑。从选秀次轮的第36顺位被火箭队选中,到不考虑与周琦签约。中间又杀出王哲林。最后是奥运会的平平表现。这一阶段,周琦的心理变化是巨大的,用“一落千丈”形容相信并不夸张。这最后一丈,就是与塞尔维亚一战的“超级表现”,心理的负面能量全部爆发出来,直落谷底。这是从11年至今周琦的整个心理变化过程。对于年轻的他,对于只打了两个CBA赛季的他,有这样的心理起伏不足为奇!
周琦要做的,其实是马上去看“心理医生”。而这里的“心理医生”,就是教练、他的家人、朋友以及我们这些热爱篮球的人。在这一刻,鼓励也许比感性的抨击更好;耐心的等待也许比焦躁的期许更好;欣赏他的优点也许比只看他的缺点更好。
而宽容,也许是我们可以给周琦的最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