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豌豆·蝴蝶花
马上要到暑假了,家里有6周岁孩子的家长想必既期待又唏嘘:时间过得真快,孩子们马上幼儿园毕业了。
暑假过后就要升入小学了,是不是就不用那么操心了?
的确,不需要“那么”操心了,而是需要“那么那么”操心了。
(文章来自微公号:慢读童年)
01
孩子不是一夜间长大
虽然说孩子步入小学,不意味着孩子已经做到小学生的标准。
在这个渐进的过程中,孩子很有可能表现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需要父母陪伴孩子慢慢克服。
如果父母缺席,孩子很有可能感到茫然无助,轻则不能及时进入小学生的角色,重则可能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记得去年我女儿刚入学时,我觉得理所当然的应该“退后”,让孩子负起她本应承担的责任——进入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
哪知孩子好像并没像我想象的那样能干,每天各种问题一大堆。
老师经常电话打来,家长会上也是需被点名、被督促的那部分。
而且关键是孩子真的出现了情绪问题,经常无端发脾气,焦虑、爱哭。有时晚上睡梦中还会说梦话。
我才意识到,孩子进入小学和进入幼儿园一样,是有“入学焦虑”的。
也许她还不能熟练的收拾整理书包,
也许还不能全然的了解和信任老师,
也许作业对于刚刚开始系统学习的她来说很有压力,
也许身边还不太熟悉的同学今天不是太友好……
太多的因素让孩子可能感觉力不从心。这个时候,父母当然要做孩子强大的依靠。这种依靠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支持,而不是父母代劳孩子做事培养“小皇帝”。
02
为什么是“陪伴”而不是“管教”
想一想一个6岁的孩子,在外面按照各种要求和程式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绝对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即便孩子表现不好,对于6岁的孩子而言,都不是存心和故意,而是确实孩子的能量达不到。
这个时候,孩子本来就有了挫败感,再去用所谓的“管教”来对待孩子,无疑会破坏亲子关系和孩子的自信罢了。
孩子最需要的是来自父母的温暖,这会让疲惫的孩子重新恢复生机,更有力量去面对令他们感到艰难的学习生活(当然,不见得每个孩子都觉得艰难,以孩子个体感受为准,有的孩子没有经过小幼衔接可能开始会感到较困难一些)。
03
怎样进行“陪伴式教育”?
简单说,就是对孩子要有同理心,陪伴孩子的各种情绪而不指责。
但也不是面对孩子的困境只是一味的认同,在陪伴的基础上引导孩子捋清每一项事务,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陪伴式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孩子。
在一些“小事”上,不妨允许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
比如,今天上学穿什么衣服,回家后先做哪一项作业。这样,既不会让孩子感到失望和叛逆,还有助于孩子渐渐走向独立。
对于一些相对重要的“大事”(比如必须天天上学,认真听讲等),如果孩子与父母意见不统一,家长要耐心告诉孩子利弊,并给出让孩子选择的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修正自己。
当然,父母要拿捏好给孩子“自然修正”机会、让孩子自己做主的程度。有些事情,父母一定要坚持原则,不能给孩子机会。
比如无故打人、偷同学东西等行为,不管孩子接不接受家长态度上一定要坚决制止。
在孩子刚入学的阶段,在家里多给孩子营造一些温馨时刻,帮助孩子舒缓压力。
一般人在较大的压力面前会有“退行”行为,也就是在心理上年龄缩小了,行为“退化”至比当前年龄更小的阶段以排解自己的压力。
这个时候,家长不妨像耐心陪伴孩子入园时那样多拥抱孩子,多给孩子一点小礼物小惊喜(注意不要将礼物和学习挂钩,让孩子觉得你的爱是“有条件”的)。
耐心倾听孩子的倾诉,需要时给予开导,帮助,避免指责。因为在打击和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很可能性格上变得怯懦和虚伪。
这一段时间注定要辛苦,不管是孩子还是家长,好好陪伴孩子——为了将来“不再陪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