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看自己是不是这样,每天一大堆事情,我们总是先做容易的、花时间少的、催得急的、有趣的、资料齐全的,而把难的、花时间多的、催得不急的、无趣的、资料不全的放在后面。很多事总是要拖到“大限”之前才被仓促或悲壮地完成。这导致我们每天过得很不爽,因为我们陷入了一种怪圈,总是想把事情做得更好,但总是低效,总是拖延,于是每天总是生活在懊悔、自责、沮丧之中。很多人喜欢熬夜工作,大多是因为第二天就要用的东西不能再拖了。
也有人提出一些建议,比如定好计划,比如集中注意力,基本上都是废话。如果我能做到以上几点,还会拖延吗?
怎样正确对待拖延的习惯,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就是拖延症人人都有,由来已久,非常普遍,难以杜绝,正确对待,坦然一些,不必追求完美,不必懊悔自责。如果真想有所改观,是需要做一些训练的,就像学一门新技能一样;而且要意识到,学会这个新的行为模式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全心投入和刻意练习,千万不要指望一蹴而就,那会给人带来新的沮丧的感觉,而沮丧、不自信、对一件事的恐惧、回报期过长等正是导致拖延的重要因素。
下面十个小招你试过吗?有的是个人体会,尝试过见效的;还有的是在视频节目或书里看到的,都是我觉得适合我的。分享给大家。
第一种,在一个时期内定多个重要的事,而不是只定一件重要的事。当准备拖延时,我们一般是采取更无聊更无意义的事来打发,浏览娱乐新闻、玩微信等,或是发呆、闲坐、出去聚会等,这样就真的拖延了。我经常把自己要做的几件事情都放在电脑桌面,建了文件或文件夹,名称都取好,有的是空的。当一件重要的事情不好做,我准备拖延时,我就会“就近”转移到别的重要的事情上去。这样,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拖延状况,因为为了拖一件重要的事,成就了其他几件重要的事。比如,当一件事不想做时,就出去运动,很快你就明白过来,你在拖延前一件事时,成就了一直在拖延的重要的健身计划。
第二种,创造性工作变为机械性工作。也就是换一种方式,把脑力的事换成体力的事来做。很多工作我们为什么不愿意做,迟迟不动手?就是因为难度大,让我们望而生畏,自己在内心纠结,和自己作斗争。如果是体力劳动的事,我们可能就更容易行动。比如早读背课文因为背不下来,就想发呆,这时就可以抄几遍。也许就背下来了;即使还是背不下来,但我们这样既可以给自己一些心理安慰——我为这件事做了一些什么,也增进了我们对这个学习对象的了解,收到了可能和背下来差不多的效果。
第三种,让潜意识参与。我们的大脑和我们的行为并不是简单的同步,不是我们在做什么它就在思考什么。很多学生问我高考时是先看作文题再做卷上别的题,还是先做别的题最后看作文题、写作文。我的建议是,如果你的心理素质不是特别差,那么就先看一下作文题,你一边在做前面的题时,你的大脑在潜意识里也对作文材料进行加工,这样可能会使效率高一些。有些事,你一直拖着不想做,但也不防在闲时翻翻相关资料,了解一下,可能在某一个时间点,思路突然来了,你的行动就会更坚决、高效。
第四种,调动多种监督力量。有时吹点牛也无防,把自己的计划和想法告诉朋友,发在朋友圈里,搞成QQ签名,发个微博。这样,就会对自己的行动形成督促,比自己焖在心里的想法可能更容易行动、更容易做好。很多人在朋友圈发布打卡多少天,就是为了达到这个效果。还有建立一个共同的学习圈,比如做一件事发动办公室成员一起参与,互相督促,我当年汉语言文学自学考试时,就是和几个朋友一起学,才把事情做得更有效率,很快完成计划。
第五种,只定5分钟计划。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行动是因为我们的目标过于宏大,比如“我要学一门外语”“我要开办一个企业”。凡是过于远大的目标都是不需要当下付之行动的,都是“明天”开始,凡是等到“明天”去做的事一般是实现不了的。必须想办法现在开始,而5分钟计划指向当下,指向行动。这一条必须和任务切分联系起来,先做容易的,当下能做的、能马上行动的,这些简单工作也是这项大事情的必要组成部分。比如学外语先积累单词5000个,用100天时间,那今天先背50个单词,现在5分钟,我先记10个,这个行动就和那个远大目标建立起了联系。注意:第一步一定要很容易在短时间完成!一旦切分到当下,我们就不好意思再把这件事过于宏大、难以办到当作拖延的借口了。顺便说一下,我们可以做个训练,当一件事被拖延时,把拖延的借口试着写下来,有几条写几条,其实只要写出来,我们就脸红了,因为借口实在太可笑了,太荒唐了,比如今天天气不适合去健身房、我要等理了发再去打扫房间等。
第六种,经常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价值。对于一个长期不拖延的人来说,他一定是明确知道自己的优势,知道自己做的每一件事的价值的人。把自己的长处记下来,写在显眼的位置,把自己做的事的价值记下来,让自己经常看到。从管理的角度看,经常督促一个人做某事,与经常赞扬一个人的长处相比,一定是后者更容易促成行动。有的人做一件事特别认真、执行力特别好,一定是得到了这方面的赞扬或认同。如果没有,我们自己来做,比如把很多事记到本上,完成一条划掉一条,没有比那划了的线条更好的奖励。高效会上瘾的,这也是那些拼命做事的人享受的最大的乐趣,他们甚至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是习惯于无聊和拖延的人不大能理解的。
第七种,斩断可能拖延的“诱惑源”。这招比较绝,不发愤恐怕难以实现。把电脑上、手机上的游戏全删了,有线电视停了,把自己封闭在只有要做的这件事的资料的房间里,因为没有可拖延的东西,实在无聊,那就只有做这件重要的不能再拖延的事喽。因为我们可以确信,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做点有难度的事,绝对比无所事事更有趣。我有一招,最近在用,人为增加接近诱惑的成本,比如把把手机上视频播放器删了,退出微信,你想动摇去做这些有诱惑的事时,你还要重新下载,还要重新输入长长的密码,成本太高,会让你的自制力延续。这是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就是要学会拒绝,对空洞的事务、不必要的事情、不适合你的人说不,斩断那些可能增加你负能量的交际。不过,这难度很大,这不仅是方法,还与一个人的价值观有关。你只要想一下,你是不是在不必要的社交上耗费了太多精力?
第八种,适当的放松或奖励。当成是完成重要工作的后,自己有对自己的奖励,人的执行力也许会提高一些。为了那点“自我欺骗”的奖励,人会活得更有“规矩”,而不是随心所欲。这也有利于事情的完成。所以不要说我一定做完这件事再去看电视,而应该把看电视作为完成这件事的奖励!特别是社交奖励,就是当一件重大的事情完成后和朋友聚一聚,完成了一大步时告诉自己朋友,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在下一件事情上的拖延心理。
第九种,自我诱导、尝试开始。“理性的我”不停地哄着“小我”,告诉自己:虽然这事难,我先试一下;虽然只有10分钟了,我还是可以让事情进展一点;我再干一小会再打开电视;我先读一点书的开头。这种方法的效果是惊人的,我们的很多拖延只是因为我们没有尝试开始,一开始往往会有我们想不到的效果。
第十种,只在规定时间做(想)固定事情。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如果你三个星期后要外出搞一场重要且有挑战的讲座,你有可能这三个星期每天在想这件事,甚至别的重要事情也被拖延、或暂时中止,但其实你这个讲座的准备没有任何进展,最后你还是在讲座前一天晚上加班熬夜。如果你是这样的人最好的方式当然就是自己给自己排定日程,比如,要花三个半天完成这个讲座的准备,那就是每个周六的下午,并规定“我只在规定的时间想固定的事情”,其他时间我绝不做这个事情,要排上别的事情,也是固定时间的。还有不要总是“想”。有人晚上参加一个重要宴会,一整天都不能做别的事情,不停地“想”,应该告诉自己我只早上花30分钟想这件事,并把要点记下来。剩下时间去做别的事情。
最后,还要把话说回来,那就是拖延是正常的,以上建议和方法你能用就用,不能用就坦然接受。有些事情逼急了你自然会去做,做不完你就会有一些精神或物质上的损失,时间长了,一次次的教训中也会让你长点记性。你也就慢慢成长啦,你也不要指望成长之后,你能完全避免拖延的问题,到时你再用以上方法慢慢与之斗争。
或者,如果你是一个足够有趣的人,在拖延一件事的过程中你可能再做其他有趣的事情,如果你足够用心,足够投入——标准就是你做那件事时并没有堕落的愧疚感,并且已经完全记了别的重要的事情,不见得那件事就一定比这件事价值低,过程即意义、经历即价值,你在寻找别的生活方式的可能性,也是有意义的。人这一辈子,开心就好呀。
对于拖延问题,朋友们有什么好方法、好体会,或者好段子,欢迎也来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