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心理学的第一讲------安慰剂效应。
解释之前,先讲讲我的爱情故事。
我还是未成年的时候,喜欢上坐我后桌的一位姑娘,鼓起勇气写了封情书,结果对方说我是个好人。自从那次表白失败后,我痛定思痛,决定多读书,勤运动,因为我始终安慰自己说爱情是讲究缘分的,只是我的缘分未到而已,所以至今我还是单身。
虽然不是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但也痛(huo)彻(gai)心(dai)扉(shen)啊,有没有
其实这种行为呢,就是安慰剂效应了。
再比如我妈做车会头晕,但其实不严重。上车前总会让我把晕车药融在水里给她喝,时间久了我嫌烦就直接给她白开水,久而久之,她就不晕车了。
安慰剂效应又名假药效应(源自拉丁文placebo“我将安慰”),指虽然治疗没有效果,但病人却主观上感觉治疗有效,从而缓解带来的痛楚。
就像我前些天因为智齿长歪导致疼痛难耐,所以去医院就真,到了医院后还没开始治疗,就觉得没那么痛了。
就像患了癌症的佛教徒去灵隐寺上香,去一次就感觉能多活一天;
还有就是我们去登山,常常会感叹风景好美,草好绿,水好清澈,喝了同伴递过来的水壶的水,情不自禁的感叹,就连水都是是甜的。但其实那是同伴家里灌来的水。
这些生活中的发生的事情都可以用安慰剂效应来解释。
虽然产生安慰剂效应的具体原理还没被科学家研究出来,但按我的理解,其实就是人的自我安慰,毕竟我们人类在拥有理性的同时又不缺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