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6岁以下的孩子不独立反而是好事?专家的解释让人眼前一亮

作者:波壳粒粒 2017-09-09阅读:2276次

作者丨粒粒妈妈

有位宝妈给粒粒妈妈留言说:

“快崩溃了!儿子现在4岁,每次有我陪着时,他什么事都做得特别好;但只要我不在身边,他就做什么都无精打采——

我在身边,他拼积木特别认真,还做出几个超棒的模型;但我去做自己的事情,他没几分钟就不想拼了;不仅如此,我不陪着,他绘本翻了2页就说不好看,画画不到1分钟就笔就扔一边,叠衣服最多能坚持叠1条小内裤……“

不知道其他宝妈有没有对类似的场景很熟悉呢?以前我家丫头也是这样,以至于让我老担心:哎呀,这孩子这么不独立,以后可咋办?

不过,后来看了很多心理研究,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原来,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来说,不独立反而是很有好处的!

为什么6岁以下的孩子不独立反而是好事?专家的解释让人眼前一亮

01为什么家长在身边,孩子反而表现更好?

事实上,上面提到的现象并不是偶尔的,在很多家庭中都非常普遍,在心理学上叫做「社会助长现象」。早在1897年,心理学家Norman Triplett就通过实验证实了这种现象——

实验第1轮,心理学家先让孩子在没任何陪伴下,自己骑单车;第2轮,孩子骑单车时,旁边有人跑步;第3轮,孩子骑单车时,旁边的人也陪着骑。结果显示:当旁边有人陪着孩子骑单车时,孩子骑单车最快、也最努力。

之后,其他心理学家通过大量实验,也得出类似结论,而且在6岁以下的孩子身上表现尤为明显:无论是拍球、舞蹈还是其他活动,和单独练习相比,父母在身边时,孩子的表现都更好。

为什么6岁以下的孩子不独立反而是好事?专家的解释让人眼前一亮

02「社会助长效应」是怎样产生的呢?

这其实是「陪伴效应」和「评价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当家长在身边时,孩子会感觉父母对自己很重视,所以往往会表现得更加积极正面;

另一方面,当家长在身边时,即使家长并没有对孩子做出评价,孩子也会认为家长在心里、暗暗评价自己的表现,这就促使他们做事的态度更加认真

为什么6岁以下的孩子不独立反而是好事?专家的解释让人眼前一亮

03为什么有时「社会助长现象会消失」?

当然,生活中肯定有些时候,我们发现陪在孩子身边,反而表现更糟糕,为什么呢?原因主要有2个:

一个是孩子感觉家长“没上心”,也就是“人在心不在”的虚假陪伴,这会让孩子非常受伤;

另一个是当孩子明确表示不需要陪伴时,家长却故意陪伴,这会让他们产生压力,「社会助长现象」就会消失。

为什么6岁以下的孩子不独立反而是好事?专家的解释让人眼前一亮

04这么说,到底该什么时候让孩子独立呢?

首先,让孩子独立肯定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但成长过程的陪伴一定是不可或缺的。著名儿童教育学家侯先生曾说过:“没有绝对依恋,就没有真正独立。”

那么,到底应该什么时候让孩子独立呢?实际上,这个还真没有明确答案。毕竟这个还要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发展情况来看。

不过,从儿童心理成长的总体发展情况来看:越小的孩子越需要陪伴;等6-7岁后,孩子就没那么需要陪伴了。在小的时候缺乏陪伴,到过了6岁再想用大量时间陪伴,反而可能招孩子嫌弃。

为什么6岁以下的孩子不独立反而是好事?专家的解释让人眼前一亮

05孩子需要陪伴,就不用培养独立性了?

有些家长可能会很困惑:孩子需要陪伴,难道就不用培养独立性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只是说,在孩子刚开始做事时,我们的陪伴也许比让孩子独自做更好。

因为对年纪还很小的孩子来说,一开始就强迫他们独立,孩子很容易因为太紧张无措,而失去做事的热情和勇气。

所以,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我们不妨先鼓励孩子独立尝试,但要在一旁观察,当我们发现孩子力不从心,或者因为专注力有限而不能长时间坚持时,我们就可以试着陪孩子一起做。

为什么6岁以下的孩子不独立反而是好事?专家的解释让人眼前一亮

粒粒妈妈有话说:

孩子从依赖到真正独立,需要经历的成长肯定不会太短,需要付出的努力也肯定不会太少。

但所谓“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对成长中的孩子尤其适用。如果我们想培养孩子做事的热情和独立的勇气,就更需要我们作为“领路人”,言传身教,陪着孩子慢慢变成熟。

更多有趣、有用、有温度的育儿知识,欢迎搜索关注暖萌的宝妈:波壳粒粒

——延伸阅读——

永远忘不了,当你来到这个世界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