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帝曹丕,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在曹操死后成为魏王,最终代汉建魏。
记得之前我们分析曹操拥有自卑情结,其实曹丕也有自卑情结。但是与曹操不同的是,曹操十分善于自我排解,因此纵观曹操一生不失豁达与自信。但是曹丕一生也没有走出自卑情结的阴影。
心理学中,自卑是指个体的一种软弱、无能、低劣或自感不如别人的复合心态。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感起源于童年时期的弱小和无助,加上器质性的缺陷和社会性的挫伤,从而形成一种复杂的情节,即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常表现为以下几种:
(1)、封闭自我以掩饰自身的弱点;
(2)、对周围事物敏感,因而很容易遭受挫折;
(3)、有超现幻想及严重的孤独感;
(4)、十分在意竞争结果。
分析三国历史,我们发现曹丕的自卑来源主要有:
第一,出身不好。三国时期,人们普遍重视嫡庶之分,曹丕虽然是曹操的儿子,但是并不是正室所出。曹操的正室为丁夫人。在宛城之变后,曹昂身陨,丁夫人一气之下和曹操离了婚,回了娘家。虽然曹操百般挽回但丁夫人到死也没有再回曹家。因此,曹操才把卞夫人,也就是曹丕的生母扶为正室。虽然卞夫人 最终成了正室,但是她终归是歌妓出身,所以曹丕作为歌姬的儿子,自然会生出低人一等的感觉。这也是曹丕自卑情结的最终来源。
第二,过于严格的教育。曹丕6岁的时候,曹操就教他射箭,8岁学骑马,10岁随曹操出征宛城,在溃败中逃脱性命。可见曹操对曹丕的教育是十分严格的。虽然这种教育很有成效,但是过于严格的父母教育也会使得孩子缺乏自信,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自卑情结。
不仅如此,与其他兄弟相比,曹操很少表现出对曹丕的喜爱,尤其是在曹昂死后。曹丕之下还有曹彰、曹植、曹冲等几个兄弟。曹彰,被曹操亲切的成为黄须儿;曹植甚至一度成为曹操中意的接班人;曹冲也是自小被曹操喜爱,也曾被当做接班人培养。甚至在曹冲死后,曹丕劝慰曹操时,曹操脱口而出:“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这句话不仅对曹丕造成一万点伤害,也证实了曹丕并不受曹操的喜爱。
曹丕自卑情结的后果就是掌权后残害兄弟、苛刻旧臣、急于报复。总之,在曹丕主政的6年,虽然能兢兢业业处理政事,但是始终没有向曹操一样克服自卑情结,像曹操那样宽厚待人,任用贤才。也许曹魏的迅速垮台,与曹丕的作为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