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趴君身边有不少年轻母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她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明明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但不知怎么的,孩子总是疏远、惧怕甚至是怨恨自己。
对于这样的情况,之前趴趴君也有困惑。直到前两天,趴趴君在电影院观看了一本名为《雄狮》的电影,深有感触:没有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可能选择的理念和方式不对。
《雄狮》讲述故事是,印度青年萨罗和一家人过着贫穷而又温暖快乐的生活,在他5岁时,一次突发事件让萨罗和家人走失。几经辗转流浪后,萨罗最终被送进了收容所,并被来自澳大利亚的一对夫妇收养。在两人爱的教养下,萨罗成长为了前途无量的有为青年,但对于家乡的记忆却从未散去。最终,在养母的鼓励下,萨罗终于勇敢的走出那一步,回到家长和生母见面。
因为这特殊的人生经历,这位印度青年就拥有了两位母亲,5岁前,是生养他的印度生母,5岁之后,则是培养他成长的澳大利亚养母。尽管生活国度不同、家庭状况不同、教育背景不同,这两位母亲都用自己的方式给孩子最真挚的爱,令人动容。
先来说说萨罗的印度生母。和很多中国女性一样,她靠着自己的辛劳支撑着一个生活困难的家庭。身上背负着太多的生活压力和烦恼,她应该有太多的牢骚和抱怨,不过在萨罗面前,她只做了一件事,就是让孩子知道,母亲是全心全意爱着他的。
因为这份爱,她可以和孩子肆无忌惮的在枯叶堆的玩耍;因为这份爱,她会在小萨罗买西瓜受伤后,愤怒的批评萨罗的哥哥,没有负起应该的责任;也因为这份爱,她在萨罗走失后,坚持生活在原来的住处25年,坚信他一定会回来。
爱,永远是不可思议的。这些“润物细无声”的努力,在年幼的萨罗身上,产生了奇妙而让人敬佩的效果。这位5岁的孩子在走失后,表现出超过同龄人的淡定和冷静,帮助自己渡过生与死的难关。这种坚强依靠的不仅是对生活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而是因为在孩子幼小的心中,一直知道,在那个模糊的远方,一直有个人在牵挂他,等着他。
所以,趴趴君觉得,在这位贫穷而感人的母亲身上,我们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学习:
1.爱不需要任何前提。趴趴君一直相信,所以的母亲都是爱孩子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母亲往往用一些功利化的内容来展示自己的爱,比如学习成绩、比如对某项学习技能的执着。很多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的理解能力无法和成人相比,他们不一定能了解家长的苦心,而是小小年纪就埋下这样的意识,母亲的爱,需要自己达到某个高度来换取。
2.别将自己的困境加注在孩子身上。现代女性在工作和生活中,往往会需要诸多烦恼和不顺,有些是暂时的,有些甚至是无法改变的。这些当年需要渠道去消解,但记住了,这个渠道一定不是自己的孩子。如果母亲习惯性的把自己的戾气转移给孩子,那么孩子一般会形成或者暴戾或者软弱的两种极端性格,这对他的成长都没有好处。目前所需要做的,就是让家庭尽可能处于轻松温暖的环境里,让孩子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心。
3. 坚信孩子的想法。这位印度母亲坚守25年的举动,虽然伟大,但不见得所有家庭都能遇到。对于普通的母亲,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做的,就是对于孩子哪怕看起来幼稚的行为,都要给予充分的信任,让孩子知道,他的努力,总有人在期待成功。只有这样,面对未来激烈的竞争,他才会拥有对自我坚信不疑的自信心。
如果说,萨罗的印度生母,呈现出的是血浓于水,割裂不断的亲情,那么他的澳大利亚养母,更多让人感到的是伟大。
事实上,这对澳大利亚夫妇并非不能生育,而是觉得收养像萨罗这样无家可归的孩子,帮助他们融入社会,是更有意义的事情。
所以当萨罗来到这个家庭,他们给予孩子的,是毫无保留的爱,和他游戏,帮助他学习,看着他成长。
久而久之,这种原本的崇高,也转化为互相无法离弃的情感。所以,当萨罗因为思念故乡变得脆弱无助时,澳大利亚养母的担忧、焦躁,和有血缘关系的母亲并无二致。
真正让这种情感升华的是,当萨罗鼓足勇气,对养母说要回印度寻找生母时,澳大利亚养母说:“真希望她还一直在那里,能看到你现在这么帅。”这种发自内心的欣喜,是养母对孩子所有情感,最终汇聚成的毫无保留的成全。
事实上,这种对孩子复杂的情感,很多母亲在生活中也有体会,看着孩子慢慢长大,第一次自己吃饭,第一次游泳,第一次独自和小伙伴出去玩耍……为他们高兴之余,却隐约觉得,孩子终将离自己而去。
即便有这样的情绪,趴趴君觉得,母亲们也应该学学萨罗的澳大利亚养母所做的:
1.让孩子觉得平等。母亲要努力做到的,就是让孩子在家庭中,处于平等而不是处于从属地位,他应该有自己的想法,有时也能够有自己的情绪。
2.尊重孩子的选择。也有家长觉得,为了孩子的将来,他必须沿着自己设置好的路线前行。这样做或许有效果,但很多时候,这条路并不是孩子愿意走的,因此产生的情绪最终要么是孩子,要么是家庭来承担。
趴趴君所在的城市是长春,看这本电影的时候,正值考试结束之后,很多母亲带着孩子一起观影,在情节中若有所思。
有人说家长教育孩子,就是在玩一个养成游戏,但趴趴君却觉得,对于孩子的母亲们,这何尝不是一次自我完善,自我历练的修行?或许当未来的某一天,孩子们成家立业,事业有成时,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本曾经带给我们许多启迪的《雄狮》时,也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感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