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网络调查显示,91.20%的参与调查者认为自己偶尔有抑郁倾向,但70.9%人不会选择去医院诊疗,选择到综合医院就诊者,占20.8%,仅有8.3%的人会选择前往精神科就诊。88.7%的人错误的认为,即使患有抑郁症,通过“自我调节”和“想开点”就能好起来,不需要寻求专业的治疗。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抑郁症的终生发病率为8%左右,远远高于中国的统计数据。
其主要原因为,西方社会对精神类疾病非常重视,几乎所有人都能接受家人或身边的朋友服用抗抑郁药物,接受心理治疗,同样被认可和接受,在部分西方国家,接受心理治疗甚至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这就使得这些国家和地区超过50%的抑郁症患者能够接受规范的治疗。
这一点,在我们国家却截然不同。统计显示,仅8%的抑郁症患者得到有效治疗,超过92%的患者终生未能获得精神科专业的帮助。
原因很多,包括患者和家人对这类疾病的不理解,包括“病耻感”,还有人认为“抑郁”是想多了、软弱的表现...很多患者羞于治疗、羞于服药。即使病情很重,也藏着掖着,服药、接受心理治疗都偷偷进行。
抑郁症如果劝劝就能好,要医生干嘛?
当我心情很糟糕的时候,如果有人对我说这几句话,我的内心简直是崩溃的……
“你想开点,多大点事啊!”
——对我来说,这就是一件我接受不了的事情呀!
“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能开心点呢?”
——我也想啊,可是我就是开心不起来。(低落)
“你要面对现实,振作起来!”
——无语+白眼
这让我想起曹云金模仿郭德纲的一段话:
我最讨厌那种,不知道什么事就站出来劝你大度一点的人,你知道我经历了什么?这种人!你得离他远点,因为他遭雷劈的时候,会连累到你!
你知道我经历了什么吗?就让我勇敢起来。
但,即使如此,我依然会保持微笑:“嗯,你说的没错!”
敢问,就这样的情商,还敢说你能把抑郁症给劝好了?别逗了!
尽管至今没有完全弄清楚抑郁症的确切病因,但基于中枢神经递质紊乱、部分核团改变的学说,已经逐步得到证实,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疾病一样,是大脑功能出现问题。社会心理因素和性格特点在抑郁症的发病中起到关键作用,这一点也毫无疑问。
长期抑郁还会一起海马等相应脑区的细胞凋亡,鉴于此,对于抑郁症,尤其是重症抑郁,毫无疑问,必须接受规范的药物和心理治疗。这些治疗的选择,必须在有经验的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一、你哭着对我说,鸡汤都是骗人的!
医院里心理门诊的来访者经常这样问医生:“我不想吃药,药物副作用太大了,我自己回家多看看心理学方面的书,多调节调节行不行?”这时候,医生估计也是醉醉的。
心理学圈的人都很清楚,市面上很多成功学、星座、励志的书籍赫然摆在心理学的货架上,其实都只是没营养的鸡汤罢了。那些想用看书来治疗抑郁症的来访者最终还是找了医生,说:“看的时候像是打了鸡血一样,确实感觉很好,可是没过多久,还是会回到抑郁的状态中去。”
哪怕你找对了专业的心理学书籍并吃透了,就能把自己治好了?我看也未必。
我见过有的来访者甚至能把专业的理论知识说的一套一套的,自以为比医生懂得还多,医生说什么都觉得不对,总是自作主张,反而病情越来越重。
尽信书不如无书。心理医生十几年的专业学习只是靠看书得来的吗?把精神病学专业的教材都背下来,就能成为一名精神科医生了?别闹!
二、精神病院很可怕?生病了还不去才可怕!
有一次晚上去医院拿些东西,遇到一个送夜宵的外卖小哥,小心谨慎地在医院的走廊里走着,并跟我说,夜晚的精神病院阴森恐怖,实在是太可怕了。
也难怪,近来一些影视娱乐作品只要涉及到恐怖悬疑的剧情,最终的结局都会向精神病靠拢,比如多重人格、精神分裂等等,黑化了精神病院。再加上我们从小被父母长辈灌输的对精神病院的偏见,导致现在很多出现心理问题的患者,不愿意去正规医院就医,更不敢去就医。
在自杀的危险因素中,抑郁症与自杀关系密切:40%的自杀死亡者在自杀时患有抑郁症。与此相对应的是,抑郁症的识别率和就诊率都很低,91%的抑郁症患者从未就医。
据调查数据显示:近10%的患者有抑郁,而其中只有不到 10%接受过专科诊治。就诊率就如此令人瞠目结舌。更不要说那些还没有建立起正规精神科门诊的保守地区了。
如果感觉不好,因为自己低落的情绪严重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请及时就医。
抑郁症的治疗,不是“想开点”就能好。万一不小心,你或身边的人抑郁了,请千万记住:
1.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国至少有9000万抑郁症患者。
2.抑郁症是脑功能出现问题了,服用抗抑郁药物是帮助修复脑功能,就像肝功能出现问题时服用护肝片一样,没有什么不好意思。
3.抗抑郁药物能够帮助你回复如初,至于该用什么药、改用多久的药、该用多少药,交给信任的医生去考虑,不要擅自做主。
4.多活动、多交流、多倾诉,会让你早日摆脱抑郁。
三、如果身边有抑郁症患者,我们应该怎么做?
抑郁症高发的三类人群:
一:女性。统计显示,女性抑郁的发病率差不多是男性的2倍,可能原因为女性的生理特征有关。不少女性在生理期、围产期、围绝经期有不同程度的情绪不良、过度紧张等心理反应。
二:老人。退休后生活环境及节律的改变、身体机能的衰退、“带孙子”出现的系列问题、伴侣的离去、空巢老人等。老年人患抑郁同样加重罹患老年痴呆的风险。
三:职业人群。随着社会的变革,职场压力越来越大。上学时期虽然辛苦,但总体来说心情放松,工作后,环境的改变、人际关系的复杂化、职业能力的需求等,让很多的负面情绪不断暴露。
抑郁症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两大类症状群:
1.心理症状群,情绪低落、焦虑、无趣、没有快乐的感觉、易激动、记忆下降、思维迟缓、懒散等;
2.躯体症状群:失眠或嗜睡、消瘦或肥胖、查不出原因的躯体疼痛或各种不适、心慌、食欲下降或食欲亢进、性欲下降、便秘、乏力等。
如果能消除对精神病院的偏见,相信医生的专业水平,及时到专业的机构寻求帮助,那我们就成功了一大半了。
那,如果我们的朋友不幸患上了抑郁症,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首先
你要清楚的一点,你并不能帮助你的朋友消除抑郁。
其次
你要对抑郁症有一定的了解,知晓一些关于疾病基本的常识。
抑郁症并不仅仅是情绪波动那么简单,它是一种令人困扰的疾病,就像感冒,发炎那样,所以也有人说,抑郁就是情绪上的小感冒。它还存在着生理基础,是大脑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化学反应的缺陷,而不是性格缺陷。
得了抑郁症不可怕,怕的是,不能正确认识疾病,一味自责,不愿意接受专业帮助。更可怕的是,身边的朋友还总是劝自己勇敢起来。
第三
你要学着接纳他的抑郁状态,当他感受到孤单难过的时候,只要你愿意陪着他,愿意信任他,接纳他,这对他来说,就是莫大的关怀和鼓励了。哪怕,什么都不说。
如果一定要有所回应。
请你尝试说:
“如果我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会不好受的。”
“嗯,我理解。”
“我一直都在。”
如果可以,请你给他一个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