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一个听起来温和又略带忧郁的名字,如今让人联想到更多的是恐惧、死亡、不安。
21岁的俄罗斯人,蓝鲸死亡游戏创始人Philip Budeikin现已被捕。
他被指控至少煽动16名女生参加他的蓝鲸自杀社交媒体热潮,他称受害者都是垃圾,需要被清除,他们都很高兴死去。
(因游戏而选择自杀的女孩)
截至2017年5月,已有超过130名青少年因为“蓝鲸”的游戏自杀。目前,四川已有52名青少年不同程度参与“蓝鲸”游戏,最严重的已被诊断患有精神疾病。
在“蓝鲸”游戏尚未消除时,又出现了人体刺绣,孩子们用针线缝住嘴巴、手,做出各种造型,甚至还有网上教程,教你用什么针、线,如何不痛。
看着挺漂亮吧,拆线看一下。
看到这里,大多数人会觉得这帮孩子怎么了?!脑子有病吧?!
其实这些选择极端游戏释放自我的青少年,他们往往在家庭、学校中没有归属感,找不到自我,压力大没有释放渠道。
而这些游戏会让他们找到“组织”,通过不同程度的自虐甚至自杀,会让他获得许多荣誉感,这是他们在家里、学校感受不到的。
有的父母也许会开始监控孩子的电脑、手机,关心他们的一举一动,一发现异常就是严肃的批评。
其实作用恰恰相反。
我们需要的不是不允许,而是为什么?
不允许、不准、不行这三组词是最烦的!!!
在青春期我们往往觉得长大了,可以为自己做主。用命令的口气只会让人更加反感。
家里有电脑、包里有手机,外面有网吧,好管么?不好管。
往往告诉他们为什么,并且形成规则,会比管制有更好的效果。
教会他们如何合理分配好自己的学习、娱乐时间,多和孩子沟通交流才是硬道理。
和孩子成朋友不是空谈
他们沉溺于网络聊天只有一个原因:没人陪,没有聊得来的伴,只好在网上求安慰。
每一个家长都想了解孩子的秘密,但不是必须要通过翻手机、翻朋友圈,跟踪来实现。
了解孩子的爱好,和孩子共同去完成他喜欢的事,成为朋友,孩子自然会告诉你他的想法。
我的青春期度过得很平稳,我喜欢看漫画,老妈就帮我订漫画杂志,我爱看动画,时不时她还会陪我看两集让我充当她的解说员。
她理解、支持我的爱好,时不时跟我聊天,自然而然,有什么事我便会告诉她。
就算多年后,老妈坦诚地告诉我,她曾经偷看过我的日记,只是为了更了解我,我也坦然接受,因为早已明白她的苦心。
发现孩子有异常时,请平心静气的去沟通,这时你不是家长,而是和他地位对等的朋友。
也许一次触及心灵的谈话,远胜过十次严肃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