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揭秘:每对夫妻都适用的“30分钟独处疗法”

作者:Momself 2017-10-11阅读:4776次

心理学家揭秘:每对夫妻都适用的“30分钟独处疗法”

心理学家揭秘:每对夫妻都适用的“30分钟独处疗法”

文丨李松蔚

女性友人抱怨,每次全家出门的时候,她都会被老公和孩子催得很紧。往往是她还在手忙脚乱地化妆,往包里塞东西,老公孩子就在门外不断地催:「快,电梯来了!」让她压力山大。最后她气急败坏地冲出门,妆也没化好,东西也没准备齐全。最重要的是,原本一家人出行的好心情全消失了。

「女人就是慢啊,他们爷俩完全不懂得体谅。」这是她的结论。

我说,既然如此,她可以晚半个小时自己出门。

她们家只有一辆车,那么老公可以先开车带着孩子去目的地。过半个小时,她再打车跟过来。这半个小时的时间,她可以从从容容地打扮收拾。

她笑了,以为我在开玩笑。

我向她强调,这是一个认真的建议。

她摇头:「不行不行,那成什么样子。」

「就当一个实验呢?也不用每次都这样,就偶尔试一下。」

她想了想,还是笑:「啊,这也太诡异了。」

「诡异的点在哪里?」

她说不上来,但她觉得她老公绝对不会愿意这么做。「一家人出门,为什么还分两辆车?虽然我觉得这样可能是轻松一点。但真的很怪啊。」

她老公就在旁边,露出了奇怪的表情:

「如果你觉得这样更轻松的话,我求之不得啊。」

(二)

他们真的这么试了。以下是她的反馈:

第一次,她感觉很好。他们一家出门吃饭,老公和孩子先出发了。她感觉很新奇,没有催促自己的声音了。半小时不算长,但也不算短。她还来得及做几件家务。到饭店的时候,菜刚好上桌。她坐下就开始吃,很不错。

第二次,她感觉没那么好。有点心慌,觉得半个小时有点长。

第三次,她开始感觉到不安。他们真的走了,她开始胡思乱想:他们不会是在生气吧?他们路上会议论什么?他们是不是觉得我有神经病?老公能把儿子照顾好吗?……想到这里她几乎就要冲出门,但半小时才刚开始。

「我才发现,我居然没法享受独处的时间!」她发了个悲伤的表情。

心理学家揭秘:每对夫妻都适用的“30分钟独处疗法”

她把这事作为笑料讲,朋友们都笑她。

这个荒唐的实验到此为止。她恢复了跟老公孩子一起出门……直到有一天,父子又因为等待而不耐烦,儿子说:「妈妈,你能像之前一样自己走吗?」

她很震惊:「难道你希望我自己走?」

儿子害怕了,改口说:「啊……你想跟我们一起也可以。」

也可以?她哭笑不得。

她才意识到,老公孩子都觉得分开出行不错。事实上,他们根本没觉得妈妈不在车上有什么差别,除了更轻松一点。「反正都是要等你,」儿子说,「我们在家里等,还不如找个有空调的地方坐着,一边吃冰淇淋一边等。」

我给她这个建议的时候,其实没想到这么多。

这是从催眠治疗大师米尔顿·艾瑞克森的案例抄来的。他给一对有长期婚姻冲突的夫妻做咨询,他们的矛盾比我朋友要严重多了。他们共同经营一个餐厅,总是为了餐厅的管理而争吵。妻子认为丈夫应该多参与餐厅的管理事务,而丈夫无法忍受妻子的唠叨。艾瑞克森给的建议就是,妻子每天比丈夫晚到半个小时。

这个简单的小建议,却起到了神奇的效果:

丈夫比妻子提前半小时到餐馆后,他就要带钥匙开门,要准备每一样东西,安排餐馆的运营。当妻子来时就已经落后一步,很多事情已经由他处理了——他在管理餐厅。


当然,她早上在家多呆半小时,就可以洗完餐具并做好家务。而如果她能晚去餐厅半小时,也就能晚去三十五分钟。事实上她根本不记得自己几时同意过晚到四十分钟,甚至一小时。这样她发现丈夫没她也能单独经营餐馆,丈夫也同样发现自己是能管好餐馆的。


一旦妻子让步同意晚去半小时,她就会让步晚上也早回家。这意味着是丈夫一直在负责餐馆的运营,直到晚上打烊为止。


妻子也学会了理家,这是她更想做的事情。我给他们的最后建议是,她可以呆在家里,但也可以去餐馆做收银员,或当其他雇员生病、度假时,暂时顶一下他们的位置。其它时候她就不需要呆在餐馆了。事实上,她也没有去过。


——引自《不寻常的治疗》(Jay Haley 著)

这真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建议。简单到任何人都能随口说出来。

但这就是这个故事最有趣的地方:一旦你意识到它有多么简单,你就很难再理解当初它为什么会那么困难。对吧?无法想象,这对夫妻为了这么一个小小的改动就可以解决的矛盾,经年累月地争吵,几乎过不下去。

(三)

这不涉及到谁对谁错。一个人愿意跟别人多呆在一起,还是自己呆一会儿,做自己的事,本来就不存在一个所谓正确的,或者合理的原则。它涉及到的只是我们如何选择,以及我们心里认定别人如何看待我们的选择。

心理学家揭秘:每对夫妻都适用的“30分钟独处疗法”

前几天,我们带女儿去蹦床公园,她跟她的朋友一起。

蹦累了,她们打算去休息区喝饮料,还可以看电视。两个小女孩手牵着手往休息区走。这时候广播响起,号召大家去蹦床区看专业的蹦床表演。

我女儿停下来了,她想看表演。

但她的朋友没兴趣,她说表演没意思,她就是想喝饮料。

两个孩子为难了几秒钟。那个小女孩力气大,就拽着我女儿走。

我和她父母都在喊:「哎,别拽别拽。」

就在这时候,我女儿笑嘻嘻地放开了手:「你去吧,我自己去看表演。」

她们分开了。我有点惊讶,为女儿干净利落的一脱手。她做了选择。我知道她喜欢跟朋友在一起。但她选择了暂时分开,各自做自己喜欢的事。

不生气,也不害怕,也不觉得受伤。

对方看着她的表情,似乎也松了一口气。

她们约定了等下在哪见面。我陪女儿去看表演。没过几分钟,那个女孩就来找她了。她父母说,她喝完饮料,只看了几眼电视,就吵着要过来。

两个孩子又亲亲热热地拉着手。

(四)

国庆假期之前,见了一个来访者。

她是一个辛苦的妈妈,既要赚钱,又要操持家务。女儿有一些先天的毛病,需要额外的照顾。丈夫不是很能帮忙,赚钱不多,还整天在外面跑。

她说自己是典型的「丧偶式育儿」,所有事只能自己来。她对丈夫抱怨很多,抱怨越厉害,夫妻关系就越疏离。丈夫在家的时间更少,结果就是妻子要承担的责任更多。「他不当一个好爸爸,但我不能不当一个好妈妈!」

她非常疲倦。生活里没有一件事是顺心的。

心理学家揭秘:每对夫妻都适用的“30分钟独处疗法”

我请她做一个练习。这个练习,是我前段时间想出来的。

我建议他们假期的时候一家人出去玩,去爬山。她走快一点,甩下她丈夫和女儿。女儿身体不好,只能慢慢走,正好由爸爸在后面陪着。她一个人走在前面,直到把他们甩到看不见的地方,再停下来休息,等他们跟上来。

我的来访者很困惑:「这么做,也不是不行……」她欲言又止。

我问她,做这件事有什么困难。

「倒不是困难,」她说,「平时出门的时候,本来也是我一个人走在最前面,他们两个人走在后面,但是……我们的距离也不能拉太远吧!」

她很犹豫,为那段独处的时间而不安。

我告诉她,这正好是她一直说自己想要的生活:丈夫多陪一点孩子,这样她就可以有一些时间释放出来,放松一下。如果她走得足够快,她也许可以有半个小时的空闲。——现在她不妨想一想,用这段时间做点什么。

你看,她想要的生活很简单,只是欠缺一个决定。

但就像我那位朋友一样,她一直摇头,笑着摇头,好像这是很荒谬的讨论。然后她才渐渐地开始设想那样的场景。「嗯,我坐下来听几首歌啊。」她漫不经心地说,眼睛直直地看着窗外。过了一会儿,她的眼眶忽然红了。

「对不起,」她向我道歉,「刚刚在想别的。」

我问她想到了什么。

「呃……只是胡思乱想而已。我刚才忍不住瞎想,他们追不上我,说不定会拐到另一条路上,去别的地方。我女儿会更喜欢跟爸爸一起……」

她哭起来,好像真的被那个想象吓到。她抽出纸巾擦眼泪:「我一个人坐在那里等啊等,我觉得自己好傻:万一我永远都等不到怎么办?」

(案例信息有虚构成分)

心理学家揭秘:每对夫妻都适用的“30分钟独处疗法”

你独处的时候会做什么呢?

可以来留言区和我们聊聊~

喜欢我们的,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ID:momself)

这是国内第一个关注妈妈自我成长的社群

心理学家揭秘:每对夫妻都适用的“30分钟独处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