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带二宝去娘家小住,二宝很不给面子,换了个环境,晚上睡觉的时候总是折腾,睡着睡着就大声哭起来,声音格外嘹亮。吓得老妈赶紧起床查看究竟,还以为二宝哪里不舒服。
一连几个晚上都是这样,搞得我和老妈精疲力竭,老妈抱怨我家二宝难带,其实比起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二宝晚上一两次的惊醒真的不算什么。
记得大宝出生的头三个月,真的可以用“熬”字来形容,坐着喂奶都能困得差点跌到床下,因为大宝抱着就睡,放下就醒,只要一沾到床,立马大哭,又是第一次当妈,哪里看得了宝宝哭啊!
那时候有经验的宝妈告诉我,因为我家宝宝是剖宫产,所以睡觉不踏实。
我还以为很有道理,因为大宝睡觉的时候确实会突然的手臂伸开,头部朝后仰,就好像被人从高空抛下来受到惊吓一般。
生二宝的时候,因我的身体原因,又是剖宫产,担心重蹈大宝的覆辙,在住院期间,我特意请教了妇幼医院的儿科医生。
医生告诉我,睡觉不安稳不是剖宫产宝宝独有的特征,新生儿睡觉的时候都会一惊一乍,突然惊醒,这不是病,这叫惊跳反射。
先来科普一下,惊跳反射也称为莫罗发射,是婴儿反射的一种,这是一种全身动作,在宝宝仰躺着的时候看得最清楚。
若宝宝受到突然的刺激,就会出现惊跳反射,表现为双臂伸直,手指张开,背部伸展或弯曲,头部向后仰,双腿挺直,双臂互抱。
宝宝的动作虽然看起来很吓人,但惊跳反射并不是坏事,具有保护功能,我们可以通过惊跳反射来判断他的认知、注意和感觉运动等功能的发育情况。
随着宝宝的发育,惊跳反射会逐渐缓解和消除,通常新生儿比较敏感,遇到一点刺激,就可能会出现惊跳反射,慢慢地,宝宝长大一些,惊跳反射就会减轻,一般6个月以后就会消失。
也就是说,6个月以内的宝宝更容易出现睡眠不安稳的情况,而且宝宝月龄越小睡眠越不安稳。
那么,有什么好办法能减轻或者减少惊跳反射呢?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减少引起惊跳反射的刺激能引起宝宝惊跳反射的刺激有很多,包括听觉刺激、视觉刺激、触觉刺激等等。
简单地说,宝宝刚刚从子宫中出来,对外界环境一时还无法适应,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引起宝宝的不适。
比如有人突然大声说话、拉开窗帘后射进的一束阳光、将宝宝从床上抱起等,都可能引发宝宝惊跳反射。此外,宝宝自身的一些原因,比如肠胃消化异常也可能影响他的睡眠。
宝妈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尝试减少对宝宝的刺激,以减少宝宝惊跳反射,让他睡得安稳一些。
说实话,这是比较难的,因为我们无法预料到自己的哪个动作会刺激到宝宝,只能尽力而为,给他成长的时间,让他慢慢适应。
在睡眠方式上下功夫以前老人都喜欢给宝宝裹“蜡烛包”,就是把宝宝的胳膊、腿拉直,然后用小被子紧紧地包裹起来,据说这能防止宝宝长成罗圈腿,这种做法当然是不正确的。
不过,不可否认一点,将宝宝包裹起来会让他睡得更香,因为宝宝在子宫里就是被紧紧地包裹的。
我家二宝睡觉的时候,给他盖上被子后,我会在他的身体两侧各放一个折好的小被子,紧紧地挨着他的身体,给他营造一种被包裹的感觉。
若嫌麻烦,也可以用被子包裹起来,但不能裹得太紧,如下图所示:
其实,将宝宝哄睡之后,最难的是将宝宝放到床上,常常是宝宝挨到床边就醒了,我教给大家一个自己实践过的方法。
第一步,不要将宝宝过早地离开自己的怀抱,可以用身体挨着宝宝。
第二步,弯下身子,先让宝宝的屁股挨着床,然后腾出托着宝宝屁股的手,去扶住宝宝的头,轻轻地将他放下。
第三步,放下宝宝后,不要马上离开,用手轻轻地按住他的胳膊和胸部,以免出现惊跳反射。
除此之外,将宝宝哄睡后,不要马上将宝宝放到床上,因为处于浅睡眠状态,宝宝很容易惊醒,可以抱久一些,再将宝宝放下。
每个宝宝都不同,有些宝宝天生就很省事,吃饱就睡,有些宝宝就是磨人精,能把宝妈累趴。
所以,培养宝宝良好的睡眠习惯也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要宝妈们反复的摸索,总之,任重而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