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逢过年过节,总会听到亲戚朋友的一句祝福:“祝你身体健康”。我们常常错以为,身体健康就代表着健康。但是很少有人强调心理健康,反而觉得心理病是种无病呻吟......
比如:
抑郁症,休息一下就好;
强迫症,只是个人习惯;
偏执易怒,这个人性格有问题;
焦虑头疼,缺乏睡眠而已......
但,这样做真的算是健康吗?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在90年代,中国抑郁障碍发病率为15%,而有过抑郁体验的人甚至达到了20%,而且这个数字,有逐年提升、年轻化的趋势。一次实质调查,结果显示,在7000名受试者中,接近98%的人,都存在因为压力大导致的各种不同症状:失眠、多梦、脾气暴躁、注意力不集中、心情郁闷、想逃避......
如今,朋友圈每刷三两篇文章,必有一篇是负面心理的:原生家庭、抑郁、压力、自卑......这些词不陌生吧?一个东西越被提起,就证明它越稀缺。其实,我们承受心理上的伤害比想象中的多:失败、孤独、焦虑,有时候在自己身边就有很多的朋友,都因为压力过大而经常感到心理压抑、抑郁、失眠。
其实,生活中,有不少人有这样的疑惑,去做心理咨询是不是就是心理有问题了呢?也有不少朋友问过这样的问题:“心理咨询师与心理医生有什么区别呢?”这再次勾起了脑康君思考两者的区别,并把它表达出来加以发表的愿望。
心理咨询师与心理医生的关系
简单说来,心理咨询师重“咨询”,他们面对的是心理亚健康人群,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防病于未然”;而心理医生重“治疗”,面对的是心理疾病人群,是“治病于已然”。
这两者都有哪些不同呢?
1
专业背景不同
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背景为心理学,从事该行业的人属于社会服务类人员。
心理医生一般为医学背景。学医学还分学一般医学和精神病学,而学精神病学的医生中还有一部分又学习了心理学,于是这一部分人被称做心理医生。
2
服务对象和情景不同
心理咨询师的来访者绝大多数都是正常人。有人提出疑问,正常人为什么要做心理咨询。其实仔细想想,正常人生活中也会面对很多困惑。例如学生在同伴交往、亲子沟通、青春期交往、职业选择等方面会有困惑。成年人就更不用说了,会出现工作焦虑,婚姻问题,子女培养教育等各种日常生活问题。如果这样说,每个人或多或少会出现心理问题,这话一点儿也不为过。心理咨询师一般在学校、单位、心理咨询机构等情景中开展工作。
心理医生的来访者为心理有异常的人。包括严重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或精神类疾病等人群。通常在在临床和医疗情景(医院、精卫中心等)中开展工作。
3
工作任务不同
心理咨询的任务主要在于促进成长,帮助来访者发挥最大的潜能,重点在于预防。
心理治疗多在解决和改变来访者的各种障碍。
4
是否具有处方权
心理医生有处方权,可以给病人开药,做药物治疗。
心理咨询师没有处方权,不可用药。
心理医生既然和心理咨询师有着很大的不同,那么什么时候应该看心理医生,什么时候又该看心理咨询师呢?
如果你是有一般的心理问题的人,最好是去看心理咨询师。在咨询时,咨询师如发现自己与求助者有明显不相适宜之处,或发现自己确实不善处理时,应尽快将求助者转介给其他更合适的咨询师,或及时中止咨询。心理咨询师也会评估来访者状态,建议是否需要去医院就诊,寻求更有效的帮助。
天津圣安洪磊温馨提示:当你长时间感到无助、无望、悲伤、忧郁且觉得事情越来越糟,时常处于崩溃边缘,情绪有明显障碍和异常心理(强迫症、抑郁症等)就应该去看心理医生,如果心理医生确诊属于非精神病人,那么可以再去看心理咨询师。
此外,一些患有重度精神疾病的病人在精神疾病发作时候,社会功能丧失,一定要接受精神科的药物治疗。此时心理咨询无效。在治疗后期社会功能恢复的时候,可以辅助心理咨询。
心理小知识
1心理疾病会遗传吗?
一般地讲,亲属中有心理疾病患者,其子女就是易患病素质,但这并不是说所有子女都一定会患病。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心理疾病,都是会“父传子,子传孙”的。一些所谓的“轻精神病”,如失眠症、神经衰弱、癔症、强迫症、恐怖症、焦虑症等遗传机会较少,而重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包括抑郁症的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较大。
2父母患有抑郁症 ,子女患病的概率有多大?
如果是父母一方患有抑郁症,子女患病概率是四分之一左右,就是说四个孩子中有一个孩子存在着患病的可能,不会患病的概率是患病概率的三倍左右。如果是父母双方均患有抑郁症,那么子女患病概率可达到一半左右了,即其子女有一半的风险会患病,一半的风险不会患病。
3家有心理疾病患者,应该怎么做?
发现家人可能患上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后,要及时鼓励其去专科医院就诊,切莫讳疾忌医,让患者不妨告诉自己:我只是情绪感冒了,但并不可怕,治疗了就会好的。多倾听,鼓励患者多表达自己的感受,鼓励患者增强生活信心,消除自责自卑心理,在情感上给患者以满足与支持,走进患者的内心,及时发现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尽可能加以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