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几年前的一件事。跟朋友去五台山游玩儿,路遇一位眉清目秀、和蔼可亲的大和尚。和尚微笑着对我说:“施主,你我有佛缘,我来与你说上几句。”朋友欲拉我离开,我觉得听听又何妨?不想这一听,心里一惊啊,觉得他说的这叫一个准,不会遇到高人了吧?于是一口气听他聊了800块钱的。之后好多年不解,为什么他会那么懂我,感觉很神秘。
直到后来学习了心理学,了解了巴纳姆效应之后,我才开始心疼我那800块银子,那么轻易的就被人骗走了。
相信在看的各位多多少少也经历过一些类似的事,要么算过命,要么测试过性格,要么相信星座……
为什么那么多人会觉得星座性格分析、生肖性格分析、血型分析、算命大仙的描述符合自己的情况,并愿意花时间、精力、金钱去做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大家都着了“巴纳姆效应”的道儿了!
“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是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于1948年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它核心的观点是说: 人们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认为那个描述非常符合自己的情况,能够十分准确地揭示自己的特征。而事实上这些描述往往都是十分模糊、空洞,并且带有普遍性的,其实可以适用于很多人,难以真正客观真实地反应自己。
了解了这个心理学现象,回过头去,我们可以对照一下我们曾经做过的测试分析,你会发现里面所给的描述都是十分模糊概括的,是某类人身上具有的普遍性格,通用的。
那么人们为什么常常陷入巴纳姆效应,认同那些泛泛而谈的描述?
原因有三:一,渴望自我认知,而精确的自我认知又是非常困难的。我们既不可能时刻反观自己,也不可能从局外人的角度自我观察,很多时候只能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因而一方面我们不得不从别人眼中了解自己,另一方面又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去识别别人提供信息的准确性。二,渴望自身的主要方面被欣赏。大部分人更愿意相信对他们的正面评价,还会把理想中的自己当成真实的自己。三,人性在很多方面是共通的。
那么,巴纳姆效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呢?它告诉我们:只要言词足够含糊其辞,足够阿谀奉承,你也能成为别人口中传的神乎其神的高人,你也可以给别人算命,而且大多数人会相信你的分析非常准确,打赏你的银子肯定比写头条文章挣得多。
(呸呸呸,不是,不是,学习巴纳姆效应不是为了让大家都去做算命先生。)
“巴纳姆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人具有这样一种心理倾向,即人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
没有文化,真可怕;不懂心理学,更可怕。不懂心理学我们就会陷入自己不了解的心理怪圈,并被奇妙的心理效应牵着鼻子走。“巴纳姆效应”就是其中一种怪圈。它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认知,使我们对事物造成错误的判断!巴纳姆效应无时无刻不在发挥作用,而要避免它,就得学会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分清理想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具备批判精神(别只想听好听的),善于自我反省(经常找找自己的缺点),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判断(别谁说什么都信),在重大失误中吸取经验(栽跟头了就知道自己哪儿有短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