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关于魏忠贤和东林党,谁应该为明朝的灭亡付更大的责任,成为很多网友热烈讨论的话题。甚至有人做出“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会亡”的论断。确实,根据史实的记载,如果魏忠贤不倒台,明朝可能真的会延长几年的寿命。但是,这能够成为给魏忠贤本人翻案的依据,使他的历史形象,从一个万夫所指的坏人,变成一个好人吗?
针对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好还是坏,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调查:
他们给不同年龄的儿童,讲这样一个故事:小明在吃饭时,由于妈妈没有做他喜欢的菜,一气之下把自己的饭碗给摔了;另外一个小朋友小刚,晚上想替妈妈做家务,一不小心把自己的家的所有的七八个碗,都打碎了。
然后,问这些小朋友:你们认为谁应该受到更严厉的惩罚呢?
6、7岁的小朋友,基本上都认为小刚应该受到更严厉的惩罚,因为小刚摔碎了更多的碗;而10岁以上的小朋友,基本上都一致认为,小明应该受到更加严厉的惩罚,因为小明是故意把碗摔碎的。
通过这个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我们人类判断一个人是好还是坏,往往有两种方式:一是看结果,二是看这个人行事的动机。
随着年龄的成长,我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一个人的动机,来判断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而不是通过事情的结果来判断。
通过事情的结果,来判断一个人是好还是坏,往往是比较幼稚的。但是,由于结果往往是比较客观的事实,容易被我们所认知。不像动机那样,难以琢磨。所以,对于一些历史人物,我们往往又倾向于通过结果来推断一个人是好还是坏。
所以,无论魏忠贤能够为明朝续多长时间的寿命,都不能帮助我们做出魏忠贤是好人的判断;同样,无论东林党使明朝早灭亡了多少年,也都不能使我们做出东林党是坏的判断。
至于,为什么坏人把事情做成好事,好人反而把事情做成了坏事,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文章《好人为什么会干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