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剖析:孤僻多半是父母对孩子缺少关爱造成的

作者:心智成熟之旅 2017-10-28阅读:3193次

心理疾病剖析:孤僻多半是父母对孩子缺少关爱造成的

说到孤僻,我不由得想起初中课本中《装在套子里的人》文章的主人公别里科夫,俄国作家契诃夫塑造的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想做一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

他总想给自己包上一层外壳,给自己制造一个所谓安全的套子:哪怕在艳阳天出门他也总是穿着套鞋,带着雨伞,他的雨伞、怀表、削铅笔的小折刀等等一切能包裹起来的东西都总是装在套子里,就连他的脸也好像装在套子里,因为他总是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面,戴着黑眼镜,耳朵里塞上棉花,坐出租马车的时候也要车夫马上把车篷支起来。

心理疾病剖析:孤僻多半是父母对孩子缺少关爱造成的

读到这篇文章时,我们对于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会嗤之以鼻,觉得太滑稽了,怎么会有这么胆小孤僻的人呢?当然小说会有夸张的成份,但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孤僻的人,只是程度不同。

我们周边不少人有孤僻的心理疾病,他们往往性情孤独,不合群,不能与人保持正常关系、经常离群索居的心理状态。如果细心留意他们,会发现他们平时喜欢独来独往、离群索居,对他人怀有厌烦、戒备和鄙视心理;凡事与己无关、漠不关心,一副自我禁锢的样子;如果与人交往,也会缺少热情和活力,显得漫不经心、敷衍了事……

对这样孤僻的人常人会觉得不正常有点神经质。但病人本身是非常痛苦的,内心很挣扎,他们往往认为是自己性格造成的,认为“我天生就是这样的一种人”!

他们始终没有意识到真正的元凶是童年期对他们造成创伤的父母。

心理疾病剖析:孤僻多半是父母对孩子缺少关爱造成的

作为人类,婴儿降生后的首要任务就是与其他人建立“关系”。这种关系,不但使婴儿在生理上得到满足而存活下去,而且还使婴儿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从而使婴儿的社会化能够正常健康的开展,帮助他们由自然人顺利过渡到社会人。

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年里,母亲要即时的连贯的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这样孩子才能和母亲建立和发展一种安全健康的依恋关系。母亲的这种回应,包括帮助孩子知觉自己的情绪状态,接纳孩子的各种情绪反应,继而帮助孩子来管理自己的情绪。父母是孩子学习主要榜样及依赖者,孩子若是能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那他就多半能健康的成长。但也有的父母用过于严厉、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这样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

心理疾病剖析:孤僻多半是父母对孩子缺少关爱造成的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会表现出自己的情绪和有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引起父母的注意便得到回复。但这些在成人眼中就成了无理取闹、调皮捣蛋,父母开始对此可能不留意,认为小孩闹一会就好了;当小孩一直闹腾下去,父母往往变得急躁,就会训斥或动手打孩子。起初孩子不会轻易屈服而是会反抗,但结果不得不屈服于大人,因为他们还必须依赖父母才能生存下去。

年幼的孩子,对父母的行为没有反抗和抵御的能力,但是他们有本能的生存策略。他们的心理慢慢发生改变,开始掩饰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尽可能去迎合父母的想法。同时,认为父母是不可信任的,而把自己封闭在自我界限里,这样不会再因父母无视而痛苦!而且把这种自己与父母不信任关系视为正确人际关系,延伸到跟他人的交往,同样觉得他人也是不可信任。

这些错误扭曲心理会伴随人的成长,带到成人世界,脑子里还是根深蒂固执行着童年的心理观念。内心充满恐惧、不安,缺少安全感,对他人不信任,心生猜疑。

心理疾病剖析:孤僻多半是父母对孩子缺少关爱造成的

如果童年时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爱,就会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到了成年时,就会出现一种特殊的心理疾病——我们总是先发制人地“抛弃”对方,即采取“在你抛弃我之前,我得先抛弃你”的模式。

在与人交往,容易受到别人的嘲讽或排挤,内心更加痛苦就更加排斥他人,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后作茧自缚把自己孤立起来,变得一孤僻的心理。

由于篇幅的关系,孤僻症病因就先写到这里,后面我陆续发文关于缺乏父母关爱引发的心理疾病。

看完了文章,欢迎读有发表意见评论,小编会及时回复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