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周公,成就不是解梦,而是治天下

作者:东方寻墨 2017-07-01阅读:5654次

中国历史上,民间对于周公的印象,应该是和真实历史差距不是一般的大。甚至在历史教科书上,周公的事迹也是寥寥数语。而流传于世的周公解梦,其实也并不是周公所作。对于历史真实的周公,汉初大思想家贾谊评价周公曰:“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而儒家的至圣先师孔子,把他尊为儒学奠基人,是站在周公的肩膀上创立的儒家学说。

历史上真实的周公,成就不是解梦,而是治天下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在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中,大多数人只记得姜子牙的功绩,而忽略了周公。其他他们两个都是周武王的得力助手,堪称左膀右臂。

在周文王还在世之时,周公就显示出了其仁德忠厚的性格,后来文王去世,长子姬发继位,周公还是尽心尽力辅佐,在征讨殷商的准备中,就提出了顺天明德的方针,于是各路诸侯慢慢都开始认可武王的领导。

时机成熟后,武王在周公和姜尚的帮助下,集合各路诸侯会师于牧野,发起对殷商的决战。然而殷纣王因为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精锐部队还在远征东夷势力,平时自己也是宠幸美人妲已,酒池肉林,过着奢靡的生活。当武王陈兵牧野之时,他慌乱中派了一些杂牌部队前去迎敌,结果很多由奴隶组成的军队直接倒戈,朝歌失守,纣王看大势已去,自焚于鹿台,从此江山美女皆成空。

历史上真实的周公,成就不是解梦,而是治天下

灭纣之后,武王建立周朝。天下初定,人心不稳。可是周武正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却也难逃天命,继位两年后去世,留下年幼的儿子。周公怕天下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

流言不期而至,无非就是说周公掌权,可能会取周成王而代之。周公一方面表明忠心,一方面东征平叛,很快就稳定了局势。

叛乱平息后,周公建议周成王迁都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阳),并开始治理天下。实行封邦建国的方针,把亲王和功臣封为各地诸侯,作为屏藩,保卫天子。重新规划土地,实行井田制,巩固和加强周王朝的经济基础。

国家安定后,为了吸取前朝失败的教训,周公又开始制订礼法。设立宗法制及森严的等级制度,为稳定政权起到重要作用。

历史上真实的周公,成就不是解梦,而是治天下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是周公治理下的国家,结束了之前混乱的局面,开始走向有秩序的状态。

周公摄政七年后,把政权还给了周成王,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七年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对于周成王,周公不忘教导节俭为民,不可骄奢放纵。很多理论,历经千年依旧可谓圣言。

致政周成王三年后,周公病逝。

历史上真实的周公,成就不是解梦,而是治天下

关于周公的典故有很多,“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说明周公尽公尽责的工作态度。“周公之礼”是汉语中关于性关系的一种委婉说法,有点戏谑的意味。原本是周公为了防止男女滥情,规定婚前不要发生性关系。而”周公解梦“是后人所作,只是借了周公的大名。

最为影响后世的就是孔子根据周公礼乐发展出来的儒家文化,影响了中国数千年。后人把周公称为”元圣“,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为东方寻墨原创,欢迎关注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