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们对拖延的理解,基本都是负面的。尤其是将事情拖延到 deadline 前最后一刻,才开始行动。我们会觉得,很多优秀的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有自控力,能更快地将事情付诸行动。
但真的是这样吗?组织心理学家 Adam Grant 在他的 TED 演讲「The surprising habits of original thinkers」中,提出一个观点:那些优秀的“原创者”(比如画家,作者,电影人等),其实,大多数都是拖延症患者。实际上,许多效能专家和企业高管,都论述过「积极拖延」对工作的正面影响。
积极拖延,帮你用“发散思维”找到更好的想法
“发散思维”是《学习之道》(作者芭芭拉那本)中提到的一种思维模式,与之相对应的是“专注思维”。很多时候,把一件事情做好,用专注思维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发散思维。
只有当你将思维放空,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每个节点,找到它们之间新的联系,你才能发现之前所看不到的可能性。等到时机成熟,再一气呵成,把文章写出来,效果往往会更好。
所以,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障碍,不妨先放一放,将它暂存在大脑里,让它慢慢酝酿,翻滚,发散。也许,一条更好的路径,将就此开启。
积极拖延,能有效提高你的投入产出比
一个事实是:有些事情,无论我们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它的结果都不会有很明显的波动。原因是,这些企业家的脑海中,通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已经形成了一种高度详细的数据库。对于外界的关键信息,他们能够在数据库之中进行对比、计算,迅速找出可能性最大的情况,并作出应对 —— 这种现象,我们就称为“商业嗅觉”。
对他们来说,进行严密的分析和推演,以及凭借嗅觉进行应对,选对的可能性,其实是差不多的。但如果是后者,他们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的事情上面,实现更高的效益。
这种情况下,与其提前开工,让自己一直处于工作的压力和忙碌之中,不如留到 deadline 之前,保证充足的时间,用最专注的状态,一气呵成将它解决。这不但能有效节省你的时间,让生活更加高效、从容,也可以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现阶段最紧迫和重要的事情上,帮助我们优化事项的优先级。
积极拖延,能提高任务的效果
积极拖延者,往往是什么样的人呢?大多数,是压力偏好者。面对适当的压力,他们不但不会崩溃,反而会更容易激发起兴奋,提高唤醒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做出来的成果,很可能比时间宽限的情况下,质量还要好。
积极拖延,只是把“完成任务”的期限往后延,并不是完全放任不管。它需要做到两点:第一,对任务有确切的把握和掌控,确保自己能够完成;第二,它需要对任务进行前期的规划和思考,以期在最终执行时,能够摒除一切干扰,直接上手。
如果你完全不去思考,只是等到最后一刻,才着手开工,连任务要怎么做都不清楚 —— 这就不是积极拖延,而是消极拖延了。这里面最关键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 “掌控感”。你一定要了解任务的不可控性,想办法去降低和减少这种不可控性,确保你是可以掌控它的。这就是积极拖延最重要的前提。
如果你时常拖延,不妨问问自己:拖延的时候,都在做些什么?有没有一些能够让自己安心的成果?如果没有,就调整一下状态和行动,让拖延成为你的另一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