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个体,在有觉知的那一刻,都会问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从哪里来?我会到哪里去?”
您可别回答说:“我从东土大唐而来,要到西天取经而去…”
是不是找抽?
好吧,我承认是我的问题有毛病,重新陈述一下,每个个体,在有觉知的那一刻,都会思考,我怎么就变成了今天的我?明天的我又是什么样子?
十几年前的我,自认为心理很健康,无忧无虑,既乐观又豁达,不畏将来,不念过去,每天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后来才知道,自己的这种无畏主要来自于无知。
就像动物园里的猴子,每天吃了睡,睡了吃,觉得生活本就是这个样子。却不知道,还有一些勇敢的猴子,已经挣脱了内心的枷锁,驰骋洒脱在广阔的天地中。
曾看过这样一段话,很是认同。
“一个办公室的一群人,大家每天一起上班下班,上班做着同样的工作,下班挤着同一趟地铁,奇怪的是,明明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但一群人却过着完全不同的人生。一些人越活越庸庸碌碌,而另一些人却慢慢走向人生巅峰,越活越开挂。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思维决定一切,不同的认知,自然造就不同的人生。”
心理学是帮助你提升自己认知的重要途径。我认为世上最勇敢的旅程,就是探索自己的内心,这条道路充满了坎坷和崎岖,但是如果你有心理学知识为伴,你就能更好的认知自己,进而改变自己,最后遇见未来那个最美的自己。
可惜的是,在国内心理健康向来得不到重视,甚至心理医生这个职业都受到歧视,大家觉得没有出息的医生才会干这个行业,还有很多人傻傻分不清楚心理医生和精神病院的主治医生有什么区别。
在这种大环境下,一个普通人要敢于承认自己的心理存在问题,需要帮助,得付出多大的勇气?在国内,如果一个小伙子在相亲时告诉女方自己在看心理医生,十有八九女孩会把你当成变态来看待。
但是很多问题你不承认,却不代表不存在,就像皇帝的新衣里的国王一样,无论你怎么无视别人的目光,光着屁股就是光着屁股。
前一阵跟表姐澳洲的朋友Jim闲聊,老头今年70多了,苦大仇深的问我,朝鲜天天试射导弹,你们中国人一天都干什么呢?为什么不关心这个事?
我苦笑一下,真是羡慕您老人家的洒脱,远在大洋彼岸竟然操心起这边的事,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纯属闲的蛋疼...
我告诉Jim,中国人念书时是为了家长和老师活着,工作后就为了钱活着,有钱的痛苦,没钱的也痛苦,老了老了就该为儿女活着了,他从没为自己活过,甚至连自己的心里感受都不关心,怎么能有那个雅兴去关心别的?
虽然国人的生活水平是上来了,但是大家的幸福感却持续走低,对于生活工作的态度多是熬一天算一天,混一天算一天。我作为一个学渣,在整个上学阶段都是混日子的态度,但是现在却想认真的过好自己的生活。而很多人却正好相反,他们在上学的几年里努力拼搏,毕业后的五六十年却混起了自己的人生,真是讽刺。我想问问你浪费的究竟是谁的人生?
目前国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普遍堪忧的。上班族们每天被各种压力、抑郁、烦躁的情绪所包裹着,整个社会人际关系复杂,虚伪,很多人都活得疲惫不堪,觉得未来毫无希望。
由于整个社会的心理认知水平偏低,导致了很多畸形的心理问题无法得到承认和修复,很多人长年生活在痛苦和煎熬中,被压抑,不快乐的情绪普遍存在。
心理的坏情绪是需要及时疏导和释放的,但是中国式的情绪疏导方法常常让人哭笑不得。
当你向别人袒露心扉倾诉疲惫时,“好心人”会自告奋勇的拉你去烧烤摊,给你上起课来:“兄弟,你的病哥了解,用中医的说法叫肾虚,服务员,给我老弟烤三个腰子补一补。”
然后你对他说自己闻到腰子的骚气就恶心时。
他会皱皱眉头说:“老弟,看来你病的不轻,服务员,腰子别烤了。”
你刚觉得被理解,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他又来劲:“服务员,给我烤个羊鞭,再加五个羊蛋,我老弟需要大补一下。”
补补补,补你妹补......
多少人不曾意识到,绝大部分情绪上的问题,都是心理问题导致的。此刻本应发挥作用的心理医生却被无数的腰子、羊鞭、羊蛋还有马尿(媳妇对啤酒的尊称)所取缔。
我在身边就发现了很多明显存在心理问题的人,可惜的是他们认知水平较低,觉知不到自己的问题,常年把自己困在一个怪圈里出不来。
这其中有控制型人格的,多疑型的,尖酸刻薄型的,脾气爆裂型的,受虐型的,多愁善感型的,道德洁癖型的,死犟型的、宁死不屈型的,还有没事找抽型的(我一般把自己归到最后这类)。
每种类型的性格都有其心理上的成因,而且大多跟童年的成长经历与家庭关系有密切的联系,学习心理学,你会更深入的了解自己,觉知自己在性格上的缺欠,不断的完善自己,斩断痛苦的根源,尽早到达幸福的彼岸。
在心理学上,觉知自己的心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然后才能谈及改变。我从不隐晦自己身上存在的自恋、道德控、亲密关系等问题,我也在运用学习到的心理学知识不断的调整自己,感觉收获还是很显著的。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并没有百分百完美的心理状态,即使是武志红这样的心理学专家,也在长期的看心理医生,在不断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我很是羡慕武老师,既有心理学知识,也有资源找到很好的心理专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自学心理学知识就成为提升自己的最好途径。
我一直打算连续做几期心理学的思考感悟系列文章,但是这一阵实在太忙了,看看过年前后吧,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我,你若等待,我必赴约。
下一期心理杂谈,我会举几个身边的实例,跟大家继续探讨心理学知识的神奇。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