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看此篇文章的读者,是否有感受到此文章的预览图片怪异之处呢?该图片乍看之下是兔子,在某些特定角度下看起来却是鸭子。
这是一张在哲学和心理学上非常有名的一张图,这一类可被多种方式解读的图像一般称作含糊图像(ambiguous images),被使用在认知心理学里的投射测验上,要求受试者描述一连串的含糊图像。而〈兔鸭图〉便是十分有名的例子。
在哲学发展中,有一派由德国学者马科斯·韦特墨基于哲学之上,从人类知觉研究发展出的完形心理学(Gestalttheorie)。格式塔学派主张人脑的运作原理是整体的,“整体不同于其部件的总和”。例如,我们对一朵花的感知,并非纯粹单单从对花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感官资讯而来,还包括我们对花过去的经验和印象,加起来才是我们对一朵花的感知。
该流派主张:人类认识环境的方式是以整体(而非以部分的总合)进行。举例来说,我在路上看到一台脚踏车,我并非只是感受到脚踏车的形状、颜色、大小、配件......等零碎的信息,还包括了我过去生活中所建构的经验和印象而得到的,关于脚踏车的整体。换个角度来谈,当一个人知觉到某样事物时,其实一直受到曾经的生活经验所影响:大脑会将认知到的事物和脑中所储存的模块整合后,我们才以特定的方式认识该事物。
进一步来谈,哲学家维根斯坦也在其著作《哲学研究》中引用兔鸭图,来说明人类认识图像有两种方式:
(1) 图案本身,
(2) 以特定角度认识图案。
以兔鸭图为例,该图可以被以兔子的方式认识,也可以以鸭子的方式被理解;以上两种方式都是以特定的角度解读该图案,然而我们还有第三种违反直觉的认识方式,并非兔子,也非鸭子,而是非鸭也非兔的图案本身来解读,如果可以,请你试着努力看看以这种方式看着兔鸭图。
马科斯·韦特墨和他的学派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乃是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这一观点在一定范围内来说是符合客观事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