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逃避,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表现,有的人可以扬着嘴角得意的“逃”,而大多数人则是以一副悲情人物的姿态去“避”,其实在写这篇小文章的我,本身也就是一个遇事逃避的重症患者,在悉悉索索的回忆中,少数清晰的场景实际上都或多或少存在逃避之嫌,好在我是一个心理活动较丰满的2B青年,说明白点就是个“明白人”,如何在遇事时解决问题,避免心理上的“自卑”而选择逃避,这是我的命题,希望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与你们一道得到一个中肯的结果。
首先,逃避行为从本身来说,我认为它是具有两面性的,拿电视剧里男主为成全女主某件感情事件的剧情来说,男主往往会选择逃避,而这类让人感同身受的同时又揪心的逃避,我认为是正面的,它被归结为一种“割舍”或“成全”。
当然了,回归现实生活的我们一生很少能遇到那么动人的场景,所以我还是主说负面的逃避吧,还是举个例子,如亲戚劝你找对象、相亲、结婚、生孩子,你往往会含羞带臊的选择规避话题,或者“厕所遁”、“电话遁”的逃离事发现场,这种逃避我把它归结为小逃避,即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心胸豁达之人,又或者是心中有理想和目标的人,往往会一笑了之,不去在意,也就谈不上逃避之说,至于那些在面对小逃避时还耿耿于怀的朋友们,奉劝你还是从道德至高点去考虑对方给你制造的当下这个你想逃避的剧情,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如果是有意跟你找事,怼他!二话不说就是怼!如果情况是对方出于对你的关心和好意,也许是他并不掌握情况或不注意场合、表达方法的这类情况,请你心平气和感谢对方的关心,并尽快转移大家的注意力,下来之后还是把人家的建议仔细考虑一番,权衡过后再从长计议,毕竟当今社会能够推心置腹对你好的人很少了,请珍惜每一位好心给你提出意见建议的人。
其次,就是本文的重点,也是本人很纠结的一个点,那便是我称之为大逃避的问题,这种大逃避并非“大逃杀”,没有那么多幽默元素,是真的让你无耐、难过的,不得不逃避的情况,按照“我的朋友就是我”的理论,我有一个朋友,他年纪不到30,已经成家娶妻,工作在一家体制内单位,收入较低,他是一个相对“坐吃等死混工资”的人而言比较认真负责的干部,那么问题来了,“老人欺负新人”、“抓一只羊薅羊毛”这类情况无一例外的在他身上付诸实践,基于当前越来越难以忍受不公待遇,今后形势暂无希望和逆转可言,以及每月吃不饱,车子房子负债较多等现实情况,他的逃避思想来了,他想辞职,想趁年纪轻轻出去闯闯,或拿自己的家底做点买卖,按照我国公务员招录有关文件规定,35岁之前如果他没有走出新路子,还可以迂回再考回体制内混日子,可他纠结的地方太多,父亲身体不好、爱人暂无工作、家底不够殷实、每月贷款和社保需要缴纳,怕家人反对、怕被人骂没责任心、怕辞职后带着爱人饿肚子等等等等,于是,我这位朋友就这么日复一日的挺着尸,但他的想法太多,时间长了,压的他浑身上下各种毛病不断,他找到我,问我怎么办,面对他过于复杂的纠结,我真的也被带纠结了,其实回头想想,他差的只是临门一脚,因为他跟我絮叨的整个过程中,有8成以上时间都在叙述他的担心和纠结,只要逐个解决了他的纠结点,他便会辞职,换个角度说,只要告诉他,他的纠结点确实有必要纠结,那么他也一定会继续这么扛下去,我抱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慈悲心肠带着他一点点、一件件的摸排他纠结的“点”,结果猜猜怎么着?没错!我没办法解开他心口的结,我讲1+1=2道理,他跟我讲1+1有的时候不等于2的道理,我辩驳,他反驳,一来二去,我败下阵来,毕竟我不是他,虽是有心帮他,却落得个明知非输不可的辩论赛中,着实无言,索性换个角度告诉他,坚持下去,待到“媳妇熬成婆”后怎样怎样,日子越过越好怎样怎样,最后他受益匪浅的回归了难过的生活继续坚持下去了,后续如何,我并不知道,但经过这么一次我却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大逃避往往不够大,说明白点就是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往往在这类大逃避面前,选择随遇而安有时候并不是最坏的结果,如果你狠下心去逃避了,后面的苦难更多的可能性是瞬间击垮你,毕竟,现实就是现实。
总结一下,逃避本身并不完全是坏的,学会“放手”去成人之美,也许就是逃避美好的一面,此外的大多数逃避是完全没必要的,没必要把自己困在别人扎的或自己盘的笼子里,然后大声呼救,告诉别人你多痛苦,其实你只是累了、迷失了,给自己一个不长不短的假期,看场电影、读本好书,哪怕是打一天网络游戏,总之放松自己,跳出那个怪圈去放松自己,一段时间之后,大多数逃避会自行消散,不保证你以后不会再次把自己困住,但请记住,生活是美好的,美好的往往是简单的,不要将每件事情每个人都想的那么复杂,尽可能简单的生活,放下那些纠结,躲开那些总令你想逃避的剧情,活出一段平静而美好的生活。
我在努力,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