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性神经症又称神经症性抑郁,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也往往与病人的个性偏离有关;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严重程度可起伏波动;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南昌安康医院:患者有治疗要求,但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或幻觉、妄想,生活工作不受严重影响。
一、抑郁性神经症的因素1、心理社会因素:本病常由心理社会因素所诱发,如夫妻争吵、离异、亲人分别意外的伤残、工作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等,以及严重的躯体疾病等因素,使患者担心、焦虑,以致发生抑郁、苦闷、沮丧。在正常人经过疏导,此种压抑的情绪历时短暂即消失。但抑郁性神经症患者抑郁维持时间较久,尤其抑郁人格障碍者更是如此。故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病程缓慢迁延。有性格障碍者,其特征为情绪低落,寡言少语,喜欢沉思,精力不足,凡事均看得悲观,回忆过去遣责自己,展望未来缺乏信心,面对现实困难重重。这些人明显缺乏自信,有自睾感。
2、生物化学的改变:在抑郁性神经症很少证明有生物化学的改变。如脑内去甲肾上腺素或5-羟色胺水平下降等。但由于抑郁性神经症仍能为抗抑郁治疗而改善。故抗抑郁剂治疗抑郁性神经症患者机理,也有待探讨。
二、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表现1、呈情绪低落状态:本病在外表上不一定有明显的异常表现,也无抑郁症那样悲痛欲绝、消极忧愁的症状。多数患者不经细致检查,无法看出有什么问题。但是患者绝大多数皆有持久性情绪低落和不愉快的内心体验。多数病人诉述自己大部分时间的情绪是低落的,高兴不起来。自觉心情压抑、沮丧、忧愁、苦闷、悲痛、无精打采。对日常活动(工作、学习、生活、家务、业余爱好和娱乐活动等)缺乏兴趣和活力。对周围环境冷淡,缺乏积极社交活动的情趣。但是患者并非整天处于情绪低落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表露出正常人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但是总的心理倾向是孤独、空虚、忧郁和悲伤。多数病人用“抑郁寡欢”、“沉闷空虚”、“凄凉失望”、“孤独无生活乐趣”等词汇描述自己的内心体验。不少人表现出"内苦外乐"的矛盾情绪状态,使他人看不到其真实的心理状态(也称微笑型抑郁症)。哭泣是常见的症状表现,一般来说,暗泣多于痛哭流涕。
2、认知障碍:情感是人心理活动的“染色剂”,人的一切心理行为无不打上情感色彩的“烙印”。因此,情绪低落必然导致认识功能的障碍。具体表现为“忧郁性认识三联征”--对自身、对现在和对未来曲解等认识障碍。其特点是自我评价过低,自责自罪,消沉悲观,优柔寡断,思维迟钝,自惭形秽,言行消极,对人生和前途充满消极情绪,感到生活毫无意义。
3、意志行为能力低下:自觉懒散无力,精神不振,反应缓慢,对学习、工作缺乏信心,效率低下。意志行为退缩,缺乏动力和活力。对日常事务感到厌倦和无意义,尽量回避社交应酬和担负责任,甚至日常家务、吃饭、吃药等最简单的任务都难以完成。不愿主动与他人交往,但是被动接触良好。
4、躯体症状:表现为全身疲乏,缺乏体力和精力,常有胸闷、心悸、腹部不适、食欲不振、便秘、月经不调、阳痿、性欲减退等。睡眠障碍较为突出,失眠、难以入睡、早醒、多梦等是常见症状。不少人伴有疑病观念和躯体不适症状。
5、自杀:虽不如抑郁症严重,但是大多数患者有消极观念,声称“活着不如死去”。少数重症患者有自杀的危险性,必须高度警惕。
6、特点:抑郁性神经症具有一般神经症的特点,本症临床特征就是持续性的心境恶劣。不少患者是在不良心理社会因素下起病的,这一点与内源性抑郁症在无重要心理因素影响下起病不同。
三、抑郁性神经症的防治措施1、可以通过喊叫等发泄方式振奋其精神及体能。药物协助提高情绪对治疗大有好处。抑郁性神经症经过系统的认知结合药物等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
2、遵循神经症防治原则,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抗郁剂治疗。消除致病的各种不良心理社会因素至关重要,如正确解决择业、进步、家庭、工作、恋爱、婚姻等心理矛盾。
3、尽量摆脱诱发本病的环境因素,必要时调换工作和生活环境,放弃过高的人生追求,帮助和指导患者正确地对待现实生活,保持心理平衡。
4、应用抗郁药物。以阿米替林、多虑平为代表的三环类抗郁剂,是目前临床颇为常用的抗郁药物,效果不错。前者副作用稍多些,但大多数病人能够耐受,安全有效。第三代抗郁药以麦普替林为代表的四环类抗郁剂,效果确切,副作用很少,深受广大病员欢迎。但是由于目前药物价格颇高,一般作为第二线备用药物。抗郁剂的有效性已为国内外文献和临床实践所证实。抗郁剂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的常见原因是剂量不足和疗程不够长,以及患者因缺乏信心而自行中断治疗。
5、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效果满意。认知疗法认为患者的抑郁情绪继发于不正确的非现实的认识。治疗要点是改变他们的错误认知,通过自我检查、医生帮助分析,提高患者心理认知能力,纠正错误认知,达到改善情绪状况和应付方式。行为疗法是通过行为纠正和心理训练,转变行为方式,改善社会适应关系,提高精神卫生水平,增强心理防卫功能,达到治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