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聊天中一直都会遇到一个问题,不知道怎么开启话题,其实这个方法很简单,我们可以利用心理学的投射效应,来进行没有话题前的破冰沟通。
心理学家罗斯曾经为了研究投射效应做了一个试验,他在80名参加试验的大学生中征求意见,问这些人是否愿意背着一块大牌子在校园里走动。结果有48名大学生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会乐意背着这块牌子在校园内走动,所以表示同意;剩下的32名大学生则表示没有人愿意这样做,所以拒绝。
可见,不论做出什么选择,学生们都认为别人和自己的态度是一致的,都会将自己的态度投射到其他学生身上。
当别人的行为与自己不同时,人们就会习惯性地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行为,认为别人的行为不合常理。例如那些喜欢嫉妒的人,会认为别人的行为动机始于嫉妒,如果别人对他稍不恭敬,他便觉得别人在嫉妒自己。
投射效应是无处不在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替别人做出判断。例如一个喜欢说谎的人,会常常怀疑别人在骗自己;一个人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都认为他很出色......
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运用在网络聊天当中。首先我们就要分析你想要聊天的这个人,通过她的衣服穿着朋友圈,展示面的内容,对别人的看法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来产生共鸣,共情从而达到走心的地步。
一般来说,投射效应有两种表现形式:
1.感情投射
认为对方和自己的好恶相同,把他人的特性更纳入自己既定的框框中,用自己的理解来认定对方的思维方式。例如自己喜欢某一事物,就会滔滔不绝地与他就谈论同样的话题,这样你们就可以破冰。
2.认知缺乏客观性
很多人会对喜欢的人或者事物越来越喜欢,而对不喜欢的人或者事物就越来越讨厌,这也是投射效应在作怪。人们会因为这种心理而不自觉地表现出过分地赞扬和吹捧自己喜欢的人或事,过分地指责甚至中伤自己所厌恶的人或事。这种认知是缺乏客观性的,在人际沟通中,会因为自己的主观臆断使自己陷入偏见的泥潭。
在男女感情中,投射效应也经常会出现。比如网恋的盛行,其实就是投射效应在作怪。
——案例分析——
刚刚大学毕业的李小姐最近失恋了,她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于是上网找人发泄内心的苦闷。她很快就结识了一个自称开了一家公司的“青年才俊”。李小姐知道网络上骗子多,所以特别留意了对方的各方面信息。
李小姐发现对方和自己是同乡,而且也在同一个城市上的大学,于是产生了很多亲近感。通过看照片和聊天,李小姐发现对方不但相貌不凡,而且谈吐优雅,是典型的韩剧男主角。
经过多日的交谈,双方越聊越开心。这天,对方说来李小姐家这边找个地方喝酒。李小姐起初没在意,以为对方只是说说而已,于是便看起了韩剧。
韩剧中,男主角突然出现在女主角的家门口,双方相拥而泣。李小姐正感叹的时候,手机响了,对方称已经来到了李小姐的家门前。
李小姐感到非常意外,万万想不到韩剧中的情景在自己的真实生活中上演了。
李小姐见对方是个30岁左右的男子,一米八的身高,长相英俊帅气。李小姐非常动心,她觉得自己成了女主角,高兴地和对方在附近找了一家酒吧聊天饮酒。
对方讲了很多自己在生意场上的经历,李小姐照单全收,心想一定要抓住这个“黄金男”。
抛开愁怀的李小姐一时高兴喝了不少,从酒吧里出来,对方拦了一辆出租车,李小姐稀里糊涂地跟他上了车。对方让出租车开到了一家酒店门口,停下来后扶着李小姐下了车。
李小姐虽然有些意外,但还是默许了,他们在进了房间之后又聊了一会儿。李小姐喝多了,要上厕所,然而当她从厕所里出来时,却发现那个男子不见了,而她放在房间内的提包不见了。
原来对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偷。
迷恋韩剧的李小姐被投射效应所害,她认为对方和韩剧的主角有一定的共性,有相同的背景和条件,并对其深信不疑。
很多情况下,我们对别人做出的推测都是比较正确的,但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与人之间毕竟有差异,不考虑个体的差异,胡乱地投射一番,就会出现错误。但我们需要把这个效应运用到吸引女孩子身上。
所以你可以按电视剧上的场景去跟女孩浪漫约会,只要不表白按照恋爱剧情上去演绎,就可以加深吸引。
埃文恋爱指导(更多追女技巧:1765136954),您身边的恋爱指导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