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学习了心理学会不会魔怔?对生活中的人事看待,对自己的体验会不会变得理性化?本来没有的心理疾病会不会蹦出来?学心理学有坏处吗?或者不好的地方?
文/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学习心理学会不会有坏处?”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厘清一点: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
人所做的事背后都有其心理动因,哪怕这心理动因不能清楚地为意识所感知,我们的潜意识也是明白的。因此,当我们有动力去学习心理学时,肯定意味着:我们想从中获取一些知识和帮助,来满足内心的某种需要。
既然内心有某种需要,那也就意味着我们在向外寻找时已经带有了某种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是与我们自身的人格相契合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深陷在丈夫出轨的痛苦婚姻中的女性,可能会本能地向外寻求温情理解与分析开导。这样的她就很有可能被身心灵工作坊所吸引,因为身心灵工作坊所提供的群体性治疗及深入体验内心情感的工作方式,会让一个人既能将自己表达出来为身边的人所倾听与支持,又能在导师的阐释下更了解自己。
但如果潜意识的隐藏需要是回避当前令人痛苦的现实情境,那么即便是同样的身心灵工作坊,也有可能变成精神鸦片而不是疗愈之地。这时,问题不在于“心理学”这个工具,而在于使用工具的人的潜意识动机。
所以,如果你在学习了心理学之后,发现自己好像想法变得理性了,没办法再“难得糊涂”了,经常会反复思虑,自我分析,而这一切令你感到不适甚至恐慌。这时先不要急着质疑心理学,而要考虑到:这可能是你人格特质或潜意识需要的一种体现,你的内心可能一直希望好好看清自己,理性分析、应对生活。既然它们千方百计地借“心理学”这个渠道进入了意识层面,那么我们就该对此加以重视,并努力与内心沟通,合理对待。不适和恐慌是对走出舒适区的一种抵抗,人的防御机制总希望让自己停留在熟悉的舒适区中,但如果“避风港”已经摇摇欲坠,那么不如勇敢一点走出来。
上面我们的探讨都基于一个前提,那就是所学的是“正正经经”的心理学。什么叫“不正经”的心理学?就是基于对人性的理解,针对人性的弱点而研究出来的洗脑课程,其目的不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而是要操控学员的内心,以达到牟利或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些课程往往披着心理学的外衣却行着反智之事,可能对人的心理造成极大伤害,因此大家在选择课程时一定要警惕慎重。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自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以来,粉丝六万多人,坚持定期回复私信,无私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询,咨询解答超千万字。《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
微信公众号:心理咨询师曹怀宁(caohuaining)。
新浪微博、知乎、头条号:心理咨询师曹怀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