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狂”自认为是工作的主人,实际上是工作的奴隶。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指出,“工作狂”是一种病态的表现,和家庭暴力、酗酒一样,是一种心理疾病。
“工作狂”是一种病
科学家经研究发现,工作狂和酗酒一样,其实是一种病,现在很多人遭受这种病的困扰。如果从“工作狂”为生计而工作的观点看,他们这种疯狂的工作状态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工作状态对心理、生理都没有好处,最容易导致工作和生活的不平衡,后果是除了过度制造紧张气氛之外,还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因而失去了很多非传统的知识来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工作狂”的人数也在不断攀升。据相关专家统计,仅在1995~2005年,美国和日本的“工作狂”分别增加了50%和70%,中国也增加了40%左右。
工作狂人的问题之一是他们很难分清努力工作与沉溺在工作中的区别。一个努力工作的人是热爱工作的,而工作狂是依赖于工作的人,是工作的奴隶。
和对工作有热情者不同,“工作狂”其实并不十分喜欢工作,也很难从工作中寻找到快乐,之所以会成为“工作狂”只是出于某种目的。他们总是不切实际地追求完美,一旦工作出现差错,便就会感到万分羞愧,长久自责。如此长期下去,势必对自己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曾经有个朋友刘文,是一位电脑编程员,在他的心中,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三年来,他几乎每天都在电脑前工作十几个小时,就连休息日也舍不得放下手头的工作。突然有一天他倒在了工作台前,同事们七手八脚地把他送到了医院才知道,他患上了心脏病。这次要不是救助及时,他的生命也许就就此终结了。
当他醒来后,发觉自己置身于医院中,竟然要求出院。当要求被婉拒后,他又打电话叫来同事,请求同事帮助他完成未完成的编程。
刘文在工作上无疑是敬业的,可是这种忘我的工作所付出的健康代价是很大的。这是一种危险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值得职场人士有所警醒。
“工作狂”形成的原因及类别
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出现“工作狂”呢?专家们经过不断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1.大多数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的要求也就过高,甚至高得离谱,高得可怕。有调查显示,在所有“工作狂”中,几乎有80%以上的人,都曾在孩提时代接受过来自家庭的严厉教育。于是便在心理上形成阴影,出现心理障碍,是他们长大后成为“工作狂”的直接原因。
2.把工作作为生活的目标,想通过没日没夜地拼命工作,早出成绩、出人头地。结果身体长期透支,人际交往极少。
3.生活难免会有很多的烦恼和压力,每个人都不可避免,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排解方法。 “工作狂”往往分不清努力工作和沉溺于工作的区别,他们的解决方法就是,让工作占满自己的时间,使自己无暇顾及其他事,用这种方式来逃避生活的烦恼。这个时候,工作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成功,而成为他们的保护伞和守护神。
4.有的人极度缺乏自信,想通过拼命工作取得认可,加入到工作狂的行列。
5.有的人对谁都不放心,事必躬亲,不会把具体工作交给他人去做,就对自己放心,这类女人以管理层居多。
6.急于让领导看到自己的实力和热情,于是就拼了命地工作,以期得到赏识。还有一部分人,迫于就业的压力,害怕失去来之不易的工作,便拼命给自己加压。
7.有的人真心喜欢自己的工作,工作成瘾,不自觉地、不计报酬的加班加点,影响了亲情、人际关系。
8.有的人特别害怕人际交往,与所在环境、人群格格不入,钻在工作中不出来,逃避现实,以性格内向的女人居多。
9.有的人心里的责任感太强,工作中追求完美,许赢不许输,心理压力太大,身体、精神都严重透支。
适当休息,让自己不再拼命
努力工作的人会给自己休息时间,但“工作狂”不会,这也正是两者的区别。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疾病的发生,人要学会休息。
1.“工作狂”应当学会如何享受偷懒所带来的乐趣,多留意一下身边所发生的事情。
2.音乐具有明显舒缓工作压力的功能。节奏明快的使人振奋,旋律悠扬的使人宁静,优美、柔和的乐曲使紧张的情绪得到放松,雄壮有力的乐曲驱走忧郁。在音乐中,烦恼和压力一点点散去,人的心境变得越来越平和。
3.忘记最喜欢的习语,例如“我之所以不停地做事,全是为了孩子、妻子以及父母生活得更好”等。另外在工作之前,“工作狂”不妨先想想工作是为了满足生活乐趣,或者长时间工作会使家庭关系破裂,生活不幸,然后问问自己哪一种选择值得自己付出。与此同时,权衡一下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与家庭的关系。
4.适当专门抽时间去公园里溜达溜达,或者是相邀几个朋友一起逛逛街,但要记得逛街可不一定非要买东西。还可以适当地上上网,浏览浏览网页,玩玩小游戏等,让自己能够得到全身心地放松。
5.有这样症状的人往往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所以,要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值,不再把工作视为自己人生价值的唯一表现,注意事业与家庭之间的平衡。
6.不妨列出一份工作日程表,先将自己现时的所有工作项目和工作时间一一写明,然后考虑哪些可以完全放弃,或至少暂时放弃,哪些可交由他人或与他人合作完成,订出新的工作日程表。
7.培养一些与工作不搭界的业余爱好,在工作之外给自己安排一些有益的活动。
“工作狂”如果能及时得到心理疏导,都能够恢复信心,提高效率,取得更大的工作成就。
提示
从事脑力工作的人,尤其是高科技脑力工作者,更容易出现“工作狂”的表现。同时,失恋者和刚刚跳槽者也是“工作狂”的高发人群,需要引起特别注意。不过,一个人是否有“工作狂”的倾向,最初自己往往感觉不到,周围的人也基本上不会指出。直到症状十分严重,才会接受治疗。因此,上班族平时一定要加强自我调节,避免事态严重化。